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APP对青岛市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研究
2020-09-10李盟费加明
李盟 费加明
摘要:为明确运动APP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具体影响,对大学生提出相应的使用建议,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对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三所高校大学生使用运动APP前后的体育行为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利用SPSS软件对使用前后的体育行为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运动APP对多数体育行为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表明,使用运动APP能有效地减轻学生压力、增强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
关键词:运动APP;体育行为;大学生;差异性分析
从国家颁布的“46号文件”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南的指导意见》中可以看出体育与互联网行业的融合顺应了时代的号召。运动APP作为“互联网+体育”的新产儿,很快传遍了大学校园的各个地方,对大学生体育行为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秉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明确对青岛市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来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体育行为是有必要的。
一、相关概念界定
运动APP是以手机为传播媒介,以记录运动数据、指导运动锻炼、引领健康生活方式等为主要功能的应用软件[1]。常见的运动APP主要有Keep、咕咚、乐动力、悦动圈、Nike+等。
体育行为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求而进行的活动[2]。体育行为可分为显性与隐性,显性是指在体育锻炼中容易被人察觉的行为,隐性则是指心理上的认知变化。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大学生使用运动APP前后的体育行为,按显性和隐性具体分为:锻炼项目、锻炼场所、锻炼方式、锻炼时间、锻炼频率、锻炼强度、体育消费水平和锻炼需求、锻炼动机、锻炼态度。
为了让调查结果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随机抽取了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共300名大学生,有效调查人数280人,学校、年级、男女、科别比例均约为1:1。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以“健身APP”“运动APP”“大学生体育行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高度相关的核心期刊200余篇、硕博论文100余篇,并利用图书馆查阅了相关书籍。
2.问卷调查法
根據前人的调查问卷进行了修改,在咨询专家和多次修改后完成了问卷。对问卷进行了可靠性分析,由r=0.784可知符合统计学要求。问卷主要采用了纸质版形式,要求本科大学生仔细填写。问卷共发放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80份,有效回收率93%。
3.数理统计法
回收问卷后,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录入SPSS,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运用差异性分析探究大学生体育行为在使用运动APP前后的差异性。
三、结果与分析
如表1所示:
(一)体育显性行为研究
1.对锻炼项目的影响
锻炼项目的人数排名依次为跑步、球类、水上运动等。项目的选择主要体现在运动能力、运动场地、运动器械和运动服饰等方面。水上运动能够跻身前三与青岛是“帆船之都”的关系密不可分,据了解三所学校有很多专业开展了游泳课。由P>0.05知,使用该类APP前后,锻炼项目无显著差异,无统计意义。
2.对锻炼场所的影响
在使用运动APP后大学生在学校运动场锻炼减少了1/5,选择宿舍人数明显增长,这表明有部分群体降低了对场地的要求。选择专业场地的人数增长较多,这表明其指导健身的功能帮助到了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健身房知识和球类技术。由P<0.05可知,使用该类APP前后对锻炼场所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使用后的大学生在选择锻炼场所更偏向于简单化、专业化、多样化,促进了体育锻炼。
3.对锻炼方式的影响
在大学生体育锻炼组织形式中单独锻炼稍高一筹,虽然个人锻炼自由随便,但时间一久会显得枯燥。朋辈之间通常是舍友、朋友和恋人,这种组织的目的多以沟通交流为主,而忽视了锻炼的重要性。有组织有纪律的形式,才会形成良好的锻炼氛围,起到了相互沟通、督促、激励的作用[3]。有P>0.05知,使用该类APP前后,锻炼方式无显著差异,无统计意义。
4.对锻炼时间的影响
在使用前,大学生锻炼时间不足30分钟的占半数以上,使用后30分钟以上人数大幅度上升。因为该类APP的新颖性、趣味性、激励性和指导性等特点激发了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和锻炼热情,增强了运动的效果,增加了锻炼的坚持性。由P<0.05知,使用该类APP前后,锻炼时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
5.对锻炼频率的影响
