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

2020-09-10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3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优良率

564499贵州省余庆县人民医院,贵州余庆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所诱发疾病,患者脊髓神经受到压迫,多具有下肢麻木、腰腿酸痛等临床症状[1]。当前临床多以传统手术治疗的方式,缓解患者疼痛感受[2]。但是患者多存在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手术治疗创伤较大等不足,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根据分组比较结果展开临床论述,评估椎间孔镜在脱出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应用优势,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15例。常规组男8例,女7例;年龄41~67岁,平均(50.16±3.61)岁。试验组男8例,女7例;年龄41~68岁,平均(50.21±3.5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患者均通过椎管造影、CT或者MRI确诊,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存在心肝肾功能疾病、腰椎滑脱、不稳。

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CT、MRI及腰椎正侧位检查等,明确患者进针角度、穿刺路径。①常规组实施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后路椎板检查,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全面消除神经根压力。②试验组予以椎间孔镜治疗,后外侧入路,穿刺点为L3~4、L4~5、L5~S1,后中间线旁距离分别是8~10、10~12及12~14。安全三角区置入椎管,椎间孔镜下摘除被染色的髓核,松解神经根,应用射频电极实施纤维环成型、环状神经椎板减压治疗,祛除工作套管,皮肤缝合。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水平;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①优:患者日常生活不受限;②良:日常生活轻微受限;③差:日常生活严重受限,病情未见改善或者加重[3]。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0.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常规组治疗优良率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中皮肤切口为8 mm,为当前创伤性最小的脊柱外科手术技术[4]。在椎间孔镜技术辅助下,能够对患者椎间盘突出症状予以治疗[5]。局部麻醉下,尽可能减少对患者骨、肌肉及韧带损伤,对患者术后自主生活能力早期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试验组 15 71.16±10.61 26.78±10.84 5.81±1.17常规组 103.41±1516.52 110.38±12.49 10.18±1.82 t 13.94 15.61 8.15 P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n)

相较于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方法,椎间孔镜技术应用,能够将患者神经根压迫予以解除,对患者腰椎原结构的影响较小,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感受。手术治疗中对执刀医师经验、操作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做好术前充分准备,准确定位穿刺点,且术后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充分彰显椎间孔镜技术的应用价值。

椎间孔镜治疗方式下,能够缩小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证实椎间孔镜临床治疗价值较高。相较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方法,椎间孔镜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对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早期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能够缩短患者治疗期间、住院时间,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整体临床治疗优良率较高,建议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优良率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to arid environ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