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支持在国内癌症患者中应用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0-09-10焦杰年伟艳武佩佩罗志芹

天津护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验性教育者同伴

焦杰 年伟艳 武佩佩 罗志芹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

癌症作为可危及生命的重大生活负性事件之一,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认知都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1]。 目前已有研究证实,社会支持能够减轻心理应激反应[2]。 而同伴支持作为社会支持的一种形式在糖尿病[3]、高血压[4]、癌症[5]等慢性病自我管理和健康促进的作用已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认可。 同伴支持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的人群,为了共同的目标在一起分享信息、情感、经验以及行为技能的形式。 根据不同需求提供情感支持、信息支持、评价支持[6]。 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关于癌症患者同伴支持的文献进行分析, 旨在了解目前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以“肿瘤/癌症”AND “同伴支持/同伴互助/朋辈支持/病友俱乐部/同伴教育/同辈支持/病友支持”为主题、题名或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数据库建立至2018 年8 月31日。 文献纳入标准:与主题“肿瘤患者同伴支持”相关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或会议论文。 排除标准:消息类、报纸、重复文献,无法获取全文、信息明显错误的文献, 若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重复出现,则取信息更为完整的一篇。

1.2 文献信息录入与资料整理 利用NoteExpress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查重。 根据研究目的与内容使用Excel 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查重后的文献进行信息提取,如文题、作者、作者单位、发表年份、发表期刊、基金来源、研究对象、研究场所、研究目的、干预时间等,并进行统计描述。 为了确保文献的检索、信息录入、提取、统计过程等真实可信,本研究采用双人核查、录入法,对文献是否符合纳入标准或信息提取出现争议时,由第3 人进行评判。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86 篇,其中期刊论文82 篇,学位论文3 篇,会议论文1 篇。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

2.2 文献一般资料分析

2.2.1 研究类型及发表时间 86 篇文献中学位论文3 篇,会议论文1 篇,期刊论文82 篇;86 篇文献中实验性/类实验性研究60 篇,描述性研究9 篇,综述7 篇,Meta 分析1 篇,经验总结类5 篇,质性研究4篇。时间跨度为2008 至2018 年,具体年份分布情况见图2。

图2 2008 至2018 年国内同伴支持在癌症患者中应用的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2.2.2 基金资助及研究机构情况 有基金资助的文献共20 篇,占全部研究的23.26%。其中校级2 篇,市级5 篇,省级6 篇,国家级7 篇。 年份分布如下:2008 年1 篇,2011 年1 篇,2014 年4 篇,2016 年3 篇,2017年8 篇,2018 年3 篇。 86 篇文献中院校联合完成者14 篇,3 篇为学位论文,其余均为医院独自完成。

2.2.3 文献发表期刊分布 86 篇文献分布在47 种医学期刊,平均每种期刊发文量约2 篇,其中18 种期刊载文量在2 篇及以上,见表1,以护理专业期刊为主。

表1 载文2 篇及以上期刊

2.2.4 作者合作情况及地区分布 86 篇文献共281名作者,平均作者数3.27/篇。其中独著文献20 篇(包括3 篇学位论文), 合著文献66 篇, 合著率为76.74%。 作者数2~7 人, 文献篇数分别为2、18、4、11、6、4 篇。 第一作者分布于19 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排名前4 位的是广东、上海、浙江、江苏,见图3。

图3 第一作者地区分布

2.3 文献内部特征 对60 篇实验性/类实验性研究文献进行分析。 对于存在多种研究目的及干预方式的研究, 在阅读摘要及全文的基础上经2 人讨论提取研究者主要的研究目的及干预方式。

2.3.1 研究对象分布 60 篇实验性/类实验性研究的研究对象广泛分布于多种癌症患者。文献篇数在3 篇及以上的研究对象为乳腺癌(17 篇,占28.33%)、宫颈癌(5 篇,占8.33%)、前列腺癌(4 篇,占6.67%)、结肠造口患者(4 篇,占6.67%)、甲状腺癌(4 篇,占6.67%)、癌痛患者(4 篇,占6.67%)、肾癌(3 篇,占5.00%)和深静脉置管患者(PICC/输液港,3 篇,占5.00%)。

2.3.2 同伴支持方案的具体内容 60 篇实验性/类实验性研究的研究区域、研究目的、干预时间、干预方式、样本流失情况、同伴匹配方式、同伴教育者培训及考核情况、 同伴教育者培训人员及同伴支持方案实施过程中研究者/医务人员参与情况见表2。 60 篇文献中有6 篇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2 篇为非同期对照研究,其余52 篇随机对照研究的分组方法见表2。

