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
2020-09-10侯恺陶德松
侯恺 陶德松
摘要: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作为职业类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素质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的素质教育是基础的教育,人在一生的发展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功能将长效不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面向未来的计算机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作为职业类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探索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途径和模式是保证职业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面向素质教育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将提升职业类学员质量,增强职业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另外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素质教育是指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发展人的天赋条件,通过科学的教育手段,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具有普遍性、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所有受教育者,使其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性、发展性。素质教育要根据社会现实状况来设置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素质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也在不断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素质教育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素质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的素质教育是基础的教育,人在一生的发展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功能将长效不衰。人的素质发展是不间断的,连续的,不会受到教育阶段的影响。素质教育具有创新性、超前性。素质教育是为人的发展,素质教育一个目的是为人生做准备,其内容必须有创新性、超前性才能达到此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关键
素质教育具有普遍性和全体性。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初中,亦有来自社会的年轻人员,各人的计算机起点不同,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就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提高全体的信息素质为最终目标。根据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大多数学生水平的课程标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例如在电子表格的教学中,一般要求掌握电子表格和图表的处理,对于这部分比较熟悉的学生,在教学中就可引入数据库编程,既可提高学生兴趣,也便于学生今后相应资料的整理。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传统教学中采用比较多的方法是讲和练结合。一般都是老师操作并讲解后学生自己练习。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不仅要教会学员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员学会学习。一是学会学习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二是要学会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去辅助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我们强调能力本位而不是知识本位。
三、结合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所谓计算机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学生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理论,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老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之所以将计算机能力提高到学生未来生存能力的高度,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要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功能性文盲”的概念,这个概念最初的含义是指未能获得读、写及计算能力的人,而他们可能曾经上过学,时至今日,读、写及计算能力有了巨大的扩展,“功能性文盲”的标准也有了更为广泛的涵盖面。
“读”的含义在发生变化,不仅要读印刷的文本,而且随着全球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如何搞笑、快捷地读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了一个现代人必备的才能。
“写”的含义在发生变化。写也不仅是指以往的伏案苦爬格子了,它还包括借助计算机的“写”,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将自己的想法或需求写在网上,和全世界的人交流,以便获取更多的帮助和启发。
“算”可不是过去的掐指推算,也不仅是指手工或一些简单工具核算成本和產出。计算机的出现,使算的工具有了极大的提高。很好的把握它,就能大量节约精力和提高效率。
简而言之,现在“功能性文盲”是指那些受过一定的教育,会基本读、写、算,却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图表,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的人。不难发现,计算机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功能性文盲”。
素质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外,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评价内容和方法的革新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比较强调结果评价,不强调或者不能实现过程评价。我校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考分离为保证职专办学质量提供了保障,但这种大而统的考试也存在很多弊病。省开计算机应用基础全部采用省统一命题试卷,统设计算机应用基础全部采用统一命题试卷。由于各地经济状况的差异导致各地计算机硬软件发展的不平衡。为了满足最大部分需求,考试方式往往采用最易操作的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而且考试题型比较死板,大致为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和操作题等类型。这种考试方式把素质教育又基本变为应试教育,直接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当然,任何事物都是在向前发展着。中央教育部门和省教育部门也逐步在改变考试方式,例如,有些学校必修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改为机考方式,虽然这种考试还不能完全实现素质教育,但这种考试方式对增强学员的实践能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考试可采用在互联网上提交作业、作品与机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革课程评价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应试教育必然向素质教育转轨。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必须面向素质教育,构筑新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新的评价观。总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面向未来的计算机教育,让人在应试教育的重重壁垒中看到了素质教育霞光,从长远看,能增加学生未来的择业机会,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从大处看,能促进我国高新科技的发展,使我国成为科技大国。
参考文献
[1]史晓宇.试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2]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3版:P26-28.
[3]刘心笠.浅谈计算机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7.
作者简介:侯恺(1983.10-),男,河南省泌阳县人,本科,中教二级,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陶德松(1979.10-),男,河南省中牟县刁家乡西陶村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