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玉设计中的汉代文化特征分析
2020-09-10李向洲谭玉珍
李向洲 谭玉珍
摘要:徐州作为目前出土汉玉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城市对于研究汉玉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器以载物,器物的设计制作一定是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与生产力影响下的产物,玉作为一种独特的存在,自古以来便与众不同,国人多爱玉,玉以其材质美感及人文内涵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玉文化是上层建筑领域社会文化中的一个特殊分支因此玉器的设计特征中一定蕴含着当时的文化特征,文中通过对玉器进行分析,探讨汉代的文化特征符号在玉器的造型中是如何体现的。
关键词:汉文化;文化符号;汉代器物;汉玉
玉文化是上层建筑领域社会文化中的一个特殊分支,而其核心则是玉的物质性引发出来的社会性,联系着美学、神学、哲学的内涵与道德伦理的理论,它服务于政治、巫术等社会活动。它的政治和文化内涵几乎贯穿中华民族成長发展历史的全过程。
人类社会发展史已经证明,对玉这种材料及其制品,中国是特别情有独钟的国度。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至晚从河姆渡文化开始“尚玉”文化不仅已经产生,而且开始流行起来。此后至今的七千余年里,形成了一部绵延不断的“尚玉”文化发展史。这种情形在人类历史上应该说是绝无仅有的。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作为“石之美”者的玉,具有与生俱来的审美性特征,这也可以叫做“自然原因”。二是“人文原因”,即至晚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玉被儒家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之后,便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性内涵。于是,我们发现,一些耳熟能详的“尚玉”口语,如“古之君子必佩“君子于玉比德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流行了起来。
1、天工汉玉,天人共赏
徐州地区出土汉代玉器种类繁多,而且徐州博物馆的天工汉玉展厅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玉作为一个独立展厅存在的展厅。在徐州地区发现的千余座汉墓中,累计出土玉器已经达到1000余件,狮子山楚王陵一座墓出土玉器200余件,各种形制和用途玉器均有发现,几乎涵盖汉代出土玉器的各个方面。按照玉器的社会功能、形制和用途,可分为礼仪用玉、丧葬用玉、装饰用玉、生活用玉等四大类。
1、礼仪用玉
礼仪用玉是指在祭祀、朝聘等礼仪活动时使用的玉器,在汉朝主要用于礼仪的玉器种类包括玉圭、玉璧、玉戈、玉钺等。而且其中相当部分的玉璧或玉璜可能是镶嵌在玉棺上脱落的。从礼仪用玉出土位置来看,主要是用来殓葬,已失去礼仪意义。
2、丧葬用玉
汉朝人比较盛行厚葬之风,而且汉朝人认为玉能够保存尸体千年不朽,但由于玉器一般为贵族所使用,因此在徐州的楚王墓中出土的玉器多为丧葬用玉。主要有玉衣、镶玉漆棺、玉面罩、玉枕、玉九窍塞和玉握等。玉衣在古代文献中又称“玉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玉衣外观和人体形状一样,可以分为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五部分。各部分都由许多玉片组成,玉片之间用金缕、银缕、铜缕或丝缕加以编缀。徐州出土的汉玉中就有金缕玉衣1件、银缕玉衣6件和丝缕玉衣3件及不明玉衣3件。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是截止目前国内出土的时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片最小、工艺最精的玉衣。镶玉漆棺,在古代,棺一般用木制,内外髹漆,并描画出美丽的图案,有朱棺、画棺、黑棺之说。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镶玉漆棺,整件棺木使用青玉2095片,由棺体、棺盖两部分组成。棺盖的长方形玉片及棺侧璧形图案玉板间的孔内都嵌饰有大小金泡钉,每颗泡钉的重量约6—13克。玉面罩,玉衣的朝气形态,模拟人的脸庞轮廓和五官制作而成。此外还有玉枕、玉九塞、玉握等丧葬习俗影响下的产物。
3、装饰用玉
