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体育理论课的思考

2020-09-10杨锐

体育风尚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小学策略

摘要:针对目前中小学体育课以实践课为主这一现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体育理论课在当前体育课中的现状出发,对开展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过分注重体育实践课的发展,引起学校体育教学方式、师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从体育理论课在学生对运动项目的认识、科学锻炼、伤害预防及处理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出发,提出中小学体育课不仅需要重视实践课程的教学,还需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完善体育理论课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理论课教学的多样化。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理论课;策略

当前,体育课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各种以运动负荷、教学方法为主的体育实践课得到大发展,但与之同样重要的体育理论课却发展缓慢。这导致了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就是体育实践课,体育课就是要进行身体练习的课。其实,体育理论课是学生科学锻炼、预防和处理体育事故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基础,体育理论课建设已逐渐成为未来体育课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当前中小学体育理论课的现状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但是,随着体育课不断发展,体育课在其目标、功能、运动负荷上有重大突破,而在体育理论课领域的发展却还是步履维艰。传统思想上,人们对体育课的认识停留在体育实践课上,认为体育必须是要求学生在室外、以身体活动为主的课程。但实质上体育课是由两部分组成,即体育实践课和体育理论课[1]。体育理论课是体育实践课的根基,是形成运动意识、锻炼基础、伤害预防和处理等知识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学好体育理论课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作用于体育实践课,保证体育实践课功能目标得以实现。

(一)功利主义的追求

功利主义由功利主义哲学演化而来,它崇尚现实生活中对人类的有利事件及其结果的追求,以效果论作为判别伦理秩序与标准的主要依据,认为对世俗生活的追求一定要符合人类福祉的指向[2]。体育课的发展实质也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表现。当前,在国家推出“体育强国”、增强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的大背景下,各种关于体育教学、体育锻炼、教学方法以及中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改革不断发展,促使人们对体育课的关注集中到以实践为主的体育实践课发展上,对体育课的评价集中在以心率、练习密度为主的指标上,导致了体育理论课的发展始终停留在理论层次或极少地运用到中小学体育课实践上,体育理论课处于缓慢发展状态。最为直观的反映是各地举办的体育公开课,作为展现体育课特征的精品课,它应是体育实践课与体育理论课的展示平台,也是体育实践课和体育理论课共同构建体育课程的基础与前提。随着体育课改革的发展,公开课开始完全沦为体育实践课的舞台,体育理论课登上舞台的机会任重而道远。

(二)学校教育的侧重点

素质教育提出已有20余年的时间,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也已起步。然而,应试教育的地位并没有因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有任何的动摇,相反却越发稳扎稳打[3]。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且十分看重与考试成绩,特别是在我国现行的高中教育阶段尤为明显。由于高考体育不加分以及高考作为学生人生重要转折的关键阶段,学校教育中经常会出现挤压体育课教学时间现象,对学生体育锻炼以及体育考核不重视。在此基础上的体育课教学主要功能变成了学生调节自身状态或缓解学习压力的放风课或游戏课。在此现象中,体育课就连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练习的目标都达不到,更何谈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三)课堂主体对理论课的认识

教师、学生是構成体育课的两大必备因素。体育课要想改革,必须从这两大主体入手,但目前而言,教师与学生在对体育理论课的认识以及体育教学或体育学习的看法不同,对体育理论课的认识还存在一些不足。从教师来说,部分教师认为体育课是为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课程,单纯的从体育实践课出发,忽视对学生体育知识、保健知识、锻炼知识以及预防和急救知识的培养;其次,体育教师在校主要以实践课为主,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方法的运用更加契合与体育实践课,从而导致体育理论课开展较为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如果将体育课安排在教室上课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教学枯燥等局面,形成沉闷没有活力的课堂。

二、加强中小学体育理论课学习的必要性

中小学理论课教学主要是教授学生体育客观规律、体育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身体练习、体育实践,并养成体育实践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4]。学生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去了解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在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以及培养学生终身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对运动项目的认识

体育理论课对学生运动项目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育理论课通过为学生讲解各种运动项目,使学生明白各运动项目的起源、运动项目的特征,带动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去选择不同的体育运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形成。二是体育理论课可以从运动项目最细微的技术结构项目规则出发,为学生讲解运动项目的练习,提高学生对运动机能以及加深学生运动的标准化、科学化。在提升学生运动参与的同时促进青少年体育的蓬勃发展。

