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来津护士对天津护理教育和发展的历史贡献
2020-09-10姜月平
姜月平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天津 300100)
天津近代护理教育历史自1908 年第一所护士学校——北洋女医学堂创立至今已112 年。 这是一个值得回忆和研究的时期。 一个多世纪的护理发展曾产生多位杰出的护理前辈, 她们都有一种共同的情结, 就是南丁格尔情结, 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 就是坚强的毅力与使命感, 以高尚的职业感召力,担当大任、引领护理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以博大的情怀,将毕生无私奉献给护理事业。 本文谨介绍上世纪40 年代从北京协和医院来天津工作的五位前辈:佘韫珠、陈路得、袁艺菊、王桂英、甘兰君。 她们是协和精英的代表,是协和精神的传承者,天津护理事业的亲历者和引领者。 本文为叙述方便,暂且称为协和五姐妹。
1 协和五姐妹一般情况(表1)
表1 协和五姐妹情况一览表
2 协和五姐妹生平简介
2.1 佘韫珠 1907 年9 月生人,祖籍江苏南京。 1925年天津中西女子中学高中毕业。 1925 年8 月至1926年7 月入学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27 年8 月至1929 年1 月于北平燕京大学护理预科学习并毕业,1929 年1 月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 1931 年毕业,同时获得燕京大学理学士学位[1-3]。当时北京协和医学院及护士学校的教育制度很严格,采用淘汰制,与佘韫珠同年进校12 人,毕业时只剩下7 人。 毕业后, 佘韫珠先被借调到天津公立医院任护士长和教师1 年。 她利用业余时间翻译英文教材给学生讲课,给中华护士学会统考学员补课,全部及格,工作非常出色。 返回协和医院后1935 年被派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医院妇产科进修1 年。 回国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任教师兼任医院妇产科督导。 期间进行技术革新,研制成产妇冲洗囊,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她每周安排学生给产妇表演1 次婴儿沐浴,示范操作;在产科病房展出适用的婴儿衣物;组织宣教,增加产妇的育婴知识。 1942 年5 月,佘韫珠来到天津天和医院任护士,负责后勤工作兼任天和护士学校校长。 1945 年11 月,她被借调到天津市立第一医院任护理部主任及卫生局专员,与陈路得等人一起引进协和医院管理制度, 有效改善当时护理状况。 1950 年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第二大队,任护理部主任。 之后的多年,因为政治原因她曾经去多个医院工作。 1969 年11 月,她虽已年过花甲, 又被下放到广西先后做病房护士、 医政处干部等。1978 至1982 年先后担任天津第一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副院长。 在半个多世纪的护理生涯中,发扬协和精神,规范护理制度,编写教材,严格管理。 她曾亲临朝鲜战场救护伤员, 曾下乡广西农村普及医疗护理知识,参与护理改革,为提高天津护士素质和护理质量呕心沥血,做出重要贡献。
佘韫珠是中共党员,第一批核定主任护师,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 曾任天津市护士学校第一任校长,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副院长, 农工民主党天津市常委,天津市政协第六、第七届常委,中华护理学会和天津护理学会理事。 获得天津市特级劳模、 天津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2 陈路得 1914 年出生在湖北一个贫苦的船工之家,不满周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所幸被一名教会中学的陈姓女教师收养。 牧师为小女孩洗礼取名路得。 路得是圣经里的人物,善良、孝顺。 5 岁时陈路得以助学方式就读于养母工作的圣西里达女中。 这所学校的校训是“爱人如己”,使她从小就养成施爱于人、关心他人的品质,为日后从业产生了一定得影响。 养母是一位明智有远见的女性,在家计不甚富裕的情况下仍竭尽全力培植, 也鼓励了陈路得个性坚强、对生命热爱积极追求的情怀。1931 年陈路得高中毕业考取极富盛名的北平燕京大学生物学系[1-4]。 不料3 年后,因养母失业,无力继续供给学费,转入北平协和医院护校,因该校可免收学费和食宿费。 当时的协和高级护校与医学院均为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其指导思想是培养高端护理人才,毕业的学生要具备医疗、教学、预防与科研能力,要能够引领护理技术进步和发展。 护校依托设备齐全的医学院,进行授课和实习, 一流的师资和现代化的基础课程示教室,所拥有的优越条件是任何护校比不上的。 在管理体制上学校提倡三严精神,即严密的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严格治学的校风,让学生印象深刻、终身受益。 老师均用英文授课, 跟不上的常被淘汰或转科。 