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让教育如此有爱
2020-09-10李芬徐芬芬郑燕徐小玲
李芬 徐芬芬 郑燕 徐小玲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推进之下,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而赏识教育就是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所提出的人性化教育手段,本文主要是从赏识教育的必要性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在教学中融合賞识教育的实际性意义,同时经过平时的实践对该教育方法的具体落实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赏识教育;尊重;宽容]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最重要的需要就是被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说过“人类最深刻的愿望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其本质是爱。赏识要求老师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
有这样一个故事: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小时候曾被认为是个坏孩子。村里的母牛走失了,树被人砍了,人们都认为是他干的,甚至父亲和哥哥都认为他很坏。人们都认为他从小没有母亲,没有人管教是他变坏的主要原因。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他也就无所谓了,自暴自弃,甚至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失去了进取心。直到他的继母的到来,拿破仑·希尔才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当他的继母跨进大门时,父亲指着拿破仑·希尔说:“这是我们家最糟糕的孩子。”可他的继母却说:“不,这是我们家最聪明的孩子。”就是因为这一句“全家最聪明的孩子”。他改变了,而且成功了。这个故事给我们教育者的启示是深刻的,那就是赏识引导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赏识在教育中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关爱与尊重---赏识之灵魂
俗话说:“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 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人。要达到此目的,就要在教育过程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关爱每一个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只有被唤醒、被培植起来,才能发挥其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
我班有个周姓学生家庭比较特殊,父亲入狱,母亲逃离,所以导致孩子疏于管教,问题多多。有次我外出培训,不在学校,周同学就与其他同学大打出手。当时是数学老师处理的事情,据数学老师描述,他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来到办公室,还挑衅数学老师说:“我就打架了,你能把我怎么着?”数学老师让他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他也当成耳旁风。我回来后和他妈妈取得了联系,他妈妈向我转达了周同学跟她的对话,他说:“反正不管是谁的错,老师同学都会说是我的错,老师同学都看不起我,那我干嘛还要费口舌解释。”听到这个话,我震惊了。于是我就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没有在班里批评他,也没有找他来办公室。我经常有意无意的在下班时间给他打电话,跟他谈心,向他咨询一些班里的事情。一开始他很抗拒,不愿意多说话,只会对我说:“我不知道。”我坚持给他打,慢慢的他愿意跟我聊天了,也向我诉说了他的心声。我也开始找一些他能做的事情给他做,然后找机会在班里表扬他做得好。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他的穿着难免会比较邋遢,我就利用他生日的机会给他买了新衣服新鞋子新书包,在后来的学习活动中,如果需要买课外书,我都会替他置办。令我欣慰的是,他在各方面都有了很明显的进步。
由此可见,人性最本质的需求之一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赏识的灵魂就是关爱和尊重。而教师的赏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内心的需求,从而帮助学生恢复、建立自信心,同时转化为一种催人向上的动力。
二、掌握好“度”---赏识之原则
赏识不等于简单的鼓励加表扬,一定要掌握好“度”。赏识教育必须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让孩子“追蝴蝶”的一种教育境界。 我们都已认可,在民主、轻松的气氛下长大的孩子自信心强、性格独立。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民主,只有相对的自由。如果一味的表扬、夸奖,有些学生一定会飘飘然,尤其是我们单纯可爱的中低年级孩子,他们的小尾巴甚至翘上了天。所以,在鼓励加表扬的同时,还要有方法地引导,批评和指正。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目标,让其有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的从一个高度到另一个更高的高度。
因此,我们不能让孩子在赞扬的花丛中迷了路,而要提醒他们抬头看到头顶那只更美的蝴蝶,追着蝴蝶,他们会跑得更快。
三、家校合一---赏识之利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失去了家校之间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由此可见,家校合作就是赏识教育的一把利刃。家校合作是一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的双向循环活动,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学生是该活动围绕的中心。在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会有问题家长、问题家庭。在追问家教中“父母去哪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再往深处想一想,再向前面走一步,设法转化问题家长和问题家教,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如果家校两者理念差异很大,学校的教育就不可能在孩子身上发挥作用。事实上,很大部分的家长缺乏参与意识,不知道参与学校的管理监督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也有不少教师认为,家长不懂教育规律,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会给学校的正常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干扰。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作为教育者本身的受教育至关重要。学校应树立“家长是学校的同路人和合作者”的理念,既尊重家长,又引领家长,让家长会沟通、会关心、会示范、会赏识。所以,学校要定期请学校教师、优秀学生家长、外聘专家为家长举办丰富生动的讲座,灌输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素质,改变家长不打不骂不成就的教育理念。
四、学会宽容——赏识之情韵
人们时常会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出被教育者的不足,并且不断地鞭策被教育者已达到自己的要求。这种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容易揠苗助长,适得其反。我班大部分学生表现还行,但有个别松弛习惯了,总是不愿意做作业,在我不断地追问下,她总是以“忘记带回家了”“忘记带来了”“交给组长被组长给弄丢了”、甚至是“作业被弟弟撕掉了”等理由来搪塞我。这个时候,不管理由是否属实,我都会给她机会让她把作业补起来,然后告诉她:“没关系,谁都有记性不太好的时候,重新做起来就行。”还有一次,她一周的作业没有做,我联系了家长,被告知孩子是这么跟她说的:“老师外出培训了,一周没有在家,没有作业。”虽然震惊,但是我还是没有去批评惩罚她。看她看着我那躲闪的眼神,我在她的本子上写下了: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可贵的是能及时改正,我相信你可以的。时间久了,她也不好意思了,后来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我想我对她的宽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说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教育方式。21世纪的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宽容学生的原则去关注每一位学生,而不应该再片面的认为“严是爱,宽是害”。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能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了学生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和悔改的余地,而且能表现出教师的宽大胸怀和巨大智慧,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
总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千里马,缺少的,是欣赏千里马的伯乐;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伯乐,缺少的,是拥有赏识的心灵;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美丽,缺少的,是一双独具赏识的眼睛。所以,究其根因,是要学会赏识,懂得赏识!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赏识是一种理解和信任,包含了肯定与欣赏,也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可以使人悔过自新,扬长避短,更健康地成长和进步,培养出一个个充满自信,有爱心的人。
参考文献
[1]劉文林.不为他人赏识,但求适合自己[J].衢州教育,2018(7-8):7.
[2]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M].海南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李芬(1989.02.15—),女,汉族,浙江江山人,本科,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徐芬芬(1992.08.08—),女,汉族,浙江江山人,本科,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