经济转型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
2020-09-10马芳芳
摘要:经济转型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发展无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康可持续的城镇体系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还是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特色小镇虽然经历了这些年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期能够解决资金、政策、特色挖掘等方面的困难。
关键词:经济转型;特色小镇;建设
一、当前发展特色小镇的意义
当前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发展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側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特色小镇发展可以在国家发展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中心城市、大城市群发展受重视较多,而中小城市、县域、乡镇相对发展较弱。建设特色小镇,在中心城市的周围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配套的组团式发展的格局,各有特色,功能互补,能够提高城市群的整体竞争能力和发展活力。
(二)特色小镇是发展新业态,实现经济转型的手段和措施
特色小镇在出现之初就是一种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形态,是创业和创新的平台,培育构建一个产、城、人、服紧密融合的特色小镇,就能够带动周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发展,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把经济发展的各项潜力调动起来,利用好这些资源,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比如休闲旅游型、传统文化型、特色产业型等,把有发展潜力的资源价值体现出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动力,促进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
(三)特色小镇有利于发现、保护、传承、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迄今除已经命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外,很多地方的文化遗产还没有被充分认识,更谈不上保护、利用。特色小镇建设可以促进更好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我国历史文化丰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二、特色小镇发展概况综述
2016年《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特色镇发展,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先进制造、民俗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镇。到目前为止,住建部共发布了两批403个特色小镇①。
(一)从地理分布看
华东地区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多,有105个;其次是西南地区,有68个;其余华南、华北、华中、西北、东北分别是41个、48个、59个、49个和33个。
(二)从经济发展水平看
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且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这些区域从历史上看发展基础较好,特色小镇在这里起源、发展、壮大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因此这一区域的特色小镇分布较多。而西南地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但特色小镇数量也较多,这主要与西南地区多元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关。
(三)从小镇建设类型看
特色小镇的类型主要分工业发展型、历史文化型、旅游发展型、农业服务型、和商贸流通型等。经过梳理分析,第一批特色小镇中旅游发展型有64个,占50.39%,历史文化型有23个,占18.11%,其他类型占31.5%;第二批特色小镇中,旅游发展型有94个,占34.05%,历史文化型有39个,占14.13%,其他类型占51.82%。这一方面与人们物质生活提高后对精神休闲的需求提升和国家对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视有关,另一方面在第二批特色小镇中这两类小镇比重的下降,也是与国家要求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推荐比例不超过1/3的控制有关②。
三、当前特色小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争议
在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特色鲜明、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过度追求特色小镇数量
有些地方政府对政策理解存在偏差,例如有些地方要求各市、区、县均要选择出各目的特色小镇培育试点,打造所谓“省、市、县分级创建的特色小镇格局”。这完全背离了国家要求集中力量重点培育基础条件较好的特色小镇的初衷,容易形成一哄而上的局面。
(二)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盲目扩张
从世界城镇化发展历程来看,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小城镇流向大城市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大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医疗、教育、公共基础设施等资源,是小城镇在短期内所无法企及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有重点的发展。量过大肯定难以成功,而且未来我国人口在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向各中心城市流动,在人口外流地区发展多个特色小镇是否能够成功还需要商榷。
(三)将特色小镇等同于建新城、园区、景区开发
有些地方把特色小镇等同于园区开发,尤其是一些产业园区,甚至没有居民,虽然特色小镇离不开产业,但却不是单纯的工业园区,特色小镇是产城融合发展,是创新创业的空间,宜居人居环境的空间。
(四)防止过度开发和自然及历史资源破坏
很多特色小镇风光秀丽,历史悠久,但从生态角度看,一旦过度开发,就会造成不可逆历史遗迹损坏或生态损伤。虽然短期内可能对当地经济建设和形象建设做出贡献,但长期来看由于破坏性的生态创伤难以恢复,进而使城镇未来的整体价值贬值,难以可持续发展。
四、特色小镇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对特色小镇建设的配套政策体系进行具体化的完善,从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制度设计、人才保障、法律法规制定等入手,为特色小镇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加大投融资力度
要将更多的财政资金向镇里倾斜,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和企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利用农村信贷融资机制、专业投融资服务平台、网络信息技术或采用PPP等融资模式,多渠道弥补资金不足问题③。
(三)以特色小镇为依托,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特色小镇建设应从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传统中寻找契机打造特色产业。这种特色产业必须是可持续的、可以支撑经济发展的、传承文化传统的、提升地区特色风貌的。同时要与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相补充,结合自身条件进行发展。
(四)完善城镇体系,带动乡村振兴
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均等化,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平台,使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各项权益和公共服务。促进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缓解大城市资源环境压力。实现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注释:
①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
②数据由作者根据各个特色小镇支柱产业统计而来
③前瞻网关于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六点建议2019.1.30
作者简介:马芳芳(1980-),女,工作单位:中共开封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