陈路得1937 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和燕京大学,获得燕京大学生物学系学士学位。 毕业后受聘于协和医院,先后担任护士、护士长、督导、护校教师等。1941 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协和医院遭到日军包围和占领。 陈路得在完成了协和医院高级护校的最后一堂“护理基础”课后,含着眼泪离开协和,来到天津。在天津受聘于私立恩光医院任总护士长。她引用了北京协和医院的管理体系和三严作风, 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培训护理人员,使医院在护理服务和护理技术方面深受欢迎和信任,她也树立了较高的威信。1946 年,陈路得随中国护士代表团赴美考察(同去的还有朱美棋,后来担任解放军254 医院副院长)。 纽约、华盛顿、洛杉矶等地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护理管理给她很大启发。回国后,1947 年3 月进入当时刚组建的中央医院(现在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先后担任护理部副主任、主任、护校副校长、校长,1957 年任医院副院长,是新中国第一位护士出任的院长,1958年周总理视察该院时特地握手赞扬她。 从1951 年被推选为天津护理学会理事长连任数届。 她积极倡导护理高等教育的创建,领导天津护士职称改革,护士继续教育,护理科研等,为天津护理教育和发展做出不朽的贡献,是天津护理界的领军人物。 陈路得终身未嫁,将自己全部奉献给护理事业。 重病期间写下遗嘱:一、丧事一切从简,遗体捐献给天津医科大学解剖研究。 二、现住房(已购产权)捐赠给医大总医院,包括室内全部财产。内含存款(1 万多元)、首饰、家具、字画、电器。 三、1987 年所获国际大奖——南丁格尔金质奖章捐赠给医大总医院。 四、全部书籍、个人小传及相应著作权捐赠给医大总医院。 表现出她无私高尚的博大胸怀。
陈路得是中共党员,第一批核定主任护师,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 曾任天津市护理学会第一任理事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 获第31 届国际红十字会南丁格尔奖, 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2.3 袁艺菊 1915 年5 月28 日出生于上海市。 原籍浙江上虞[2]。 1934 年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文理学院预科班,1937 年毕业,同年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1940 年毕业获理学学士[1],并取得中国护士学会会考证书, 由时任中国护士学会理事长林斯馨亲自签发。 据协和医学院档案记载,其在校学习期间,各项学业优秀,功课出类拔萃,尤以英文擅长,是一名高材生[3],深受导师青睐。 毕业后留北京协和医院任护士长。1942 年与丈夫刘文清到天津定居,在天津市立传染病医院任护理部主任。 1950 年调至天津市护士学校工作,从此走上护理教育岗位,长达35 年,历任教师、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
任天津市护士学校校长期间, 根据新时期国家对护理教育的要求,她组织修订招生计划、实施新学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继续实行“总分校”制办学模式。 对现有师资队伍进行补充更新、进修和培养,教学水平提升很快。 她曾去美国探亲,将多年积蓄购置教学设备,有2 台放映机、1 台幻灯机、1 台录音机、1 台电影机以及各种书刊等无偿赠予学校。 她积极鼓励青年教师钻研业务,搞好科研,与他们一起编写教材,撰写学术论文,编译专著等。 参与《基础知识与护理》《护理学基础》《临终关怀》《现代护理学辞典》等专著的撰写。上世纪80年代初, 袁艺菊代表天津市护士学校出席由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菲律宾马尼拉主办的“世界护士学校校长论坛”, 会上她用英语进行了长达20 多分钟的关于护理教育面向未来医学发展的精彩演讲, 受到世界同仁关注。 她与陈路得、甘兰君、王桂英一起以学会名义组织全市在职护理人员参加护理专业理论技术学习培训,内容涉及伦理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管理学和相关医学基础理论、专科理论、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医用英语等。 还有各种专题讲座、护理技术操作练兵比赛、护理查房现场观察、护理学学术论文研讨会等。 亲自策划“全国护理教育会议”、“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会议”在天津成功举办。
袁艺菊是中共党员,第一批核定主任护师,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二、第八、第九届代表,中华护理学会常委,中华护理学会河北省分会秘书长,天津市护理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中华护理杂志》与《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编委。
