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德常见动物熟语文化背景

2020-09-10陈宇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熟语文化背景动物

陈宇

[摘  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以熟悉的事物来丰富自己的语言。随着人与动物的频繁接触,汉语和德语都被大量动物熟语所充斥。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需依托于对文化背景的一定了解。

关键词:中德语言比较;熟语;动物;文化背景]

一、文化背景与动物熟语的关系

语言作为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各民族的文化特征,而熟语作为由语言的长期使用过程中衍生出的固定搭配,更是对于文化传统的集中反映。熟语是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主要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受到文化背景、社会发展、历史、语言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熟语的总体意义常不等于单个词义的总和,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需依托于对文化背景的一定了解。

由于中德两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存在着巨大差异,两种语言中的动物熟语也不能一概而论。从结构方面来看,德国熟语常以固定的句子形式出现,而汉语熟语不仅包括了歇后语形式,还涵盖了大量结构固定的四字成语。从常用动物上看,中国熟语中存在大量“龙”的熟语,而德国文化却将龙视作邪恶的象征,极少使用。反之,在中华文化中愚蠢的象征“猪”,却常作为褒义出现于德语中。因而在翻译熟语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例如汉语成语“老马识途”,用德语熟语“ein alter Hase”表示便更为合适。虽然结构与所选动物都不一致,但其在德国文化背景下还原了成语的本义。

二、中德动物熟语的文化渊源

1.神话传说与宗教信仰

在汉语与德语中,神话传说与宗教等精神文化,都是动物熟语的重要来源。因而汉语动物熟语常用“龙”,德语则常用“羊”。

中国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在道教与佛教的影响下,衍生了许多神话故事。动物熟语中最集中的体现便是大量有关“龙”的熟语。“龙”作为中国神话中“神”的象征性动物,传说富有神力,行如水波,能为百姓兴云作雨,滋润农田。因而“望子成龙”“飞龙在天”等大量成语将“龙”作为成功、力量的指称,体现着中华人民对“神龙”的敬仰。

由于多数德国人信奉基督教,而基督教经典《圣经》中常以“绵羊”代表耶和华的子民,因而“羊”常出现于德语谚语中。如《圣经·旧约》中写道:“今天我要走遍你的羊群,把绵羊中但凡有点的、有斑的和所有黑色的羊都挑出来”里,将“黑色的羊”作为魔鬼的象征,德语中“das schwarze Schaf”便也被理解为一个家庭或集体中不守本分的人。

2.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

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华文化的特征,德国文化则是游牧文化的体现。因而中文熟语多出现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动物“牛”“马”“鸡”“犬”;而德文中常用与狩猎相关的“猎犬”“野兔”等动物。

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土地上,劳动人民曾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动物成语。牛作为农业社会的重要生产工具,频繁以勤恳、踏实的形象出现在中文熟语中,“老牛拉车——埋头苦干”以牛进行劳动的状态来表现勤劳奉献精神,“老太婆坐牛车——稳稳当当”则表现了牛的踏实稳健。除此之外,“鸡飞狗跳”“老马识途”等,无不是在借助常见动物折射着农业生产生活的场景。

而在游牧文化发达的德国,许多形象生动的熟语自猎人而来:“mit alten Hunden gehetzt sein”用以形容“狡猾”,意指好像一只被多只猎犬追逐过的老兔。“das H asenpanier ergreifen”用来表示“仓皇逃走、溜走”,意指野兔竖起尾巴溜之大吉;由狩猎场景而衍生的短语“Viele Hunde sind des Hasen Tod”则用“被许多猎犬追逐的兔子”比喻寡不敌众。

3.寓言

中德文化中都存在丰富的寓言故事,由此产生了许多常用的动物形象,且在中德文化中有含义重叠。例如用“狐”代指奸诈,“狼”代指狠毒的恶势力“兔”“羊”指代弱小。

汉语存在大量典故,寓言故事催生了“狐假虎威”“兔死狐悲”等动物熟语。如果对其背后所蕴涵的寓言故事缺少了解,便难以理解这类熟语的含义。

德国文化受《伊索寓言》影响较大,例如熟语“kein W?sserchen trüben k?nnen(完全是無辜的)。”便起源于其中一则寓言:狼借口羊弄脏了它喝的水而意图吃掉羊,然而这借口完全不可能成立,因为羊远在溪水的下游,而狼在上游喝水。

三、结语

通过对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德动物熟语受文化背景的影响极大。而由于中德文化对于动物的观察角度并非完全一致,在这两种语言中动物的象征意义既有相似又有不同。通过对其文化背景的研究,有益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熟语。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2]李萌,孙东辉.从德语成语源头觅文化内涵[J].才智,2010(09):180.

[3]谭渊.《从动物成语看德汉文化差异》[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4]张佳珏.论德语谚语和成语的形象性(下)[J].现代外语,1979(02):18-21+43.

[5]夏正标,沈勤.德语成语文化背景溯源[J].德国研究,2001(04):50-56+79-80.

[6]于婧阳,朴美慧.动物成语隐喻认知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04):109-111.

猜你喜欢

熟语文化背景动物
20世纪以来我国综合性熟语词典出版分析
看图猜熟语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最萌动物榜
韩汉“马”字熟语对比研究
动物可笑堂
巧手连线
哈哈镜
哈哈镜
新目标英语中考总复习文化背景知识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