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碘锤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反思

2020-09-10蔡丽

关键词:实验改进

蔡丽

摘要: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碘锤实验,通过对比碘在常温下和放入热水中的不同现象,来分析碘升华的条件。由于初二的学生并没有“热传递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吸、放热”这一明确的观念,对他们来说,从“温度高”到“吸热”是存在理解进阶的。对此,尝试设计补充实验,通过分析猜想开展科学论证,定性定量结合进行科学推理,并鼓励学生质疑创新。

关键词:碘锤实验 实验改进 《升华和凝华》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一课教学时,通常会做这样一个实验:如图1,把碘锤放入热水中,发生升华现象;再把碘锤从热水中取出,发生凝华现象。教师一般会通过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对比,引导学生猜想出升华、凝华的条件:物质升华需要吸热,凝华则会放热。

由于初二的学生并没有“热传递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吸、放热”这一明确的观念(初三才会学到),他们做完碘锤实验后的第一反应很有可能是,碘升华需要一个相对较高的温度环境。当然,教学时,可能因为有汽化、熔化吸热等旧知的铺垫,学生在接受“升华吸热”时并没有异议。能不能用实验来证明物质升华确实是吸热的,以助力学生实现从“温度高”到“吸热”的理解进阶?为此,我设计了一个补充实验。

一、实验设计

(一)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塞圆底烧瓶(两个)、带有测温探头的数显温度计(精度±0.1℃)、碘颗粒、透明水槽、热水、保鲜膜等。

(二)实验方案A

1.如图2,取两个相同的圆底烧瓶,将数显温度计的测温探头放入瓶中的相同位置(测温探头由瓶口处的带孔胶塞插入,不与瓶壁接触)。此时,瓶内初始温度是相同的。

2.取适量碘颗粒碾碎,倒入其中一个烧瓶(右瓶)中,插上胶塞;在两个烧瓶外部的透明水槽中倒入热水(注意不能直接倒在烧瓶上)。热水浴相当于同时对两个烧瓶加热,瓶内的温度均会上升。

观察发现,加入碘颗粒的右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小一些(如图3),即升温慢一些,而且温度差异很快出现,加入热水后两三秒就能看到。同时发现,右瓶中出现了紫色碘蒸气,而且越来越多。

教师提问:为什么加入碘颗粒的烧瓶中的温度计示数小,即升温慢?

预设学生回答:因为碘颗粒升华时需要吸热,既要从热水中吸热,也要从烧瓶内的空气中吸热,所以右瓶中测温探头处的温度低于左瓶。

(三)实验方案B

实验方案A中,由于左瓶中没有碘颗粒,而右瓶中有,所以学生可能会有疑惑:是不是碘这种物质本身吸热?于是,我又补充设计了实验方案B:称取两份等量的碘颗粒,将其中一份包裹在保鲜膜中,再投入左瓶中,将另一份直接倒入右瓶中,然后重复实验方案A中的步骤。

观察发现,初始温度相同的两个烧瓶(如图4)在水浴法加热后,加入包裹保鲜膜的碘颗粒的左瓶中没有发生明显的升华现象,而直接加入碘颗粒的右瓶中出现大量紫色碘蒸气。同样发现,发生升华的右瓶中升温较慢,而没有发生升华的左瓶中升温较快(如图5)。说明两个烧瓶温度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碘升华吸热。

实际教学中,为了避免实验操作步骤复杂干扰学生对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选择实验方案A或实验方案B进行演示。当然,实验方案B更严谨一些。在学生水平较高时,也可以在课后引导他们对实验方案A提出类似实验方案B的改进。

二、总结与反思

本实验作为碘锤实验的补充,以观察为基础,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训练学生根据实验事实,结合已有知识,分析物理过程及原理的思维方法。通过师生合作建立升华概念以及升华条件,让学生豁然开朗,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一)通过分析猜想开展科学论证

科学论证,就是把已有的资料数据和假设联系起来,分析实验事实与猜想之间存在的关系。通过分析实验事实论证猜想正确与否,从而得出结论,这就是一种科学论证的过程。

大多数学生脱口而出“碘升华需要吸热”,很可能是因为教师的指向性引导——“大家觉得碘升华需要吸热还是放热”。对于选择式的提问,学生容易选出正确答案,但也极有可能忽略科学论证的思维过程,直接趋向教师和教材期望的答案。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科学论证在这里是缺席的。

所以,在学生分组完成碘锤实验之后,教师可以提问:“碘升华时真的在从周围吸热吗?能不能用实验来证明呢?”继而补充演示实验方案A或实验方案B,鼓励学生对猜想的结论进行科学论证。即使学生无法自主设计实验,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科学论证的意识。

(二)定性定量结合进行科学推理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学生应能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

通过碘锤实验,学生可以定性地推理出碘升华需要吸热。而补充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碘升华时需要从周围(包括瓶内气体中)吸收热量,所以发生碘升华的烧瓶内气体升温较慢。使用数显温度计,使得瓶内气体温度的变化更加直观可测,帮助学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得出结论。

(三)鼓励质疑創新

没有“热传递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吸、放热”这一知识的支撑,很多初二学生会认为碘升华的条件是“温度高”。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如:碘升华时有可能只是需要一个较高的温度环境吗?一定是在吸热吗?然后,教师可以将补充实验作为验证性实验加以演示,加深学生对“升华吸热”的认识。

在实验交流、评价阶段,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尝试通过实验改进去解决疑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如:实验方案A是否存在问题?实验方案B与实验方案A相比,优点在哪里?当然,为了不影响本节课主要内容的教学,对于实验的反思和改进讨论也可以放在课后。

猜你喜欢

实验改进
水溶液凝固点及沸点测定实验的数字化改进
氢气制取和性质实验的改进与建议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巧妙设计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与拓展
对初中生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改进
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改进
探究有效的实验,促进学生化学概念形成
几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