2.4 王桂英 1920 年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父亲是中学教员, 母亲是虔诚的基督教徒。 小学在德州市就读,后随父亲到北京燕京附中五年制的中学上学。 小学时德州有一个教会办的博爱医院, 因有位亲戚在那里工作,王桂英经常去玩,受到一定影响,决心长大要修习护理[4]。 高中毕业后没钱上大学,经父亲朋友介绍到山西汾阳医院护士学校学护理, 当时班上有20 名学生,学校聘请外国老师上课,半天上课半天实习,1938 年毕业时仅剩下10 名同学参加毕业典礼,其他人或中途退学或被淘汰。 当时校长是美国人罗瑞英(Norine),要求学生很严格,但对人很亲切,对王桂英影响很大。 特别是在护士学校得到护士长的照顾和指导, 给她未来护理工作树立专业典范[2]。1938 年护校毕业经山西汾阳医院的周以德院长推荐进入北平协和医院工作,开始在头等病房,负责指导协和医学院的护生, 当时在协和医院工作的还有周美玉(后赴台湾,护士将军)、陈路得等。 1941 年珍珠港事件爆发, 医院被迫关闭, 王桂英失去工作,于1942 年来到天津。 先在结核病院做特别护士,1945年到传染病院担任护理部主任。 1950 年调到新成立的工人医院任护理部主任。1951 年,医院改为抗美援朝后方医院,接受前方送来的伤员,常常有大批伤员同时送达,有时达200 多人,任何延误都可能使伤员失去最好的抢救时机而加重病情。 危急中,王桂英发明了“布条紧急办读法”。 她制作不同颜色布条,分别代表不同病情。 红布条表示危重、黄布条表示腹部受伤、白布条表示骨骼受伤。 她把布条交给去车站接诊的医生护士, 请他们在火车上检查伤员时根据病情在患者胸前挂上布条, 当伤员到达医院时她守在门口,立即按照布条的提示分诊,及时处置,或立即送手术室或病房抢救,她机智果断的南丁格尔式创举[2-4],为争取生命赢得最佳抢救时间, 因工作出色而被授予抗美援朝二等功奖章。
1956 年奉调至天津市卫生局, 任医疗预防处副处长,负责医疗护理及医疗事故的管理工作,一直到1966 年。 “文革”10 年中被下放到五七干校,还曾做地段卫生保健护理工作。 1979 年调到天津市护理学会,先后任副理事长、理事长,专职负责天津护理队伍的管理和发展,编写护理书籍、制定新的规章、护理质量评价, 参与护理职称改革、 在职护士继续教育。 特别是通过护理学会为护士争取权益福利,事事亲力亲为,不辞辛苦。 晚年还倡导养老事业,为护理事业鞠躬尽瘁。
王桂英是中共党员,第一批核定主任护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第37 届国际红十字会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天津市第三届护理学会理事长。多次获得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荣誉。
2.5 甘兰君 1920 年12 月8 日出生于上海, 祖籍上海宝山,父亲是会计师,母亲是家庭妇女。 甘兰君从小生长在天津市, 从初中到高二在天津圣功女子中学(现新华中学)读书。1937 年去上海,在允中女中学习至高中毕业。1939 至1941 年在东吴大学生物系学习,1941 至1942 年、1943 至1946 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专修科学习。 1946 年于协和医学院毕业后获东吴大学理学士学位[1-3]。 曾在天津第一医院护校、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护校、 天津第二护士学校和天津市护士学校等校任教师、教务主任、副校长等职。 1982 年调天津医学院护理系任第一任系主任至退休。 在任期间成立各教研室,设计、计划所需的设施及仪器,组织编写教学大纲,计划课程安排,选择合适的教材,组织各教研室研究备课。 她又亲自调查各大医院的情况, 确定了管理和教学条件好的10 所医院为教学基地,设置专门带教老师。并组织人力重新制作了一部护理技术彩色教学电影,在全国第一次护校工作会议上发言和放映。她筹划组建了各专业课实验室,建立了摸拟病房,自制、购置了教具、仪器设备,建立了电教室。 同时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使第一个高等护理教育机构逐步完整。
1986 年她倡导并组织护理系学生深入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成为全国最早的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受到国家及市政府的多次表彰。 甘兰君十分重视借鉴国外的经验,她多次赴日本、美国、加拿大考察访问,发展合作关系,引进了大批专业书籍、设备和资金。 先后聘请了日本护理专家铃木美惠子教授和美国的护理学博士戴维斯为客座教授。 与美国加州大学护理学院、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护理学院建立合作关系[3],先后有多名教师赴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考察、进修、学习。 使护理系较早具备国际交流和合作能力。
甘兰君是中共党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曾任中华护理学会天津分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华护理杂志》 护理教育委员会委员,《天津护理》 杂志副主编,《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护士进修杂志》和《医学教育杂志》编委。 五次被评为护理教育先进工作者,曾获“陈路得护理教育奖学金”一等奖和天津医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3 协和来津护士的贡献
