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冲在救灾一线的民间救援队
2020-09-10梁晓璇刘一霖舒艺刘一霖
梁晓璇 刘一霖 舒艺 刘一霖
2020年7月7日,安徽黄山,歙县经过一夜的降雨,徽城镇徽州路出现内涝。市民划木船送高考考生前往考场。
6月8日上午,菠萝救援队到达阳朔金宝河岸时,不见“十里画廊”的群峰倒影,只见奔涌嘶吼的黄色急流,环境对施救工作极其不利。
可面对马上到来的洪峰和已经断粮的45名被困驴友,队长王治勇还是决定,冲锋舟装配最大马力机头,救人刻不容缓…
3月28日进入汛期以来,据应急管理部的信息,截至6月26日,已有26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面对洪水,广东菠萝救援队、重庆与安徽的蓝天救援队等一大批民间救援力量,纷纷奔赴灾区。他们和官方救援队一起奋战在抗洪前线,为挽救生命日夜奔波。
广东“菠萝”救出广西45名驴友
6月8日零时午夜,广东菠萝救援队队长王治勇和队員们摸索到漆黑的阳朔:积水深处到达腰间,最浅处也没过大腿,全城已断电一整天。在他们到达的14小时前,广西将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由Ⅲ级提升至Ⅱ级,漓江阳朔水文站出现111.0米左右的洪峰水位。
奔波了10多个小时的7名救援队员,静静地等待天亮。此时整个阳朔县城都泡在水里,他们耳边哗哗的洪水声,一夜未断……
清晨6点,菠萝救援队赶紧联系当地的应急管理局进行报备,这是民间救援队开展工作的第一步。
此时,阳朔县城南8.5公里处的金宝河畔,40多名驴友被困云舞、月舞两处度假酒店,无处撤退。著名史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秦晖,也在被困者之中。据他之后在个人公众号“秦川雁塔”发表的文章《秦晖:阳朔历险记》中回忆,当时店主虽说已经与政府联系救援,但政府说要统筹全局区分轻重缓急,备案之后只是让他们等待。
洪水中的救援力量有限,店主把希望寄托在赶到阳朔的外地志愿者组织身上。8日上午9点,店主与菠萝救援队取得联系,确定了他们将来到酒店帮助驴友脱困。
在水位开始下降后,店主几经“探险”,终于涉水进入酒店,将这一好消息带给了焦急等待的客人们。
已经被困两夜一天的住客,搜罗起所剩无几的全部食物,做了一顿热腾腾的早餐补充体力,等待与菠萝救援队的会合。
王治勇队长带领队伍抵达时,才发现救援比想象中更加困难:原本用来造景的滚水坝,现在只见浊浪翻滚。坝体形成的落差让水流越发湍急,而这又是救援队到达对岸进行救援的必经之路。
当地政府领导都劝说他们暂时搁置救援,等待陆路转运。之前本地救援队的营救也因难以转运没有成功。 天气预报显示,当天仍有大雨,水位还可能重新上涨。预期中的洪峰即将到来,而被困人员已经完全断粮,此时已是救人撤离的最后当口。
王治勇决定先用自己的船进行测试,确保安全后再进行转运。
菠萝救援队与之前试图营救的本地救援队相比,优点是有车有船,水陆配套设备齐全,不存在陆地接应问题。
但他们携带的橡皮冲锋舟,却比一般的钢制摩托艇小很多,在激流漩涡中更不稳定。
几番尝试后,他们决定先在两岸间架起一道绳索,防止冲锋舟被激流冲走。在驴友这边的几位小伙子的配合下,费时近一个小时,绳索终于架好。
摩托艇、橡皮艇都装配最大马力的机头,冲锋舟由两个“菠萝”队员驾驶,3个被救者一组,往返两岸间十余次,大约在上午10时终于把“云舞”、“月舞”两处的45名驴友全部安全接到了岸上。
秦晖教授事后在描写获救经历时,称赞王治勇及其队员为“菠萝勇士”。
救援功夫下在洪灾之前
佛山菠萝队员们站在阳朔静待天明的那个午夜,重庆黔江蓝天救援队队长张应轶心里的弦也开始绷紧。
他紧盯着降雨量的变化:6月8日0时,西江梧州水文站水位涨至18.54米,超过警戒水位0.04米,“西江2020年一号洪水”就此形成。
处在西江中游的黔江,雨势也渐渐增大,张应轶预料之中的洪灾即将到来。早在2019年下半年,他们就从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获知消息,2020年可能会有大型洪灾发生。于是他们事先组织了水域救援、潜水等一系列专项培训。
6月10日,张应轶立即把队伍中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队员抽调出来,组成一个27人的暴雨防灾备勤小组,其中有4人专门负责收集灾情信息。
