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在建筑识图课程混合式学习应用探讨

2020-09-10张卉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混合式学习

[摘  要:通过分析传统建筑识图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提出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建筑识图课程混合式学习教学改革。利用三维互动可视化效果,通过三维模型和二维施工图的对比,采用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进行课堂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混合式学习;建筑识图]

1传统的建筑识图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

1.1新生专业知识欠缺,制约学习效果

新生学习建筑识图课程普遍缺乏专业基础,对于建筑形体及建筑构件没有直观的认识。大部分学生对于二维图纸的识读能力有限,理解能力受限制约着学习效果。

1.2受限于传统技术手段,只能用二维图形表达复杂建筑形体

CAD技術提高了绘图效率,但未改变平面图形表达空间工程形体这一根本方式。

1.3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

以教师为中心的面对面线下课堂展示和讲解,重点在于教师的知识传授。不利于师生交互与个性化沟通,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

2基于BIM的建筑识图课程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

建筑识图课程是与BIM技术紧密相关的课程,只有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

2.1.1理论依据

1)BIM提供了三维立体实物模型,实现了互动的可视化。

BIM技术提供了包含建筑形体各种信息的三维数据模型,是形体表达方式的一次技术革命。它极大地克服了二维图表达效果不直观、表达片面的局限性,将以往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面前。通过BIM平台可以全方位展示建筑物及建筑构件,可以直观地解释建筑平面、立面和剖面的形成。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通过BIM模型作出解答,形成互动的可视化。

2.1.2混合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实现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统一。

线上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课堂上和教师、同学共同探讨和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需求。

2.2改革内容

2.2.1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开发课程标准。

根据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涉及建筑行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应用项目开发课程标准。

2.2.2根据建筑业岗位需求及课程标准,优选课程内容,设计项目化教学。

按照建筑业岗位和课程标准设计项目活动,以学生最熟悉且比较简单的宿舍楼为切入点,将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的形成等理论知识贯穿至项目中。以仓库项目为强化,以高层建筑项目为拓展,巩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2.3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设置,实现翻转课堂和项目化教学相结合。

将理论知识点以微课、视频形式放在网上,学生在线学习;课堂中以讨论沟通的方式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2.2.4基于BIM技术平台,结合项目化教学内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互动式混合式学习。

基于BIM互动式的三维可视化效果,建立与项目化教学相匹配的建筑模型,对比二维建筑施工图和三维模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以宿舍楼项目识读剖面图混合式学习单元为例制定具体学习计划,分为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宿舍楼项目识读剖面图混合式学习单元内容组成如图2所示。

3结语

基于BIM的建筑识图课程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基于BIM技术拓宽传统教学时空、改变教学内容呈现、革新教学组织与管理、转变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参考文献

[1]柯清超.超越与变革:翻转课堂与项目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57-60.

[2]迈克尔·霍恩,希瑟·克莱顿·斯特克.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M].聂风华,徐铁英,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12-127.

作者简介

张卉(1984—),女,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讲师,研究方向为结构工程。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kg20160981)。

猜你喜欢

建筑信息模型混合式学习
浅谈BIM技术机电工程综合排布应用
BIM在设计企业的应用经验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特高压换流站工程建设利用信息化提升管控能力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浅谈BIM产业链项目在互联网时代的应用研究
利用蓝墨云平台在高职药学专业《药品保管》课程开展移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计算与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