3.1 护理教育 协和五姐妹到天津后首先从事的都是护理教育。 佘韫珠1931 年毕业就被借调至天津公立医院负责护士教学; 陈路得是天津解放后护士学校第一任校长; 袁艺菊和甘兰君更是一生没离开护校。 她们运用协和护校“勤、慎、警、护”的校训[5]教授学生。 可以说天津市几万护士都是经过她们细心培养后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医疗战线重要的力量。 为了创立高等护理教育, 以陈路得为首的协和五姐妹多次在政协、 人大会议提案, 三次赴京请示催问卫生部、教育部,终于在1983 年实现,成立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护理教育机构——天津医学院护理系。 当时申请的省市不止一个,天津能成功,是因为具有别的地方没有的特别的优势,就是良好的护理环境和基础。陈路得1957 年就担任总医院副院长, 全国首位;在津的协和精英全部担任各部门关键职务; 而且基本都担任政协和人大社会职务, 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协和精英们团结协作步调一致为护理事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是天津护理队伍的核心力量,这必然成为高等护理教育创立的保证因素。 目前天津是护理教育层次最全面的城市,从中专、大专到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扩大了天津影响力。 每年为全国培养数千名护理人才,贡献突出。
3.2 护理管理 在医院管理上, 佘韫珠1942 年来天津后不久就调任卫生局专员负责全市护理管理。 她对当时的混乱状态进行整顿。 引进协和制度如夜班护士长制、 主班护士长制并结合本地具体情况成立联防联动机制,建立护理协作组,定期开会研究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统一制度,相互观摩,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这样的护理秩序延续多年。 改革开放后,王桂英以护理学会为主,和各医院配合,制定护理质量标准, 评鉴检查标准、 护理操作标准及护生实习计划,举办全市专业讲座技术交流等护理学术活动。 王桂英联合佘韫珠院长、 陈路得院长及护士学校共同进行,非常协调一致,保证全市医院临床护理质量,保证每一次灾难来临、 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天津护理队伍跟得上,发挥积极作用,体现天津护理队伍的团结向上的传统。
3.3 著书立说 协和五姐妹带头编写教材著书立说,如佘韫珠编译《人体力学在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应用》《运用作业管理法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医院建筑与设备图集》等。 陈路得编写《护理内科学》《医院科学管理基本法则》《绷带包扎法》《临床护理应知应会手册》等。 袁艺菊和甘兰君都参与编写《护理基础》《护理内科学》《护理外科学》《护理儿科学》《临终关怀》《现代护理学辞典》等。 王桂英编写《护理人际学》《实用护理管理学》《基础管理学》《护理心理理论与实践》《护师技术考核标准及题库》等。 可见来自协和的护士理论功底扎实,善于总结并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她们带动了广大护士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结合,及时总结撰写论文的热情和兴趣, 成为护士学习进步的传统。 上世纪90 年代初,在佘韫珠、陈路得、王桂英积极支持下, 天津先于其他省市创立了 《天津护理》杂志,聘请甘兰君任终审副主编,让天津和全国的护士多了一份学习交流的平台, 此外医大护理学院还有护理教育刊物,医专还有继续教育等,也是天津护理环境的优势所在。
3.4 国际交流 从佘韫珠1935 年、陈路得1946 年赴美国学习到后来的袁艺菊、王桂英、甘兰君都非常重视学习外国先进理念和技术,多次出国访问,足迹遍及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地,建立合作关系。 源于她们接受协和开放教育理念,创造条件让更多护理人员走出国门了解国际护理动态,提高护理水平。 从80 年代开始至今,各大医院护士长出国考察学习进修非常普遍, 与协和前辈们打开通道的努力分不开。
3.5 护士权益 护士职称是关系到护士切身利益的大事。 过去护士没有技术职称等级,只有年资区分。1979 年国家卫生部制定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及晋升条例,将护理人员纳入技术人员行列,由此改变了过去护士以劳务为主的状态, 赋予护士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含义,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法律意义[3]。技术职称和工资挂钩体现技术价值, 大大调动了护理人员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提高护士社会地位,体现独立性、专业性、技术性、知识性。 天津卫生局1979年根据国家标准结合学历、经历、业绩,业务水平等核定第一批主任护师,她们是佘韫珠、陈路得、袁艺菊、王桂英、甘兰君[3],正是协和五姐妹。 由她们组成护理专业考核委员会,首先制定标准、考核内容、答辩题目等,然后公开、公正、公平的进行首次评审,结果非常圆满, 天津护理队伍从此有了中级护理骨干和高级护理专家,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4 协和来津护士的共同点
