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高效教学提升策略
2020-09-10张天淑
张天淑
摘 要:教学的高效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提升识字教学效果和提升阅读教学效果两个方面,希望能跟各位教师共同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应该是有效的教学,但是小学语文教学时效差的问题由来已久。受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一些教学方法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摆脱原有费时、高耗、低效的弊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任小学语文教师多年,以下仅发展一些自己的看法,还望能有所借鉴意义。
一、提升识字教学效果
(一)充分展开识字过程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有效的教学过程保驾护航。对于小学生来说,识字教学的开展需要充分照顾到他们的心理特点,最好是与学生熟识的因素结合,边识记边应用,一步一步地加深记忆,将字刻在脑海里。
第一,把字的音读准是识字的第一要务。在给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或者是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时,都要准确把握住字的读音。对于一些生字,或者特殊读音的字要着重进行勾画,并进行读音的标注。例如,教学《雨点儿》内容时,其中涉及“雨点儿”这个特殊的读音——儿化音,对于北方的学生来说还算容易,但对于南方的学生则比较困难。必要时,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反复朗读,以读准字的读音。
第二,围绕目标滚动推进。科学的识字过程,应该让生字词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而不是识读、识记一次就可以了,生字词在反复出现的过程中,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也在不断加深。当然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阶梯性的,最终促使识字目标落到实处。例如,在教学《青蛙寫诗》内容时,拿其中一个生字——“串”字举例,教学可以这样层层推进。首先,教师进行课文的示范朗读,学生在教师的朗读的过程中对“串”字的读音进行留意,并进行勾画和标注;接着,让学生齐读“一串水珠”这个词组,强化学生对“串”字,字形义的认知,最后教学“雨”字的书写时,老师用语言“两串小点”来形容“雨”字内部。生词滚动出现,增强了学生的记忆。
(二)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针对于不同的课文,我们要明确其中心思想,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沿着自己的思路对课文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有这样两种处理课文的思路;其一,从自然段的入手,按顺序进行解读和分析,这种方法适用于层次分明的,或者按照某种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来构架的课文。其二是从文章开头或结尾入手,通过悬念的设置,激发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浓厚兴趣。这种思路适用于总—分—总结构的课文。在做完这部分工作之后,接下来要明确识字的任务,学文与识字相辅相成,要放在一起来进行。具体来讲,任务有:透彻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描述。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语言训练,对于文章中可供借鉴之处,要进行仿写、仿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最后,要进行总结和归纳,重新背诵和朗读课文,深化理解,强化记忆。
二、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增加趣味
小学生有着和猫一样的好奇心,对于一些新奇的事物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信息技术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和新奇的表现形式,能够有力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致。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增强阅读趣味。
例如,在教学阅读文章的时候,若是文章内容是学生不常见的,那么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这些知识呈现出来,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等的限制,直观地了解文章中的历史条件,进而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生的知识漏洞,进而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营造氛围推进阅读
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需要,我校积极营造校园书香气息,采取多种方式,扩展学生阅读,推进学生阅读的常态化,具体举措有:
第一,“和大人一起读”是低年级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主要形式,家长每天和孩子共读,并且用阅读打卡的方式,记录下每天读书的进程和收获。
第二,开好“班级读书会”。学校定期组织各班开展“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
第三,个性阅读展评简报。学校和班级根据读书主题,结合学生实际,适时组织等各类读书活动展评活动,推动全校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四,建立“开放式图书馆”。在学校的楼道共享空间建立图书馆,倡导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不想珍藏的图书带到学校,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总而言之,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以上笔者提到的都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当然,除此之外肯定还有更多的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的途径,希望诸位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使小学语文课堂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房启芬.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J].才智,2016(18):78.
[2]王艳红.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在课堂上一定要做到高效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5(03):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