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文言文教学转变

2020-09-10赵悦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8期
关键词:转变文言文核心素养

赵悦

摘要:2017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教师要在课堂目标、课堂环节、课堂形式、课堂内容等方面大胆转变,积极转变,不可墨守成规,沿用自己多年的教学方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要求,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言文;教学;转变

2017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那么,在核心素养下初中文言文教学应该做哪些转变呢?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为例,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教材中有9篇文言文,其中8篇是要求背诵的,尤其《孟子三章》,一下就是3篇孟子的论述性文章,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要大胆转变,积极转变,在教学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课堂目标向能力转变

教师不应把教学目标放在讲解翻译、理解课文内容上,而应着眼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总是教师串讲翻译,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没有什么效果可言,下课后学生还是看翻譯的相关辅导资料。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不是通过听老师翻译课文而提高。

首先,明确翻译的意义,不能把翻译作为文言文学习的目标,在考试中会考到文言文翻译,但这只是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其次,大胆甩掉翻译的包袱。很多老师觉得课文要不给学生翻译一遍,心理就不踏实,其实这个担心没有必要。笔者发现,学生在测验中,课外文言文翻译大多比课内做得好。对于文质优美的古代散文,教师应多让学生诵读课文,欣赏古人的文采,引领学生传承古代文化,比如《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记承天寺夜游》这样的古代散文,要是翻译,那就极大破坏了原文,不如不译。再次,多讲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的相关知识或文化。比如《三峡》中“常有高猿长啸”的“啸”字,仅仅翻译为“啼叫”是不行的,“啸”是一种什么样的叫声,应该给学生讲明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叫声的“哀转久绝”,而在《与朱元思书》中写猿的叫声是“猿则百叫无绝”,用的是“叫”字,并不是突出凄凉,而是叫声长而不断,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的短促悦耳相互映衬。最后,与其通篇翻译,不如教给学生一些翻译的方法。教学目标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文言文,如何能自主阅读文言文,而不是告诉学生这篇课文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课堂环节向精简转变

总体来说,文言文阅读主要从三个层次进行:一是读,准确无误的读;有停顿的读,读出古文的顿挫;有表现的读,通过重音、停连、语气表现古文的韵味,在诵读中欣赏古代散文的语言、章法等。二是译,译文要做到看注释,要直译,在翻译的过程中做到积累文言文常见词语、语法、句式知识,这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基础。三是文化,学习古文要继承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文言文学习内容增多,教师不可追求面面俱到,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指出:“教学方案的美学境界是简化、优化、美化。”《三峡》的教学,笔者主要设计“地理三峡,文言三峡,诗意三峡”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三峡主要写了山、水,按照不同季节来写三峡;第二个环节主要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感知三峡景物特点;“诗意三峡”环节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杨炯的《巫峡》节选进行对比阅读,感受《水经注》除了是地理著作,同时也很有文学色彩的特点。教授《富贵不能淫》,笔者以“对战”为课堂主线,设计了“语气对战,理念对战,论战智慧,儒者风范”四个教学环节。 “语气对战”,感受孟子语言气势磅礴的风格;“理念对战”,理解纵横家和儒家“大丈夫”标准的不同;“论战智慧”,笔者和学生共同归纳孟子如何论战的,首先是反对,强烈反对,然后批驳对方理念的错误,最后树立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让学生了解了驳论的一般思维过程;“儒者风范”,加深了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知。

文言文可以选择的教学点较多,教师更应“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让学生比较轻松、清晰地学习文言文。精简、优化课堂设计,清晰的学习层次,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思维发展与提升”。

课堂形式向灵活转变

教师应根据文本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这是学生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前提。《富贵不能淫》是一篇驳论性质的文章,如果课上给学生讲解驳论知识,一定会无趣,陷入教学低效的状态,笔者决定大胆尝试,去掉无趣的翻译和讲解,本文不仅是一组对话,更是纵横家和儒家的一次论战,笔者以论战为主线,设计以“吵架”为主要形式的朗读。两个学生演示了一遍,但是他们没有放开。笔者就说:“人物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说?”于是和学生一起总结:景春应该是强烈,带有挑衅的语气,因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在那个时期是“混”的相当不错的,而孟子“混”的并不是很好的,孟子周游列国,推行仁政,并不是很顺利,但这次对话,气势上孟子有没有输呢?显然没有,孟子的气势更强,连用了两个反问句。这段应提高朗读的声调,要吵起来,尤其是读孟子的同学绝对不能输,学生们比较兴奋,期待这两个同学“吵架”,两个同学开始第二遍读,气氛调动起来了,教室里洋溢着吵架式的读书声,停不下来的节奏。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笔者看到有以漫画方式解读历史的,把很正式的历史事件以幽默的语言来叙述,读起来很有兴趣。笔者大胆做出示范,对故事做了漫画语言式的批注,学生看到我的批注,思维也放开了。课后练习“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学生完成就不局限于翻译课文了,有了很多创造性的描写。教师应该突破自己传统的、固有的授课形式,多设计灵活的课堂形式,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让学生爱读文言文,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课堂内容向深广转变

文言文教材容量增大了,但教师也不能仅仅完成教材上的单篇教学,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度广度的转变。笔者在教授《记承天寺夜游》时,在介绍写作背景时环节,并没有简单介绍,把苏轼创作这篇文章前几年的经历都让学生了解:元丰元年,知徐州;元丰二年,知徐州,三月改知湖州。七月御史李定等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苏轼。十二月二十九日结案,责授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元丰三年,贬官黄州;元丰四年,贬居黄州,躬耕东坡;元丰五年,贬居黄州,自号东坡居士;元丰六年,贬居黄州。如此让学生对苏轼的人生有一个立体的认识,然后阅读元丰三年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一年苏轼是孤独的;元丰五年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这一年苏轼是旷达的;元丰六年《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这一年苏轼是艺术的。这样形成一个主题阅读,让学生感受到苏轼人生境界的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展现了苏轼从现实人生向艺术人生的转变,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美的心境,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才能拥有艺术人生。

现在语文教学中提倡的主题阅读、群文阅读、溯源导读,都可以在课堂上应用,推动文言文教学向深广转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立体的理解优秀古代散文中所展现的思想、文化,落实好“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要求,引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三分校)

猜你喜欢

转变文言文核心素养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