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办公是现实所迫,会成为技术必然吗?
2020-09-10张峰
张峰
前不久,美国纽约的百年服装老店布克兄弟(Brooks Brothers)向银行申请了破产保护。创立于1818年的布克兄弟来头不小,包括林肯在内前后有40位美国总统都是它的忠实顾客。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到今年5月份,接近一半(47.2%)的美国人都没工作,大部分有工作的人也开始了在家上班的模式,对职场正装的需求断崖式下滑。
在家办公,意味着你无需为了出门而置备一身行头。即使要开视频会议,一件衬衫已经足够让你在镜头前保持得体,至于下身是否只穿着家居裤,没人看到也没人在意。据零售咨询公司GlobalData Retail的数据,4月至6月期间男士正装的销售下滑了74%。美国股市逆势上涨,但几乎是华尔街白领标配的布克兄弟却等不到自己的春天了。
随着推特宣布推行永久在家办公政策之后,谷歌,脸书和亚马逊也都将员工在家办公的时间延长至2020年底。据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的数据,截至3月份美国有500万(3.6%)员工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家办公,但调研显示7500万(56%)员工的工作至少部分是可以在家完成的。在美国整体疫情依然没有得到缓解的情况下,在家办公的人数可能会进一步增长。
实际上,企业推行在家办公并不是疫情暴发之后才出现的新现象。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远程办公(Telecommuting)这个概念就开始兴起,现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Peter Drucker)就曾经说过“通勤到办公室已经过时了”。远程办公被视为是技术驱动的一种创新,它减少了员工的通勤成本和雇主的办公开销。IBM、Yahoo、Best Buy等企业都曾经尝试推行过这一政策。2009年,IBM在全球173个国家的38.6万名员工中,40%的人都是远程办公。
但这些尝试并不都是成功的。Best Buy从2004年开始推行这个项目,2013年又将它终止,理由是给了员工太多自由。但实际上是因为管理层对员工缺乏信任,又陷入那种要看到员工坐在办公室里才有安全感的传统管理思维。当然,从技术层面上看,当时的软硬件也还不够成熟,无法在远程环境下尽可能实现沟通的流畅性。
以视频会议这个远程办公最重要的需求为例。1992年,美国康奈尔大学才推出了第一个点对点视频会议软件CU-SeeMe。随后出现的NetMeeting、AOL、iChat、MSN、Skpye等即时通讯软件都支持只语音通话,直到2003年左右才基本实现视频通话功能。但早期视频通话的用户体验极差,画面模糊,声音延迟的状况几近常态,作为私人社交工具尚不合格,更不用说满足商业办公的需求了。
流畅清晰的视频通话对软件压缩方法,硬件解码能力以及传输带宽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跟会议安全性相关的通讯数据加密也要消耗额外的运算资源。这意味着产业层面和消费层面都需要相应的升级。运营商要加速新型网络基础设施的搭建,提升网络质量和覆盖范围;通讯软件要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以更小的带宽占用传输更高码率的视频数据;用户要更换运算性能更好的电脑和手机等终端设备。
思科在2016年的一份报告中曾经预测,到2020年全球每天的互联网数据流量将达到5.3艾字节(1艾字节=100亿亿字节)。考虑到现在全球有超过10亿人居家隔离,这个数值应该已经被远远超过了。Sandvine的数据显示,很多网络应用的流量都增长了近一倍,同时流量普遍从企业和教育网络向家庭网络转移。流量大户视频、游戏和社交合计占了将近八成,其中YouTube占了15%,Netflix占了11%。难怪前一段时间美国和欧盟都要求YouTube和Netflix降低其在线流媒体的码率,以缓解网络带宽的压力。
对流媒体的限速政策其实是保障了其他网络应用的带宽,毕竟隔离在家的人很多还是要工作的。经历过试错的远程办公政策,没想到会在这种背景下突然成为必选项。幸运的是,科技的发展让这种可能向现实更迈近了一步。
流媒体的大行其道说明数据传输速度已经不是瓶颈,Speedtest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网速在疫情期间保持了5%的增长。短短半年时间,视频会议应用Zoom的日均上线人次从1000万增长到了3亿。用户隐私安全上的争议,也没能阻止Zoom的股价和它的用户数一样成倍增长。但随着微软Team、谷歌Meet、阿里钉钉、腾讯会议等应用的日活及新增用户数据的快速增长,多样的选择和竞争必然会带来用户体验上的提升。
“Zoom疲劳”,这个新名词是指连续长时间视频会议之后的精疲力竭感。视频会议虽然已经可以达到较高的清晰度,毕竟与现实场景还是有不小的差异,偶尔模糊的画面以及毫秒级的延迟,都会对你的情景解读增加额外的脑力负担。对于企业来说,视频会议或许能解决日常工作沟通,但却无助于输出企业文化来维系团队,未来可能需要借助AR/VR技术来实现更加沉浸真实的团队互动。
疫情期間的远程学习和办公需求不仅在促进技术的进一步革新,还直接带来了全球PC市场的增长。据Gartner的数据,第二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为6480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如果算上谷歌的Chromebooks,IDC给出的数据则是更为可观的7230万台。
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比较了全球30个国家的工作环境转变的情况。拥有高速网络接入、尊重员工权益的比利时,加拿大和瑞典排名靠前。美国只排在11位,原因是它的网络普及程度只能算是中等。而巴西、中国和尼日利亚则因为较差的网络质量和代际家庭氛围,居家办公会面临较大挑战。在人均居住面积有限的情况下,要再辟出一块相对独立的办公空间实在是太难了。
疫情不会永久持续下去,居家办公这种工作方式的未来又会如何走向?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的调研显示,76%的员工希望在疫情结束后保持在家办公的状态。但其中只有16%希望这是永久性的。虽然70%的雇主认为员工在家办公的工作表现基本上与传统方式持平,但他们也不希望彻底放弃办公室。这样看来,家与公司这两种环境结合起来的办公方式将会成为双方都更愿意接受的安排。
企业应该更注重任务目标的实际达成,而不是表面上出勤率的高低;个人要提升自我时间管理,还得克服与同事的疏离感。如何适应居家办公,对员工和雇主都会是全新的挑战,长远效益还有待考验。但至少现在有一个很直接的利好,是雇主和员工都能因此省下不少钱。除此之外呢?
假设每个人每天保持清醒状态14个小时,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都与家人在一起,那么他/她与家人每周共度的时间大概是53个小时,工作与通勤时间大概是45个小时。似乎达到了一个家庭与工作的平衡。但人有自我独处的需求,在传统工作方式设定下,私人空间的扩展更可能会是以牺牲家庭生活为代价。
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家庭是一个人最可以依赖的外在精神支撑和情感归宿。如果居家办公可以在保持生产效率的情况下,为个体提供更多与家庭互动的机会,科技的进步将会为社会的发展展示一个更稳定而良性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