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9-10王霄

传播力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传统文化策略

王霄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历代生生不息不断壮大的根基。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必须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迎接外来文化的同时,必须要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高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的影响,确保中国传统文化的代代流传。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传播;传播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08-0019-02

互联网时代,我国群众接受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开放化,外来文化不断的冲击着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我们以开放的态度迎接外来文化,与此同时也造成了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的丢失。许多传统文化形式已经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寻迹。面对这种外有舶来文化冲击,内有传统文化不断消失的现状,我们必须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利用教育、媒体以及数字媒体等方式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另外一方面也是对中华民族根基的一种保护。

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价值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国历史悠久、民族多元化,因此产生了闻名世界的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象征,是经过历史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是几千年以来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了中华民族内心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成就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对于现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中华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它与现代发展理论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步调一致。经过历史验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科学的、和谐的,它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

二、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网络及外来文化的冲击

网络文化纷繁复杂,不仅改变了青少年一代的行为、处事等生活方式,同时也使得这些群体的思维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互联网文化似乎正在冲击着青少年的思想,造成了一部分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有所下降。

互联网时代我国更加开放,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持有开放的态度迎接全世界。特别是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世界的文化都在冲击着中国的文化市场,其中也存在一小部分不良文化的输入,给我国的文化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二)传统文化缺乏创新

谈起传统文化,似乎永远保持着特定不变的文化属性。比如,我国传统中戏曲、建筑、武术等。这些传统文化形式,经过了上千年的历史熏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一些传统文化仍然传统文化多数不被现代人接受,以致无法传承,造成受众会越来越少。而如果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又似乎丧失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缺乏对文化的创新,也是制约传统文化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文化工业模式造成了传统文化传播的不适

中华传统化中许多文化形式的精髓在于自身的独创性和历史感。而文化工业模式要求文化产品可复制性,或者利用虚拟媒介手段进行快速传播。工业文化模式下,传统文化无法得到工业化生产和工业化传播。严肃、历史感较强的传统文化往往还和文化创作者的个性相关。比如传统文化中的京剧,每一位演奏家的风格也是文化的内容之一,而一旦这位演奏人去世,可能这一传统文化就会受到影响。我国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类似的情况,比如书法、国画、园林艺术等。

三、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措施

(一)构建中国传统文化国家网络传播平台

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现如今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如今,网络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双重冲击之下,加强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至关重要。利用国家网络传播平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另外一方面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传统的文化转化为网络数据,利于网络平台进行传播。让观众可以更加便捷地浏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将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直观、立体地展示出来,这是对中国传统化的优秀传承与发展。

(二)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要加强青少年的教育。无论是通过传统的文化教育,还是利用数字化等方式,其目的都是加强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将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之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教育部门在制定教学内容时,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内容,对青少年进行书本教育。另外,还可以通过兴趣小组,加强青少年对于传统戏曲、文学、音乐、国学等内容的了解与学习,增强趣味性,提高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程度。

(三)加强传统文化数字化制作人才的培养

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护,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来说,加强传统文化数字化制作都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必须要加强传统文化数字化制作人才的培养。在信息时代,从事传统艺术的匠人、艺人在数字化技术上往往存在较大的短板,传统文化艺术的数字化制作必须依赖专业的技术人才。在培养这类数字化制作人时融入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让这些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确保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制作时可以领会中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数字化的中国传统艺术可以做到形神兼具。

四、结语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也应该与时俱进。一方面,在保有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之下,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让传统文化服务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另外一方面,加强传统文化数字化保护,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传统文化制作成声、光、影并茂的数字产品。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同时也可以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介进行广泛传播,降低传统文化的观看和学习门槛,为更多的人提供便捷的途径,了解和学习传统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余阳.太极拳国际传播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2):72-74.

[2]余倩如,增太吉,张建,岳珊,龚亚丽.新时期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9):187-189.

[3]司高丽.“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醫药翻译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医研究,2019,32(6):42-46.

[4]王巧玲.传播学视域下道教文化传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5):157-159+165.

[5]高洋.浅谈国风类文化综艺发展历程及走向[J].数字传媒研究,2018(9).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传统文化策略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