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俱乐部改革模式新探

2020-09-10刘晓莹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发展对策以人为本

刘晓莹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逐渐在我国大学中普及开来,体育俱乐部不仅可以服务于体育教学,还可以为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提供场所和器材。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一定的困难,导致俱乐部的价值未能真正地发挥出来。基于此,本文将从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内容入手,对其现阶段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希望可以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  教学模式  以人为本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7(c)-0097-0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teaching mode of sports clubs is gradually populariz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Sports clubs can not only serve physical education, but also provide places and equip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s. However, the teaching mode of sports club also encountered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which led to the failure of the value of the club to really play ou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will start with the content of college sports club teaching, analyze the difficulties it faces at this stage, and put forward effective improvement measures on this basis, hoping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ports club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Sports Club; Teaching mode; People-orien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结合近些年来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中的实施情况来看,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过短,体育教学模式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之处,如基础器材、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教学过于形式化等,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基于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对其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优化,形成适应中国大学生发展需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1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概述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教学是针对热爱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依托学校场馆和设施器材,以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俱乐部形式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优势在于不受时间、空间和内容的限制,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需求,有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上课时间以及指导教师,使高校体育教学变得更加灵活,也更好地推动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现状

2.1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形式化严重。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开展的主要方式有3种,体育教师独立指导、组建教学团队指导,以及一个教师带领多个主课教师共同开展教学。不同高校实际情况的差异性决定了其采取的教学形式也存在差异,但在具体实施中很多高校仍旧未能摆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极大的抑制了体育俱乐部作用的发挥。学生和教师对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认知都存在偏差,学生主动性难以有效发挥,导致体育俱乐部教学流于形式。

第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缺乏创新,虽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之后,一些高校的体育俱乐部教学已经实现了课内外体育训练的有效融合,也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動,但是从根本上仍旧是模仿国外的体系,未能形成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路线,因此始终无法突破常规教学的桎梏。

第三,管理体制不完善。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仍旧处于起步阶段,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组织、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方法、课程建设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管理体制方面,无法做到协调完善,例如排课系统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考核体系不完善等。

第四,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所涉及到的许多运动项目都因器材、场地的不足无法有效实施。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体育器材、场地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现有的场地和设施已经无法满足体育俱乐部教学活动开展的需求。

2.2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面临的困境

首先,体育课程和俱乐部实质转化困境。在高校教育中,体育课程和体育俱乐部虽然虽然都服务于教学,但分属于2个不同的系统。以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现状来看,体育课程和俱乐部这2种模式融合的方法通常是将体育课程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媒介资源等嵌入到俱乐部模式的框架之中,按照俱乐部的模式进行运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等选择不同的课程俱乐部,获取教师的指导并积极进行考评。这种形式下,教师实际上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仅仅是对体育课程教学做了形式上的转换,内核并未发生改变。

其次,俱乐部要求和大学体育教学任务不一致。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任其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俱乐部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则需要落实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能、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目标,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且过程考核是大学体育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工作。由此可见,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与俱乐部本身所具有的休闲和技术交流属性存在矛盾冲突。

最后,课程设施和俱乐部要求相背离。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同一俱乐部内学生的技能水平不能做到完全一致,如此才能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入分层教学,但是由于我国高校的选课系统不能实现连续性,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进入到适合自身水平的俱乐部课程中,影响教学总体效果。

3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发展对策

3.1 健全体育俱乐部教学管理体系

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高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首先对俱乐部组织机构体系进行完善、设置管理组织部门负责相关事务。同时,对体育俱乐部运行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基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体育锻炼项目进行合理设置。尤其是在体育俱乐部教学考评体系方面,应改变传统以运动技能和运动成绩为主的定量分析评价方式,将学生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进步情况等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热情的激发。此外,还应对教师进行考评,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

3.2 加强体育俱乐部课程项目建设

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中,很多高校都会碰到学生过多、场地设施不足或是某些项目报选人数过多的情况,对此,各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体育俱乐部课程项目进行拓展丰富,增设一些实用性较强且比较流行的项目,或是安排一些团体性活动。广大教师或是助教应该及时认知到自身角色的转变,基于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理念,基于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为其制定最科学、合适的训练方案,促进学生训练效果的提升,助力其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3.3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我国各高校在引入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之后,不应原本的照搬外国大学的体育俱乐部教学体制,而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和特色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变,吸收其精华、剔除与实际情况不适应的部分,基于地域人文背景和办学风格探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基于俱乐部的教学实践开发全新的教学理论,如此才能助推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持续发展。

3.4 完善资源配置

一方面,打造高素质的体育俱乐部教学师资团队。各高校应有计划、针对性地组织广大体育教师参加培训,或是体育座谈会、比赛等各类活动,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能,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知识技能需求。另一方面,则要对体育场馆和器材设施进行完善,加大资金投入,最好设置专项资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体育场地、器材进行改建和扩展,为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支撑,最大限度地满足体育俱乐部教学的需要。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教学总,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基于大学生的身体特性、个性发展需求、身心素质发展等对管理体制、教学目标、师资团队等方面进行完善,推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的有机结合,如此才能将体育俱乐部所具有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为大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周英华,冯灿.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0):117-118,121.

[2] 唐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运行的保障系统[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6):175-178.

[3] 孙阳,马乐虹.大学公共体育课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8, 16(1):144-145.

[4] 許瑞奎,姚煜斌.高校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6):157-158.

[5] 章剑舞.基于体育技能竞赛的高校体育教学教改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8(10):123-124.

[6] 何涛.山西省高校体育弱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5):111-115.

[7] 王春明.长春市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情况与学生体育参与动机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体育俱乐部发展对策以人为本
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研究——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