小组一经成立,就一刻也不敢放松,采取轮班制每天巡查,排除潜在隐患。汛情仿佛不断拉紧的弓弦,催促他们把自己打磨成利箭,从体能到精神都不许有懈怠。
6月27日,黔江救援队接到消息称,重庆黔江区舟北街道有群众被困,他们立即带齐装备前往救援。
队伍到达现场后看到,洪水已渐渐没过二层楼面。队员们先把被困群众背到冲锋舟上,再用绳子把冲锋舟拉出来。
这对于经验丰富的他们来说并不困难。最大的威胁则是藏在水下的玻璃、电线、暗沟。一位队员的脚被水下的钉子扎伤,在现场简单处理了伤口之后,继续参与救援。队员们直到把被困群众全部转移出来才休息。
以为要救两人,结果是80多人
活跃在酉阳的蓝天救援队也在“乘风破浪”。6月12日酉阳开始下大雨,陈仁海队长第一时间组织了24人的备勤小组。
13日上午,他们先是前往电信局抢救昂贵的通信设备,抢救趋于尾声时,一个中年人向陈仁海求助,说他家中两位老人被困,需要救援。
陈仁海和队员立即动身,到达时发现,积水已将一楼门面淹掉一半,等待救援的不是两个人,而是80多人被困在三栋楼内。
他们当即改变救援计划:首先确认该地没有再次被洪水冲击的风险后,陈仁海选出两名技能熟练的队员驾驶皮划艇,固定好安全绳,之后再由专门的皮划艇操作手驾驶皮划艇,将米、油、蔬菜等生活物资运送进去,供可以安全居住的居民使用;卸下物资后,再搭载需要转运的群众上船,将其转运到安全地带。去时满载一船物资,回来时运送4名群众,28名队员就这样忙碌了6个多小时。
今日“乘风破浪”的酉阳蓝天救援队,3年前还不成气候。
2017年3月,陈仁海偶然从朋友圈看到蓝天救援队的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才决定加入。
那时救援队只有五六个人,“出队都困难,有时候就只有一两个人出队,很多寻人、寻物的任务我们都完成不了。” 陈仁海说。
随着全国对救援力量建设的重视,他们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与鼓励,吸引了更多想要做公益的人加入,逐渐可以承担山地马拉松、水域打捞、山野救援等重大任务。
目前,酉阳蓝天救援队已有正式队员24人、预备队员32人,志愿者342人,成了一支梯队化、专业化的救援力量。
指挥中心设在政府指挥部旁边
7月7日,正值全国高考第一天,由于持续强降雨和上游泄洪影响,歙县境内多条河流水位上涨,河水倒灌进城区,当天夜里超过城区的警戒水位。黄山蓝天救援队闻讯后,立即赶到歙县参与救援。
黄山蓝天救援队张公毅队长告诉南都周刊,在大型的洪灾面前,当地的应急管理局会成立临时的指挥部,蓝天救援队会在附近设立指挥中心,进行水情评估、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并派出协调员和当地的应急部门协调沟通、领受任务,最后综合情况,派遣从各地赶来的蓝天队伍到现场执行任务。接任务之外,蓝天也会开通单独的求助系统。
趕到歙县后,黄山蓝天救援队的朱志荣收到指挥中心的任务分配:救援一对被困在自家老式房屋中的耄耋老人。
朱志荣一行4名救援队员乘皮划艇赶往现场,发现城区水位基本没过房屋的一楼,视线所及是倒落的广告牌和仅露出车顶的小汽车。雨一直在下,水流也很急。
皮划艇到达门外,救援队员经测量发现门外水深最低都在1.7米以上了。两位救援队员穿好浮力马甲涉水进入房屋,背出被困的两位老人。
但是由于水流较急,水位变化不定,皮划艇不能使用马达,只好由两名身高1.8米的队员下水,二人一前一后推拉皮划艇控制方向,才得以前进。
将两位老人顺利送到着陆点后,救援队又收到新的救援任务。
这次令朱志荣感到棘手的是,指挥中心指示其营救一位母亲和两个孩子,可这位母亲的电话却始终无法接通。
他曾在朋友圈写道:“不当老板做义工,很多人说我是傻子,我愿意做一名傻子,并且还要傻一辈子。”
洪水浸泡着城区,水连成片,许多地标已经模糊,所以很难通过他人只言片语的描述准确找到被困者。
“当时有点慌,我们救援队和中心都联系不上这位母亲。”朱志荣说。
所幸,母亲带着孩子找到了一个暂时安全的工厂二楼,并借到了附近的人的电话打给朱志荣。但是手机是老人机,无法登录微信。
而一般救援人员都是通过手机定位和沿途观察搜索呼喊找到被困者。这位母亲又找到其他人借了手机,登录微信,和朱志荣进行位置共享。
远远地,母亲看到皮划艇向她驶来,她双手使劲挥舞,大声呼喊。
“先把孩子抱走,先救孩子,先救孩子!”