在使用前,大学生的锻炼频率主要集中在3次以下,占总人数的53.90%。而在使用后3次以上人数大幅度增加,每周3-5次的群体由原来的26.10%增长到了47.90%。可以看出,该类APP能激发运动兴趣,激励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由P<0.05知,使用该类APP前后,锻炼频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
6.对锻炼强度的影响
锻炼强度的划分可根据出汗程度和心率指标,大学生低程度心率在每分钟120次以下,中程度在每分钟120—160次之间,高程度在160以上[4]。在使用后,低程度锻炼人数大幅度减少,有70.00%的大学生达到中等强度及以上。该类APP提供的数据记录会反馈大学生的运动情况,科学制定运动计划来达到合适的运动效果,由P<0.05知,使用该类APP前后,锻炼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7.对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
在使用前,大学生消费水平主要在以100元以下为主,占37.90%,主要的消费形式是服饰购买。在使用后消费水平以100-200元为主,器械购买大幅度上升,但人数变化起伏不大。由P>0.05知,使用该类APP前后,体育消费水平无显著影响,无统计意义。据了解虽然使用后大学生尤其是女性,会购买瑜伽垫和基础健身工具,但消费不仅与大学生个人兴趣有关,也与家庭经济状况有关。
(二)体育隐形行为研究
1.对锻炼需求的影响
在使用后,大学生对体育的需求明显增强,非常需要的群体由34.30%增长到了57.70%。该类APP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多种体育需求,如身体锻炼、安全防护、社交、尊重感和自我实现。由P<0.05知,使用该类APP前后,体育需求有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
2.对锻炼动机的影响
体育动机是参加体育运动的内在因素,是由需求进而产生的驱动力[5]。以强身健体为动机的人数明显增长。该类APP会激发大学生运动兴趣,刺激体育动机,使人感受到运动带来的效果和乐趣,深化锻炼动机。由P<0.05知,使用该类APP前后,体育动机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3.对锻炼态度的影响
态度是人对事物的心理倾向程度[6]。由表10可知,在使用前有43.20%大學生认为无所谓,而使用后有50.40%的大学生选择了一般喜欢,不喜欢态度的群体近乎消失,持无所谓态度的群体减少了一半。由P<0.05知,使用该类APP前后,体育态度有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使用运动APP前后对青岛市大学生的锻炼项目、锻炼方式和体育消费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在锻炼的场所、时间、频率、强度、需求、动机、态度、价值观上具有显著差异。运动APP方便了大学生身体锻炼,科学制订了运动负荷的量度,增强了锻炼的意识,深化了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对缓解学生压力、增强学生体质有很大贡献。
(二)建议
1.对运动APP的建议
运动APP虽声势浩大,但在青岛市崂山区大学中宣传力度较小,也鲜有此类的校企合作,所以应该加大在校园中的推广力度。对于APP中低俗和恶意广告,应强力抵制,要做与运动相关的、利于身体健康的良心广告。可以根据学校情况,设计带有学校特色的运动软件。
2.对校园及大学生的建议
对于运动APP的使用,要切实与自身状况相适应,找到适合自身运动负荷的,循序渐进。对于体育消费问题,不要盲目消费,过分追求明星装备,要根据自身需要购买相应的等级装备。
在大学校园中要合理使用运动APP,充分与教学课堂和课下活动结合。与教学结合。可以充分利用运动APP的运动数据记录、视频教学等功能,课下可以进行跑步的数据统计,作为平常锻炼的打卡工具或测量仪器。学校应关注学生对运动APP的使用,加强监督力度,增强体育锻炼的坚持性。根据锻炼方式,可以组建运动APP新意社团,建立线上和线下的组织方式,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
参考文献:
[1] 陈洛嵩,佘梓航 . 使用智能手机运动软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行为习惯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解释与质疑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03):105-107+67.
[2] 黄柳倩,黄翔,温宗林,等. 影响广西大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因素研究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01)::42-47.
[3] 柳青,王深 . 锻炼群体凝聚力的内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33(04):410-417.
[4] 王琨,张明军,苟波,等. 无锻炼规律健康成年人最大心率与无氧阈心率推算公式的实证研究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06):714-720+768.
[5] 张伟 . 美国学校体育教育动机研究分析及启示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3(05):115-121.
[6] 顾春先 . 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对自我和谐的影响研究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05):70-73.
作者简介:李盟(1997—),男,汉,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通讯作者:费加明(1972—),男,汉,安徽淮北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