4.1 专业学识 一流水平 她们都具备完整的预科和本科学历。 当时有燕京、金陵、齐鲁、滬江、岭南五所合作大学设有护理预科[6]。预科加本科毕业需学习5~6 年,佘韫珠、陈路得、袁艺菊、甘兰君在全英文上课和先进教学设备环境里学习医学、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人文学和护理学,对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当时协和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小、精、尖”,护校是护理专业最高学府, 每届毕业时只剩1/2 或1/3学生。因此凡能取得毕业证的都是精英。王桂英虽然毕业于山西汾阳医院护士学校, 而当时的汾阳医院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1916 年创立,人称“小协和”,护士学校仅比协和护校晚一年建立, 招收高中毕业生,外国人讲学完全西式教学。 是国内三所有名的高级护士学校(协和、华西、汾阳)之一,其影响比肩协和护校。
4.2 协和精神 责任担当 协和护士学校对中国护理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及影响重大而深远, 她的意义在于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 高水准外语能力,具备医、教、预、研,能够引领护理学发展,独当一面的护理教育和护理行政管理高级护理人才[7]。 而来到天津的协和五姐妹践行了这个使命。 佘韫珠在40 年代就是卫生局专员、天津市护理学会理事长,负责全市医院护理工作;陈路得50 年代就担任天津最大医院副院长; 袁艺菊担任护校校长; 王桂英从70年代开始长期负责护理学会;甘兰君80 年代任护理系第一任主任。 协和五姐妹在天津各个护理岗位上的重要职务,使她们起到引领护理专业发展的作用。她们既是协和精神的传承者, 也是天津护理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
4.3 大家风范 健康长寿 协和五姐妹和那个时代孕育的护理领袖一样都有一种共同的气质,就是不论环境多艰苦,资源多贫乏,都无比坚强。在长达五十多年的护理生涯中都经历顺境和逆境。 顺境不骄逆境不馁。 她们都经历过战争,亲眼见到日本兵占领协和医院,持枪威胁医护人员,她们也曾失业四处寻找工作机会。 无论怎样的境遇都能从容应对,如陈路得1958年受到周总理表杨,而文革中被批斗下放,她仍然做好最脏最累的活,劳而不怨。 佘韫珠遭受不公正待遇年过花甲还被下放广西,她从容的完成对供应室冲洗针头、针管和卷棉球的设备改进。 王桂英被下放到郊区,她仍秉承护理理念,走入病人家庭导尿灌肠,为病人服务觉得很踏实。在困难面前她们都有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以超乎常人的智慧应对,坚忍不拔、豁达乐观、恪守信念、心有定力。 无论在朝鲜战场,在抗震救灾,在日常工作中亲力亲为,在重大公共事件中她们都全力以赴,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度外,为护士们树立了榜样。也使她们在身体磨难的同时凝练了思想和精神,少年时刻苦自励、中年勇往直前、晚年蔼蔼自如,都很健康长寿。凡接触过她们的人都深深感觉到她们身居要职毫不骄矜,总是温润清雅,和蔼可亲,谦和有加,她们也是见过大世面的社会名流权威专家,出席全国大会,接待外宾,出国交流,但从不居功自傲,永远是朴素作风。因为她们一生追求的是心有大爱为护理事业,荣辱不惊、淡泊名利,具有高风亮节的大家风范,是谦谦君子之可亲可敬长辈。
4.4 高尚品德 慈爱心怀 协和五姐妹一生清廉,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怀。 佘韫珠一生无子女,省吃俭用资助好学上进的孩子,有20 多个孩子受益,并且都学有所成,如会计师、教授、护士、工程师、医生等。 陈路得终生未嫁,重病时留下遗嘱,遗体捐献并将自己房产存款全部赠送教育使用。 袁艺菊去美国探亲花费个人多年积存, 购置教学用品及各种书籍无偿赠送学校。 王桂英一生未婚, 立遗嘱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生,特别是她54 岁时收养义女,培养成才传为佳话,这个故事感动无数人。
结束语
协和五姐妹给天津带来规范制度和严格管理,为日后发展积攒能量。 而真正让她们发挥作用的是新中国建立后,党对护士和护理工作的政策支持,如学历教育、护士薪资、妇女权益等。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协和五姐妹曾经的委屈得到昭雪,党和政府给予很高的职务待遇, 社会待遇, 请她们参政议政,主持专业活动,极大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建言献策,以自己对国家对护士的忠诚,力助护理事业迅速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
协和五姐妹虽已离世,但她们的信念精神长存,留给后人的事业将源远流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