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如何践行小学德育

2020-09-10唐胜法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8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生教师

唐胜法

互联网是20世纪的一个发明,21世纪爆炸性的发展成一个奇迹。网络冲击着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会影响到小学生的精神与思想。互联网上的黑客、垃圾信息、色情网站、暴力新闻、网络游戏,许许多多的引诱将矛头指向当代的小学生,也给小学的德育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围绕《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实验,创新研究方式,让网络德育走进小学生活,指引小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以最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使小学生健康成长。

在网络时代,为了切实提高小学德育课整体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掌握更全面的思政知识,我校建设专题网站,使用了互联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实践检验,证明小学专题德育网站功能强大且实用性强,为小学德育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便捷。

认识优势,规划蓝图

网络德育依托网络展开,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方便快捷优势。在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之下,以开放式的德育课程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活动,通过规划网站蓝图,快捷地进行德育方面的文件、信息、视频的相互传递,使网络德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不仅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使学生易于乐于接受信息并获得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利用专题网站开展在线道德教育,具有许多突出的优势:

首先,通过网站丰富的功能,使课堂德育理论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个性化的、一站式的模块,实现了在线教学、德育微课学习、双向互动、在线答疑、视频直播等基础功能和附加功能。

其次,网站的高性能、高可靠性、技术先进的特性,有利于信息的及时传递,并保障时效性。

第三,对于一些低年级学生产生迷惑、兴趣、求解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站进行交流,线上的交流方式互动学习方法,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第四,网站功能众多,不仅是人性化的需求,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第五,以教师角度来衡量,网站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环节,可以帮助更多老师利用个性化的功能辅助教学。

为此,我们把《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专题网站建设定位在服务于学校德育,利用目前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化的新型德育时空,系统的强大功能,有助于提升小学德育教学整体管理的实效性,富有针对性的资源内容,也可以实现各类资源的分类归档、免费开放、共享共建、专业引领,为学生提供实时的网络道德互动体验,具有很强的德育引领作用。

构建平台,注重实践

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构建绿色、阳光的立体交流、互动学习的网络道德新环境。一年多来,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网上资源,为全体学生提供网上德育主题以及发表观点的网上空间,设计网上德育的结构和相关模块栏目,平台强大的支撑功能涉及广泛的内容,使德育教学、互动交流都能在平台上进行,提升了日常教学管理的便利性。

构建网络平台,开展网上德育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趣味性德育活动设计,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同时,网站将校本德育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德育资源库,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德育模式,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提高辨别真假、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学生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学校在德育专题网站中,开展东西部“手拉手”网上活动,交流上网和制作网页的体会,互动沟通学习上的心得。

在德育发展新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学校利用专题教育网站拓展网络心理教育阵地,开创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百万青少年‘我承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活动”,并参加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网络征文比赛。

通过学习外省市德育经验,结合我校地域的特点,在学校建设心灵乐园,辅导室、温馨谈话室、健康房、心理资料阅览室、上网谈心室等,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建立网上“心灵之友”专栏,富有人文气息的心理教育氛围的创设,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身心健康评判、心理咨询、情绪管理、压力释放等特色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心理专家的在线互动,也为师生提供了有序、智能、立体的心理辅导体系。

为了和课堂心理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家校共建有机的整体,学校“心灵之友”专栏开设以来,不仅为学生同时也为家长和教师开展心理教育资助,事实证明,此举不仅打破了学生孤立、封闭的心理状态,保持了健康的心境,也实现了校方和家长相互间亲密地交流协作。专栏体现了网络环境下心育工作的开放性、生动性、交互性,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截至目前,学校已接待的咨询者达500多人,先后不同程度地解决了150多个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客观反思,探寻研究

无数成功的社会实践告诉我们,主导者的素质在活动的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决定着最终的成败。课题研究同样如此,要想成功地把网络和科研合二为一这种新型课题研究模式做出成效,有三类人员的培训与提高非常重要,这也是本课题下阶段的研究重点之一。

课题组教师——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网络德育的研究,对于课题组的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怎么操作没有先例,只能靠教师倾心实践,靠教师对德育新动向的关注,因此需要教师具备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踏踏实实的研究行动。

一是行动落实。课题组老师通过查找网络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在研究中不断摸索,按照研究的计划一步步地实施;二是创造条件。研究网络德育,就得让学生上网,学生上网时间从哪来,课题组设想给每个班安排网络品德课,由课题组的老师上;三是先学一步。课题组的老师首先学习、研究《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理解公约的内涵,再为班主任、学生分析讲解。

学校全体教师——要有积极参与的实践精神 网络德育是一片新天地,它的开发将引起德育的巨大变革,但是目前还没有被广大教师重视,更缺乏积极的参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对于小学政治老师来说,一些教师网络德育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一专多能的专业要求和应变能力,认为自己读过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在教育教学中重说教和服从,可以采用的新式的网络教学方法有限。第二,教师网络德育的行为自觉性不强,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教学观念不强,而且对政治教学内容处理随意性大,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变得死气沉沉。第三,由于网络信息素养的差异,网络知识参差不齐,一些老师对于学校德育教育的创新平台,只是形式上认同,实际教学中,应用专题网站的积极性不高,缺乏积极参与的实践精神。

学生家长——要有大力支持的合作精神 开展此类课题实验,尽管得到了许多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但总感觉家长的认识还不够,在有关“您希望老师通过网络为您的孩子提供哪些帮助和服务”的調查中,大多数家长都是希望“在学习方面给予帮助”。因此,提高家长的认识,真正把家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结束语

网络德育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德育应敞开思维的大门,与时俱进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采用更为合适的方法,利用德育专题网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德育过程的积极性,确保低年级小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从科研的角度打造一片绿色的网络时空,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曙光校区)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生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我是小学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