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

2020-09-10杨超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任务驱动信息技术

杨超

【摘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具体的情境,以任务为中心展开学习活动,以完成的结果来检验和总结学习效果,改变了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培养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信息素养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下,以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应用信息技术学习资源,进行积极主动的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活动。也包括在完成信息技术教学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的相应的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创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信息技术问题中学习。在这个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地获得充实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互动的良性心智活动循环,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开拓进取的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理念以传授知识为主,任务驱动教学法把它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实践,将信息技术知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实践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促使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和自己独有的学习生活经验提出具体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实践的具体情境和感悟问题的相关情境,围绕任务为中心展开相关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来检验和总结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过程,改变了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运用相关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学习体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具体的学习任务或实践问题相结合,以对问题的探索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注重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行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单是知识转移和传递的过程,更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通过新经验和原有信息技术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信息技术知识、发展信息技术技术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早已深化为改造我们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基本手段,信息技术顺应信息的交流需要而产生和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又发过来促进了信息技术交流的时间与空间的进步。交流是人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本质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经济和政治等领域的渗透越来越深入,全球的信息文化产业已经形成,并对全社会的“文化重塑”起着重要作用,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高中信息技术科目是在为培养适应信息社会未来公民奠定基础,是我国在全球性信息技术革命中强抓机遇,迎头赶上的重要保障。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根本目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应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形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要能让高中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能力,拓展知识视野,勇于创造创新,提高自己的思考與决策水平,形成严谨扎实的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现代信息社会公民的相关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现代信息技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学习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素养是每一个信息时代公民所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强调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强调过程性学习,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感受信息技术文化,增强现代信息意识,内化现代信息伦理观念,使高中生发展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现代信息素养的公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践设计具体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高中生积极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指导生产生活实践,促进信息技术革新,在社会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进行社会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生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和世界进行广泛真诚的交流与合作,在此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合作,共同建构积极健康的现代信息技术文化。

为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顺利实施,需要创设与当前信息技术学习主题相关的、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引导高中生带着真实的学习实践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唤醒学生原有的知识认知与生活实践经验,从而有利于学生利用相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所学的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发展信息能力。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注重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潜能,将“情”“景”“境”这三个要素渗透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之中,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价值观。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为主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自我实现的价值。情境认知能激发学生意识到思维中的现实困境及其产生的背景,并能引导学生认识到真实的生活情境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内在意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在追求有效、高效的过程中,也要体现出情境创设生活性的一面。

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教师要在总体目标的框架基础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具体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信息技术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容易掌握的学习任务,通过这些小的学习任务的落实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设计任务时,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的认知目标可以设置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判断和直接运用学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掌握指学生能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把握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操作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教学任务的可操作性。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注意学生个体特点和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高中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以及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科学原则。当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的教学任务时,他们才能做到专心致志、高度参与,实现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任务驱动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