玉以比德,因此佩戴玉饰在汉朝时期也尤为盛行,在汉朝的贵族中佩玉是身份高贵的象征。装饰用玉有单体佩和组玉佩,单体佩中龙的造型较多,有“S”形玉龙、“风”字形玉龙,其他形制有鲽形佩、玉铺首等。组玉佩则有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小形玉件组成,主要有玉璜、玉珩、玉鎖、玉舞人、玉管和玉珠子等串联而成。
4、生活用玉
生活用玉有玉耳杯、深腹杯、玉卮等玉酒具,玉剑首、玉剑格、玉璏等玉剑具,有龟钮、台钮等钮式多样玉印章,有用于收纳毛笔的文房用品,还有摆在席子四角的熊或豹形的大型玉镇,服饰用玉有玉带钩,以及与带钩配套使用的玉环。
徐州出土的汉玉数量多,种类齐全,且大多具有明确的时代和出土地点。玉虽然多存在于贵族统治阶级,但由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习俗会极大地影响 平常百姓的生活,而且玉器的形制、纹样等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因此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非常明确的分析出当时的文化特征。
2、汉代文化内涵概述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全部的造物行为,文化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发作用于生产力。关于汉文化的定义有许多,有汉族文化、汉人文化及汉朝文化,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从西汉到东汉历经四百多年的汉朝时的文化。
(一)、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影响下的文化特征
汉朝是在推翻暴秦的铁血统治而获得政权,而且由于秦末连年征战,人民苦不堪言,人们期盼着能够安定稳定下来生活,因此在在汉朝初期为了与民修养,开始采用的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的核心思想,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人们这种关于自然的追求和从自然中寻找为人处世的一句,寻求途径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
例如在汉代漆器的设计中,漆器其胎体采用天然的木材、皮革,以以自然矿物植物提取的生漆和朱彩做修饰,这本身就是亲近自然、随顺自然,合乎“天人合一”的思想的产物。黄老之学对于器物的造型的影响还体现在在设计中崇尚简朴,例如在西汉的青铜器的装饰多以素面居多,汉代铜器相较商周时期器形相对简单,纹样装饰越来越少见,即使是皇室使用的器皿也几乎没有任何的纹样装饰。这不仅是由于青铜器的冶炼制作技术的发展,青铜器具逐步走向人们的生活,大量的生活器具出现,如博山炉、熨斗、铜杵臼等,这些器物体积小、重量轻、制作工艺精湛。而且说明当时的人们的审美情趣已经发生了变化,繁琐复杂的装饰已经不符合手道家哲学思想影响的汉朝人们,简洁朴素成为了当时的人喜好的风尚。
(二)、儒家哲学思想在器物造型中的表达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无为而治之后的汉朝社会经济取得全面繁荣的成效,但长期的制度疏松,削弱了中央权力。思想混乱引起了社会道德平的下降,在一些重大的原则问题上不能够做出决断,使西汉政权很快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风气等很多问题上陷入到一系列被动之中。儒学中兴后,整个社会生活向泛儒化倾向发展,人们以儒家思想为圭桌,儒家思想成为官吏选拔、教育、礼仪制度的指导原则。儒家等级观念、价值观、伦理观念构成了汉代艺术设计的精神坐标,对汉代艺术设计风格、文化内涵等产生持续的影响。
3、徐州汉玉造型中的文化特征分析
物是情感的寄托,是我们了解文化的基础,造物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情感风气语境的影响,在造物与社会生活的相互渗透中,人的情感因素在物化中得到延伸。造物即设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足迹,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不是无意义的,所有器物的产生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生活或精神需要。造物设计成为汉代文化精神内涵重要的物质载体,汉代的造物制度、礼仪风俗、技术手段等因素,都对造物设计的发展有着深度影响着,其造物活动与人、社会、自然、技术等共存发展的价值观念有着现实意义和社会性普遍意义。汉代造物与生活息息相关,真正达到了以人为本、物为我用的设计理念,体现出农耕生活状态下普通民众的朴素情怀以及对环境的观察和精神上自我满足感。汉代造物深厚、简约、和谐的审美观告诉我们,越是朴素的、简约的、民间的,越能感染并带动人们对事物本质的深度探索与思考。
