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2020-09-10张丽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2期
关键词:小豪英子爷爷奶奶

张丽珍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随着农民工的大量涌入城市,農村学校留守儿童人数总是居高不下。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数是隔代监护,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上一代监护,如,叔伯、舅舅、姑姑、阿姨等,他们多采用溺爱或放任的方式,多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却缺少精神道德的束缚和引导,使得儿童容易养成任性、孤僻、内向等不良的心理行为,与此同时,他们的成绩总体上也比非留守儿童差。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走进他们的心灵,引导这些学生健康成长,安心学习呢?下面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用慈母般的爱去关心他们

爱是教育的本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理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尤其是留守儿童,这就要求教师要用爱心滋润他们的心田,并且给予尊重与理解。爱是打开他们心灵的万能钥匙,它能使教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进行生命的对话,情感的交流与碰撞。

英子是一个文静的女孩子,上课也很安静,平时的纪律也不错,成绩中等偏下,起初,她并没有引起笔者的注意。有一天,一位学生跑到办公室告诉笔者,班里有一位男生当面说英子“没有妈妈”,英子听了就趴在桌子上哭,劝也劝不住。经了解,英子的妈妈在她读一年级的时候因故去世,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长年在外面打工,英子姐弟四个随爷爷奶奶生活,家里的家务活基本上都是英子一人在撑着,放假还要出去干农活,而英子的父亲收入微薄,所以很少回家。班里的这位男生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说她,平时英子总是表现得若无其事的样子,这一次,她终于忍不住哭了。原来,她文静、坚强的外表下隐忍了这么多,笔者为自己的工作流于表面而感到深深的自责。

于是,笔者首先把那个男生叫来批评教育,然后找到英子,和她聊了很多,聊家庭、学习、人生、未来。最后,笔者告诉她,老师就是妈妈,生活的磨难永远不能将我们打垮,只有敢于面对生活,才能战胜自己。另外,在班里笔者也明确了态度:希望你们在班里是快乐幸福的,如果你们在这个班不快乐。那么,老师也不快乐。同学们听了,似乎有所感触,从此之后,那位男生不再为难英子了,英子也变得快乐起来,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毕业的时候,英子送了笔者一棵天竺葵,笔者深为感动,老师的幸福不就是在这里吗?

二、用赏识的眼光去欣赏他们

学生需要在赏识中成长,赏识是师爱的表现,而留守学生由于缺失来自父母的关爱与教育,成绩更容易下滑,久而久之,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和自卑感。所以,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挖掘留守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小明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微薄,平时很少回家,爷爷奶奶已经离世,只能跟伯父住在一起,他的伯父本来已经有三个孩子了,再加上他和哥哥,就有五个孩子要操心,伯母也放不开手脚去管。因此,小明经常脏兮兮的,一双白鞋子通常会变成黑鞋子,成绩也比较低下,同时在校有许多不良的行为,经常给别人取外号,还多手多脚惹其他同学。有一天,他又犯事了,原因是向别人借笔,人家不肯就硬去抢,还理直气壮说“难道不还的吗?”经过批评教育,他一副心服口服的样子。然而,不到两天,又有人投诉。笔者于是反省了自己的做法,批评的话他应该听了一箩筐又一箩筐了。意识到这一点,笔者把他叫到办公室,不再数落他的不是。首先,肯定了他的记忆力,说:“你的记性真好,记得我小时候也学过这篇课文,我都背了很多天才背熟。你看看,你这么快就背熟了,我真佩服你。”他听了,眼睛放出光来,羞涩地笑了笑。这时候,笔者就顺势地叫他多背书,把课文要求背诵的全部背熟,在后来的日子里,笔者会适时告诉他,本来他的鞋子很好看,就是不够干净,还把他叫到办公室剪指甲。慢慢地,小明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来,不以欺负同学为乐,语文从原来的三十多分上升到及格。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温暖他们的内心世界

农村的学生活动很少,他们的生活单调枯燥,在家里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和管束,要么就整天打电子游戏,要么就要承担比较重的家务。比如,我们学校是农村学校,班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是留守儿童,所以,笔者想尽办法多举行一些活动,例如,今年在班里进行了三人一组的防溺水手抄报比赛、讲故事比赛,并举行了防疫主题的唱歌比赛,还结合语文教学的契机,带他们去学校阅览室看书,这些活动要求人人参与。通过这些活动,使得他们的生活学习更有趣,更充实。在留守儿童的生日,班里就为他们举办一个小小的生日会,例如,全班为他唱一首生日歌,或每个人为他送上一句祝福语,或在一个本子里签上同学们的名字,等等,整个生日会简单温馨,这样的活动使留守学生的心灵彻底放松,让留守儿童在学校也能感觉到家的温暖,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归属感,一种认同感。

四、加强对家长的引导,让家长转变观念

说起关爱儿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捐款捐物。事实上,再多再丰裕的物质亦或是老师亲人的关爱,都无法将父母的爱代替,只有让家长意识到,孩子们更渴求精神上的抚慰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小豪是一个深度近视眼,才读四年级就戴起了眼镜,到了六年级就已经是300度了,上课精神不集中,成绩时好时坏,波动很大,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决定家访,原来小豪的父母远在四川工作,因为路途遥远,工作比较忙,一年下来很少回家,电话也不多,但在聊天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小豪的父母收入较高,比如,他的玩具应有尽有,从几元到上千元的都有,还有一个价格不菲的iPad,由于小豪是独孙,所以爷爷奶奶把他捧在手掌心上,什么家务都不用干,久而久之,小豪变得不爱劳动也不懂得孝顺爷爷奶奶,放学一回到家就捧着电脑打游戏,在学习方面,也是靠着他的基础较好,悟性较高,所以成绩才没有变得很差。为此,笔者首先跟小豪的爷爷奶奶沟通,希望家长引导他管理他的游戏时间。然后,笔者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引导家长“不是你给了他昂贵的玩具和衣服就可以了的,父母的爱和教育是老师代替不了的”,无论多忙作为父母都要轮流打电话,打电话不仅要关心学习,更多的是关心他的心理以及教育他要孝顺爷爷奶奶。小豪的爷爷奶奶和父母接受了笔者的建议。经过三方面的合作教育,小豪在家变得听话了,由于控制打游戏,上课的精神也好多了,笔者也相信,小豪会变得越来越好。

总之,作为老师不仅要做学生思想道路的引路人,也要做他们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用关爱、亲情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对于非教师个人因素,作为学校的一份子,可以积极向学校提出相关的建议和申请,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无忧的天空。

猜你喜欢

小豪英子爷爷奶奶
陪爷爷奶奶过重阳节
赞美的力量
爸爸去哪里了
犟孩子的转变
看望爷爷奶奶
独臂作家之死
钻石妙贼
帮帮“着了魔”的孩子
巧计得绵羊
鲜花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