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坚持性研究

2020-09-10李志英王燕梅

体育风尚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大学生

李志英 王燕梅

摘要: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体育锻炼作为运动效益的研究一直是影响身心健康的一个因素,它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体育条件和环境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最有可能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体育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载体。学生的发展需要身体、心理和习惯的培养和激发。坚持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只有坚持长时间的体育锻炼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如何长时间坚持体育锻炼,克服放弃体育锻炼的心理,已成为必然[1]。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研究其心理动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反过来,丰富体育文化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

长期锻炼能减轻学生的烦闷、抑郁等一些负面的心理状态,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心理状态,使人更加积极、乐观、更具有幸福感,有效地调整一些负面情绪的影响,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和特殊的情绪体验[4]。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之才,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否积极健康很大程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健康心理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可以让学生保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也能很大程度上刺激个体的内在能量,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格素质。长期运动能促进和锻炼心理益处仍是该领域的一个研究课题。体育锻炼的持续性一直是学校体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点。

一、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各种因素

(一)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动机和影响动机的因素

运动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机,能有效地刺激和维持个体的运动活动。大学生的运动动机、运动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变化、外界不同的环境的影响都会造成运动的不稳定性。它主要包括锻炼动机、个人健康、个人心理素质、性别和运动的个人因素年龄效应;影响体育锻炼是体育设施的外部世界的主要因素,体育和文化氛围,没有健身教练,时间和其他因素。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持久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心理压力的因素

压力的心理取向是个体对身心健康的潜在威胁,需要调动自己的资源进行或超越,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特殊关系。目前,在高校心理学教材中,解释压力一次:(1)是环境中威胁性刺激的一种客观存在;(2)是一种无威胁性的刺激;(3)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威胁刺激环境中的个体,它的一些性质经过与认知表现的反应。大多数心理压力是最后一个解释:压力在一些危险的形势,面对一个人,一时间无法消除压抑的威胁感觉,经常被一些生活事件的存在,从而变成自身的压力。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压力”就是指的某种压力感。

(三)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注意控制的因素

注意是把视线以及思维都集中在一个物体或事物上,因此对于外界的事务会产生一定的排斥。但是,这并不是注意的全部特征,因为必须要知道大脑具体所关注的点。以网球运动员Rod Laver 为例:在比赛中做到始终保持全神贯注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注意力方面的问题,每次锦标赛的前几场都不能注意力集中,甚至会出现在比赛当中出现前两局比赛连续失误输掉比赛的情况,直到现在,在刚开始比赛的时候任然无法全身贯注的进行比赛。这个例子可以说明:(1)无法集中注意力会对运动造成不良影响;(2)无法集中注意力可能是困扰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问题之一。注意力的焦点是决定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关键。但是,因为与影响运动状态有关的注意力方面的知识还不够全面,理论依据的短缺则严重影响了科学研究的进程。

(四)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群体因素

合作伙伴和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在现阶段是成正比的数量,更多的人参加体育锻炼,将高于个人练习阶段参加运动,学生喜欢在群体氛围的坚持体育锻炼,锻炼群体比单独的个体的实施,其行为的持久性更好;锻炼计划出勤率高于个人锻炼考勤单。重视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有效提升,群体锻炼与锻炼习惯的交互作用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另外,在促进大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时,应适当的鼓励大学生选择多人团队的形式锻炼,这样能够有利于增强锻炼的氛围,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锻炼的耐久性问题。

(五)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有关激励法

(1)我们必须树立积极合理的目标。人的动机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进行促进与转换,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来使人们有效动机得到激发,从而有一个共同目标。(2)实际物质与精神鼓励来同时激励。大学生参加比赛取得了一定的优异成绩,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此外,对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口语表扬,以大学生体育锻炼为例。(3)竞争激励法。比赛本身就是运动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将获胜者获得成功和能力,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满足,从而加强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有效获得持久的锻炼。

二、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坚持性的建议

(1)提高大学生增加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持久性的措施,在完成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也要保证在学习的同时主动积极的培养终身体育的思维,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对于体育与健康的兴趣爱好的重点培养。

(2)大学生离开熟悉的校园以后,根据周围的生活环境变化,根据自身所掌握的有关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继续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加活动乐趣的目的。

(3)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思想、形成习惯,是终身体育的必备要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即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有关系与方面的知识与才能,而且更加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4)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大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让每一位大学生了解每一节课的技术要点,反复练习技巧,掌握动作,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教授一些流行的高水平运动项目。例如:足球、乒乓球、篮球等的教育教学和裁判的组织技能,让学生有自身的特长,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进入工作后,有自己的优势,从而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发展。

三、结语

大学生体育锻炼持续存在的原因有很多,如:大学生的身心差异、高校的管理体制、体育课程等。我们应该通过高校体育体制、体育教学、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改革,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总人数。部分高校在体育教学选修课中,根据学生的兴趣,让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项目。在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干预的持续性,要引导选择参加集体运动的形式,促进长期的形成体育锻炼的氛围,我们应该着重的培养大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它可以以奖励,奖励有利于大学生体育锻炼来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因为大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惩罚只能阻止一些不好的行为,但不是一个好的培训行为,应该考虑具体情况(学习态度、能力、人格)。惩罚不能过分,否则会引起学生的过度焦虑,从而损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蔡应壮.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6.

[2]吕晶红.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因素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6,38 (02):111-113.

[3]邱达明.大学生锻炼行为和坚持性与自我管理能力对体育锻炼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 (03):441-444.

[4]賀道远,黄东丽.大学生健康观念和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5:2.

[5]肖林霞.锻炼动机、自我概念与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大学生
微信打卡小程序在学生假期体育锻炼中的应用分析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有关中小学教师体育锻炼的几点思考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