(一)、天人思想在玉器造型中的表达
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汉朝人在玉器造型设计的结构上经常采用欲正故斜、欲纵故收、紧密处反觉疏朗、宽绰处倒觉紧凑,在稳定中变化、在变化中寻求均衡。汉玉的制作中十分讲究材料的自然应用,适应自然,如在双联玉管(图2)的设计上,其由一整块新疆和田青白玉透雕出两管,玉管一端封口,两端留出连接部位,设计巧妙,琢磨精细。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雕刻师在设计时对于材料的自然特性的应用。
(二)、儒家等级观念在玉器造型器物中的体现
传统儒学是汉文化的主干,其“发乎情,止乎礼”的伦理道德影响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汉代在继承先秦等级观念的基础上,将等级观念提高到了制度层面。这种等级观念在汉朝时期是绝对不允许僭越的,它体现在人们当时生活的方方面面,玉器本身就是贵族阶级为了彰显自己身份的产物,因此在汉玉的设计制作三极其注重等级制度的限制,比如徐州出土的玉衣的制作上,不同等级的人使用的材质存在很大差异,有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图3)之分。
(三)、中庸思想在玉器造型中的表现
中庸思想表达了人与人的联系,中庸思想要求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要做到“中不偏,庸不易”,也就是要恪守行事的行为准则,不偏不倚,由礼乐而成教化,行大道而助人伦,认为凡事皆有规矩,万物归于均衡。这种思想之于政治便是以此建立稳定和谐的君权神授的封建社会统治秩序,之于器物设计便是“方正规矩”的体现,汉代玉器的造型和纹样势必会自觉不自觉的体现统治者的思想意愿,多采用中轴对称造型形态,稳定大方,中正平和,毫无奇淫怪巧之处。同时又使用组合式的设计,将空间逐层分割,各司其职、秩序尽然,这种设计思想,是对儒家“方正、规矩”文化的具体阐述。如下图所示,在玉璧的设计上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上都采用对称的形式,在设计的制作上体现儒家的中庸思想。
(四)、物以载道思想在玉器造型中的展现
纵观汉代整体玉器的设计制作,无论是器物造型,还是图案装饰,无不透露着肇自然之性、以神写形、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传情达意的设计意匠。
汉代造玉时非常重视对创作对象本质的把握,其在造型时并不注重形体细节的把握而是注重事物本质的神韵。即在器物的造型设计时注重过事物表面形象去发现事物本质形态,肇自然之性,实现“以神驭形,以意驭象”,真正把握事物本质特性的目的。例如西汉出土的玉豹镇(图5)其呈卧姿,肌肉强健,两前爪平放于前,后腿相交于身下,长尾从两后腿间反卷曲于背上,脖颈上戴有镶缀海贝的项圈。这显然是设计师经过长期对豹的观察,所刻画出的形象。
4、结语
器物是生活形态和文化特征的综合产物,徐州汉玉,玉质好,雕琢精,构图变幻莫测,设计新颖而不囿常规,整体充满动态和灵气。主要表现在礼仪、装饰、生活和丧葬用玉,其中对玉在道德观念的比附延伸进行了探讨。汉玉特有的豪放、挺拔、生动、凝重的艺术风格,汉文化的尚简、等级分明、中庸之道、以物载道在汉玉的造型设计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孟召宜,朱傳耿,渠爱雪.徐州历史地理特点与地域文化特色研究[J].中国名城,2019(01):61-67.
[2]王婷.历史与现实结合视界中地域文化的传承创新——基于徐州文化的分析[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8(03):108-110.
[3]郝囡. 徐州汉文化装饰艺术特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
[4]许大海. 汉代艺术设计思想要义[D].苏州大学,2005.
[5]陈慧慧. 邳州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6]董立平.汉代玉器特征与鉴别[J].收藏家,2017(12):17-22.
[7]李文君. 玉蕴操雪—汉代片状玉器综合艺术语言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
[8]周逸茜. 解读汉代玉器中的兽状龙纹造型[D].河北科技大学,2015.
[9]李芳. 汉代玉器凤鸟纹饰及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4.
[10]王晓琳. 汉代玉蝉文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作者简介:李向洲(1990.01-),男,河南人,助教,硕士,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