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肆意酣畅 清逸脱俗
——孙位《高逸图》中的魏晋风度

2020-09-10

老年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竹林七贤魏晋画家

《高逸图》,是晚唐画家孙位唯一的存世作品。千年以来,此图虽历经磨难,但流传有绪,保存基本完好。它的存世,对研究孙位个人艺术风格、唐宋两代人物画风格演变,以及竹林七贤故事的图本流传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唐代是中国人物画的繁盛时期,但可确信的卷轴画作品流传不多。《高逸图》自北宋以来就迭经皇室和名家收藏,屡见于著录之中,极为珍贵。从图卷中款印可知,此图最早的收藏者是北宋著名收藏家李玮,卷首则有瘦金书题“孙位高逸图”五字,一般认为是宋徽宗赵佶手书。《高逸图》曾著录于北宋《宣和画谱》,画上钤有“宣和”“御书”等印。

孙位(约公元9世纪,生卒年不详),一名遇,号会稽山人。据《宣和画谱》记载,他在唐末战乱时随僖宗入蜀,擅画龙水、人物、松石墨竹和佛道,其艺术成就早在北宋士大夫眼中就有着特殊的地位。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中,记录了自唐乾元初至宋乾德年间蜀地画家58人,将唐代张怀瓘“神、妙、能”的绘画评定标准与李嗣真《书品》中的“逸品”合二为一,并按“逸、神、妙、能”四格编排,孙位被列为“逸格一人”。

《高逸图》所表现的主题,是魏晋时期非常流行的“竹林七贤”的故事。虽然画面只保留了四个人物,但根据其形象和配图的程式,仍可确认此作应是《竹林七贤图》的残本。早在东晋时,竹林七贤飘然物外、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精神就得到了士人阶层的推崇,以此为题材的作品多有描绘。据《历代名画记》记载,东晋至南朝时期曾有相关作品的画家有戴逵、史道硕、顾恺之、陆探微、毛惠远等,可惜并无实物流传。

《高逸图》唐·孙位 绢本设色 45.2cm×168.7cm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褒衣博带的士人于树下依次列坐的情景,所穿衣服是当时上、中阶层通用的便服——衫子,衣无袖端,敞口宽大,非常随意。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曾提及当时的名士穿衣宽大,飘然有世外之姿,正与画中的情景相符。《高逸图》中的主要人物都戴着小冠,亦符合《晋书》中贵族阶级“晋末皆冠小而衣裳博大”的记载。为了突出四位高士,画家夸大了他们的造型,缩小了仆从的外形,这是古代画家常采用的比例关系。人物衣纹线条以铁线描为主,杂用兰叶描,圆劲有力,服饰着白色时,留有深浅变化,显出贴身之处,富有质感。四逸士之间虽以树石相隔,但他们共同的精神气质贯穿了全卷,使构图布局零而不散。

图中右起第一位人物是七贤中的山涛,其面容沉稳,体态丰腴,半露上身,抱膝而坐,作沉思之状;右起第二位人物手持一杆长柄如意,正襟危坐,双目凝神,若有所思,与南京西善桥东晋墓砖刻《竹林七贤图》中用手玩弄如意的王戎形象颇为相似;第三位人物身前堆满酒具,手捧酒杯,正转身向侍童手中的唾壶垂唾,应为嗜酒不羁的刘伶;第四位人物面露微笑,手持麈尾,靠花枕而坐,面前摆有两盘蔬果,一位侍者双手恭敬地捧着放置酒杯的盏托,立于一旁,可以推断此人就是阮籍。至此可见,在这幅残缺的“竹林七贤”图中,尚缺嵇康、向秀、阮咸三人。

此图中,作者对人物面容、体态、表情的刻画各不相同,特别是眼神的刻画深得顾恺之“传神阿堵”之妙。画中以侍童、器皿作补充,丰富了四贤的个性特征,使欣赏者很容易从中看出他们孤高傲世、寄情田园、不随流俗的哲学思想。作者不仅对画中人物的刻画费了一番心思,就连画中的衬托物——蕉石和器具的用笔也不一般。蕉石用细紧柔劲的线条勾出轮廓,然后渲染墨色,山石的质感就显露出来了。图中各种盛器和其他器用均符合晋、唐之式,较真实地反映了晋人的生活风貌。

孙位作画运笔流畅遒劲,能以寸管之力表现生动的主题内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所以,在孟蜀至北宋时期,向他学习的画家很多,其中不乏影响中国画史的名家,如黄荃、黄居父子等都曾以孙氏为师。技法上,孙位在继承顾恺之行云流水的风格上更加成熟,线条圆润流畅,人物造型细致生动。在色彩方面,孙位继承了唐代人物画设色技法,于敷彩之外加明暗渲染,以烘托物象的立体效果。清薄的色彩,甚至可表现丝织品柔软透明的特殊质感。作为点缀的山石,已使用渲染和皴法,皴染手法的运用开启了五代工笔画法之先河。

《高逸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树石为背景。这自然是出于“竹林”主题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了魏晋以来绘画程式的发展。魏晋时期,自然山水开始成为独立的审美表现对象,出现了如《洛神赋图》《竹林七贤图》等以自然景物为背景的绘画模式。虽然这一时期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造型、比例都不甚自然,但将人物置于更广阔复杂的空间中表现的趋势已不言而喻。

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高逸图》,其创作很可能是出自孙位“举止疏野,襟韵旷达,喜饮酒,罕见其醉,乐与幽人为物外交”的性格使然,但似乎也与这种题材和绘画程式在当时的流行程度有关。

猜你喜欢

竹林七贤魏晋画家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酷炫小画家
历代竹林七贤主题美术作品的表现方式简析
“绝版的竹林”之七
“竹林七贤”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
美人骨——回到魏晋
竹林七贤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
魏晋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