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画鉴别重在笔墨线条

2020-09-10

老年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作伪中国书画眼力

就鉴定来说,最重要的是眼力。眼力不是天生的,虽也有其成分,但更多是锤炼出来的。书画作假的历史久远。晋代张翼专门做王羲之的假作,连王羲之自己都很难辨认。王献之的书法,有时也会被误认为王羲之之作。“吾真大醉”,便出典于此。眼力判断是长期经验的积累,是从笔墨、造型、结构、色彩、章法等方面对一件作品的深入研究,而且应当力求全面。我们时常会“看错”,往往是因为研究不够深入、不够全面。

譬如,对吴昌硕的艺术演变过程如果没有清晰的了解,而用其60岁以后的石鼓文为标准来衡量其三十多岁的作品,自然会认为后者是赝品;再如八大山人,60岁前后可视为其艺术的重要拐点,线条开始显示出明显的用笔特征。所以,我们需要对书画家有非常深入全面地把握和研究才行。尽管中国书画的鉴定需要从多个角度“进去”考察,但最重要的还是线条。

有真知灼见的大鉴赏家,只要看到线条,便可八九不离十地断定出其作者。因为书画家的线条就像我们每个人的指纹,是各异的,从线条就可看出他的功底、性情、节奏、修为等自我而又别于他人的特点。从广义上来讲,中国书画艺术的深刻就在于一根线条反映出了中国5000年文明的哲学、美学及个人文化背景。

如上所述,中国书画的鉴别最要害的是线条。艺术家的笔墨类似于“人脸”识别系统,非常重要。所以,书画鉴定主要看眼力,眼力的要害在于看透、吃透、理解透笔墨线条。造假的人可以模仿结构、布局、色彩,但在表现线条时便会跟原作有所出入,且必然有细微差异。

话从两面讲。自古以来,书画作伪猖獗,是诸多文玩中最普遍、最泛滥的重灾区。尤其是明末、民国,乃至近几十年,赝品充斥市场,上当者不计其数。究其原因,历来书画作假者众多,老练的画家也具备模仿能力,其中之宵小,往往以造假牟利,甚至形成了造假、贩假、售假一条龙。有些伪造历代大家之作,有些伪造传世作品极少、鉴定缺乏参数的名家之作。其后果是,即便一幅流传有绪的名作也会在各专家眼里产生不同的意见。作伪造假成本低,参与人数多,真鉴定家少,加之受众的侥幸心理作祟,每每让作伪者轻易得手,利益丰厚。诚然,古往今来缺乏严格的监管和惩处等,都是造假不禁、打假不止的因素。

但是,作伪堆里不乏高人。早年的张大千就是极典型的一位。吴湖帆是出色的鉴定大家,曾花十两黄金买了一幅南宋梁楷的《睡猿图》,后来发现竟是张大千仿造的。当然,这与梁楷作品稀少、缺乏线条及诸多方面的可比性有关。鉴定书画是一项艰难的劳作,即使鉴定大家也是“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因此,有些传世名作乃至名家的“双胞胎案”“三胞胎案”,也会在专家中产生争议。这是当前存在的现实。

猜你喜欢

作伪中国书画眼力
明清时期书法鉴藏中的作伪现象
《中华诗词》杂志社、《中国书画》杂志社举办2019中华诗画大赛启事
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藏画选
中国书画大赛
眼力大搜索
考眼力
知悉“伪术”又何妨
考眼力
眼力小侦探
岳世清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