同为家长的朱志荣,理解这位母亲的感受,举着两个孩子涉水回到皮划艇,再返回将她安全转运出来。
“蓝天”登记在册志愿者超5万名
据应急管理部初步统计,在这次洪灾救援中,全国累计120余支社会应急力量、3500余名救援队员,以及大量城乡社区应急志愿者参与了广西、湖南、重庆等地暴雨洪涝灾害抢险救援工作。
这其中,菠萝和蓝天这两支民间救援队,已经是比较有运作经验的成熟队伍。
据了解,蓝天救援队成立于2007年,目前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品牌授权的救援队,全国登记在册的志愿者超过50000名,其中有超过10000名志愿者经过了专业的救援培训与认证。
张勇是蓝天救援队的创始人、现任总指挥。他创立蓝天起源于2003年的一段经历。2003年7月11日,作为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张勇得到消息,有驴友在北京灵山遇险,他和朋友急匆匆地赶往出事地点,却仍未能挽回驴友的生命。这件事触动了他,他想把具有专业救援知识、喜爱户外运动、有爱心的驴友聚在一起,成立一支救援者队伍,既为了驴友的自救,也可以参与其他公益救援。
2007年,蓝天救援队诞生,他们最初做山野救援,2008年后调整了团队发展方向,逐渐发展成一个综合性的应急救援机构。成立以来,蓝天救援队参与了2007年以后国内所有大型灾害的救援工作,包括汶川地震、贵州抗旱、玉树地震、雅安地震、九寨沟地震等,同时也参与了菲律宾、缅甸、尼泊尔等地的国际救援任务。
而菠萝救援队的前身是一支物流义工队,队长王治勇本来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2012年8月,队长王治勇怀着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想法,组建了这支义工队。因为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喊他“小菠萝”,便把队伍也命名为“菠萝队”。
当时他们只有28名队员,基本都是王治勇物流公司的员工。2013年,一场广东韶关的台风改变了队伍的发展方向,王队长在那次行动中感到拯救生命的公益更具价值,由此下定决心将物流队转向救援队。
目前,菠萝救援队已是经南海民政和外事侨务局批准注册的民间公益组织,有专职队员9人,兼职队员10人,义工650余人,志愿者2000余人,曾参与过湖北荆门抗洪、江西修水抗洪、湖北武汉抗疫等重要救援行动。
救灾“勇士”背后的重负
与官方救援队不同,民间救援队的日常训练、考核所需的教练费用,以及购买抢险装备和救援物资的费用,都需要救援队自行承担。
王治勇2012年成立菠萝救援队后,他放下公司,全身心投入公益,还把自己的大部分资金投入到救援队中。在之前接受佛山市文明办的采访时,王队长表示,他不仅要维持队伍每年170万至200万元的购买装备、日常运营、培训等开销,还要给9位专职队员支付每人一年六七万元的薪资。
他曾在朋友圈写道:“不当老板做义工,很多人说我是傻子,我愿意做一名傻子,并且还要傻一辈子。”
除了面对资金压力外,王治勇由于长期参与救援工作,体能大量消耗,精神高度绷紧,他已经被脑供血不足、心脏供血不足、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困扰一年有余。参与这次救援之后,由于劳累过度加重病情,王治勇住进了医院。在南都周刊7月8日与他取得联系时,他刚刚能放下拐杖行走。
来自队伍和身体的双重压力之外,还有家人的不理解。
今年年初,王治勇的妻子就提出让他解散义工队,回归家庭,“40几岁了,该承担你该承担的家庭责任了。”王队长只能回一句“知道”安抚妻子,但手头的工作却一直未停。
酉阳蓝天救援队的陈仁海说,家人已渐渐习惯了他随时随地突然外出救援,抱怨的话语越来越少,但陈仁海在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相聚时,却从不谈论自己的工作,只因“别人觉得我们一天到晚不干正事。”
相比之下,黔江蓝天救援队的张应轶队长似乎幸运一些,他的妻子和妹妹在他的感染之下,也加入了蓝天救援队,虽然她们只是兼职,但这对张应轶来说已是很大的支持。
“我觉得能够理解、能够在一起做是幸福的,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他们的亏欠感。”面对可能的危险,张应轶在出任务时都不敢对家人说实话,只说自己有事要出门,只有在任务结束、自己安全到家的时候,才能与家人坦诚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