(二)有利于学生科学锻炼的进行

科学体育锻炼是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受知识水平、生活习惯以及教育背景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没有正确的认识,不知道怎么练、练什么。因此,加强体育理论课建设,给学生灌输体育锻炼知识,使学生了解正确的锻炼知识,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制定不同的锻炼处方,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锻炼的热情,为养成锻炼习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学生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

体育课区别于其他课程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课堂以身体练习为主,学生在课上由于缺乏对风险的预防,进行运动时难免会出现运动损伤。加强体育理论课建设有利于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种类、引发损伤的机制。使其在运动过程中不仅能对运动风险作出相应的预防,如篮球联系中的护腕、护膝等道具对身体的保护。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在运动中应对不同事故的处理能力,如脚崴了后第一时间进行冷敷、擦伤后根据不同程度选择红药水还是生理盐水抑或是肌肉拉伸后的处理等。

(四)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终身体育意识是指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兴趣、爱好和习惯,学习运动技能,为离开学校后继续从事锻炼做好准备,这种思想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理念[5]。体育理论课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它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体育的乐趣,潜移默化的使学生逐步注重自身健康状况,积极投身体育活动成为体育活动的一分子,养成终身体育意识[6]。体育理论课正是一种由内而外、由思想到行动的教学,对打造学生体育意识、终身体育有重要作用。

三、中小学体育理论课发展策略

(一)加强体育理论课建设

针对我国体育理论课课时少、重视程度较低等问题。应逐步提高体育理论课地位,对体育优质课的评选可开通体育理论课的参赛途径,通过公开课的渠道提升人们对其的认识。其次,学校可以适当增加体育教师的理论课授课时数,要求教师在开学第一课、单元授课期间以及大小长假放假前一节课进行体育理论课教学,保证学生对体育课课堂常规、项目认识、技术规则以及锻炼机制的学习。

(二)完善体育课体系

学校首先要明确体育课分为体育实践课和体育理论课两大部分,二者缺一不可。首先要摒弃传统的体育课就是实践课的看法,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合理划分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课时数。其次,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交流,促进体育教师对理论课的重视,保证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最后,加强对体育课整体的教学评价,对体育实践课和体育理论课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促进体育课整体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加强体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合

加强体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合,切勿将二者独立开来。体育理论课知识必须作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同样,体育实践课也要回归到体育理论课中,丰富体育理论课的体系。中小学体育课上,教师要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同时,为进一步加强体育实践课和理论课的结合,教师还可以进行交叉教学,在一节体育实践课上赋予适当的理论教学,提高学生运动的兴趣和运动的规范性。

(四)体育理论课教学方式多元化

学校作为学生文化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度过,如果在将体育课安排在室内,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因此,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结合当前流行的教学方式,如互联网、游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白体育课不仅是可以在室外进行身体素质练习的课程,还是一门需要扎实理论进行体育锻炼的课程,提高学生兴趣,推动体育理论课的发展。

四、结语

(1)体育理论课作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科学化”有重要的展示作用。尤其在学生运动意识、锻炼基础、伤害预防和处理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2)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的发展主要以体育实践课为主,主要表现在功利主义、学校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的主体三个方面。体育理论课的发展仍然是未来体育课改的重中之重。

(3)体育理论课的建设需要人们重新审视体育课的本质,从学校体育课建设的体系、体育理论课教学方式以及体育理论课与体育实践课的结合四个方面出发,由大到小、由广到微,层层递进的对体育理论课进行改革,从认识到体育理论课的利改变为进行体育理论课的行。

参考文献:

[1]杨晓红,张永超.高中体育理论课的重要性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11):59–60.

[2]赵富学,汪全先.论学校体育伦理品性的失衡与复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05):395–403.

[3]甄莹.学校改革“路径依赖”现象分析——以“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为例[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2):62–64.

[4]何绍元,杨健科,朱艳,等.微视频体育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7,4(03):40–43+49.

[5]钟卫东,巩莲莲.大健康理念下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6(11):9–10.

[6]潘建東.关于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155–156.

作者简介:杨锐(1995—),男,汉族,重庆彭水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中小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