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与写法分析(四)
2020-09-10□
□
释文: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31],味钟、张之余烈[32],挹羲、献之前规[33],极虑专精,时逾二纪[34],有乖入木之术[35],无间临池之志。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36]之奇,鸿飞兽骇之资[37],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38]。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39],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40]。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41];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42]。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曾不傍窥尺椟[43],俯习寸阴,引班超以为辞[44],援项籍而自满[45]。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46],求其妍妙,不亦谬哉!
注:[31]志学之年:指少年时代。《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翰墨:本指笔墨,此处指书画文章。
[32]味:体味,体会。余烈:遗绪,指前人遗留下的功业、功绩。
《书谱》(局部) 唐·孙过庭
[33]挹:牵、拉,此处指汲取、获取。前规:前人的规范。
[34]纪:古代称12年为一纪。
[35]入木之术:喻书法内功深厚。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36]奔雷坠石:句出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如崩也。”
[37]资:通“姿”,鸟飞兽惊的姿态。
[38]导:一种运笔方法,南唐后主李煜《书述》云:“导者,小指引名指过右。”顿:即“驻”,在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往下用笔谓之顿笔。此句指行笔如流泉之畅达,停笔如山石之稳定。
[39]崖:《佩文斋书画谱》作“涯”,语出《八决》:“似长空之初月。”
[40]河汉:指银河。
[41]峰杪(miǎo):峰或谓“锋”,指笔尖。峰杪:指笔锋的末端。
[42]衄(nǜ)挫:指书法用笔中的衄锋和挫锋,均为运笔之法。衄锋指运笔下行,至末端逆笔上收。挫锋也叫挫笔,即在运笔时突然停止以改变方向,一般在运笔至转角或(tì)处时用。
[43]傍:通“旁”。
[44]引班超以力辞:《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此句谓不能专精学书者以班超为借口。
[45]援项籍而自满:《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此句指不肯学书或书法不佳者,援引项籍不肯学书的故事聊以自慰。
[46]拟效:模拟仿效,临摹。心昏拟效之方:指心里不懂得临摹的方法。挥运,指运笔。手迷挥运之理:此句谓书写过程中不懂笔法。
[今译]:我少年读书时,就留心学书法,体会钟繇和张芝的作品神采,遵守羲之与献之的书写规范,又竭力思考专工精深的诀窍,转瞬过去二十多年,虽然缺乏入木三分的功力,但从未间断临池学书的志向。观察笔法中,悬针垂露似的变异,奔雷坠石般的雄奇,鸿飞兽散间的殊姿,鸾舞蛇惊时的体态,断崖险峰状的气势,临危据枯中的情景;有的重如层云崩飞,有的轻若金蝉薄翼;笔势导来如同泉水流注,顿笔直下类似山岳稳重;纤细的像新月升上天涯,疏落的若群星布列银河;精湛的书法好比大自然形成的神奇壮观,似乎进入决非人力所能成就的妙有境界。的确称得上智慧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使心手和谐双畅;笔墨不作虚动,薄纸必有章法。在一画之中,令笔锋起伏变化;在一点之内,使毫芒顿折回旋。须知,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如果不去专心习读字帖,抓紧埋头苦练,却以班超之事为托辞,对比项羽而觉得满足。放任信笔为体,随意聚墨成形;心里根本不懂摹效方法,手腕也未掌握运笔规律,还妄想写得十分美妙,岂不极为荒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