3 讨论

3.1 癌症患者同伴支持日益受到重视,资金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1981 年Lang 等[7]将同伴支持用于青少年癌症患者,旨在帮助其处理癌症诊断、治疗及后续可能面临的死亡问题。 而国内从2008 年裘佳佳等[8]将乳腺癌康复互助志愿者病友支持方式应用于临床,开启国内关于癌症患者同伴支持的研究, 可见此领域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 但从2012 至2017 年,国内关于此方面研究的发文量逐年递增, 尤其是近5 年的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近90%, 由此可以看出癌症患者同伴支持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且以实验性/类实验性研究为主(69.77%),说明学者们已认识到同伴支持的重要作用,并应用到临床,服务于患者。

受到基金资助的文献从2008 年起,也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但总体资助比例(23.26%)不高,同伴支持项目的有效实施需要家庭、社区和医院的紧密结合,其中的部分费用,如通讯、劳务、交通、资料、场地等费用若均由研究机构或患者/同伴支持志愿者承担,可能会影响患者/同伴支持志愿者的参与程度, 不能保证研究的有效开展[3]。 随着癌症患者对同伴支持需求的日益增长,亟需政府和有关机构加大对此领域的基金支持,以提高同伴支持教育的整体认知和重视。

3.2 研究人群广泛,机构合作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癌症患者同伴支持文献发表期刊以护理专业期刊为主。 说明护士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已认识到同伴支持作为癌症患者社会支持的来源之一,在促进癌症患者自我调整和自我照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伴支持已应用于多种癌症,研究机构以医院为主,发文量排名前4 位的是广东、上海、浙江和江苏。 可能与我国沿海地区护理教育事业发展较内地更迅速,护理科研学术氛围更浓有关。 论文署名作者的多少是反映科研合作程度的指标之一, 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科研性质、 方式方法以及其所需的人力物力等情况[9]。 本研究癌症患者同伴支持研究的合著率(76.74%)稍高于我国自然科学期刊合著率指标70.00%[10]。但合作度(3.27)低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统计的4.0 指标[11]。因此,未来应加强机构间的合作,尤其是院校间的合作,将高等院校深厚的理论、科研基础与医院丰富的临床样本量相结合, 使研究设计更加严谨,研究结果更加科学。

表2 癌症患者同伴支持研究的具体内容

3.3 同伴支持干预性研究的研究现状

3.3.1 研究区域缺乏连续性, 研究目的多样 癌症患者同伴支持项目的研究主要涉及医院、社区、家庭三个区域, 但目前已发表的40%的干预性研究的研究区域集中在医院,缺少医院、社区、居家环节的衔接。抗癌治疗的诸多不良反应会持续到院外, 患者非在院期间的身心状况也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关注。 随着延续护理的深入发展, 对癌症的管理应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和居家生活中[12]。

癌症患者同伴支持的研究目的居首位的是改善心理状态及自我感受(51.67%)。 国外相关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35.1%~59.39%,国内则高,达82.5%,其中以焦虑和抑郁最为常见[13]。 来自配偶、亲友、社会的支持可帮助癌症患者有效面对癌症及其治疗带来的痛苦,但癌症患者对于处理死亡、减少孤独感、 控制负罪感等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14],有着相同经历的同伴支持在上述方面可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3.2 干预时间长短不一,干预方式多样,科研设计欠严谨 同伴支持干预时间长短不一、缺乏统一标准。干预时间为3~6 个月的篇数最多(24 篇,40%),超过6 个月的仅3 篇。干预方式以同伴支持小组(41.67%)和电话/微信/互联网同伴干预(40.00%)为主。对癌症患者而言, 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十分重要, 因此应当注意对同伴支持项目的结果进行长期追踪,观察长期效果。 同伴支持的干预方式多样,各有利弊,如何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宜、有效的干预方式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内容。

52 篇随机对照研究中,仅有12 篇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4 篇采取抽签法进行分组, 其余均未报告分组方法或随机方法不正确, 如按住院号/住院病房单双号、按入院时间/手术顺序等,研究者可预知受试者将分到哪个组别,破坏了随机,无法保证各组间的均衡[15]。 由于研究对象失访、死亡、迁居等因素,可能造成干预结束时原来随机的组间不具有可比性或者不能遵循研究方案提供干预后的有效信息, 此时应进行意向性分析(ITT)[16],本研究中有3 篇干预性研究存在样本流失,但均未进行意向性分析,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3.3.3 同伴教育者的匹配方式不佳, 实施同伴教育的能力和资质水平有待提升 从表2 可以看出,60 篇干预性研究中有29 篇(48.33%)文献未交待如何匹配同伴教育者与患者, 已报告的匹配方法中多以研究者为主导, 匹配结果有可能影响患者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干预的依从性, 导致研究的指导性和可借鉴性缺乏。 建议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规范同伴教育者与被支持者的匹配方式,以达到干预效果的最优化。

同伴教育对临床护理人员和同伴教育者的水平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17],同伴教育者培训效果直接影响其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及心理支持。 本研究显示,81.67%的干预性研究中同伴教育者参加了培训,但只有26.67%的研究中对同伴教育者进行了考核,且在同伴支持干预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仅有45.00%的研究中有研究者/医务人员的参与, 保证了实施过程的科学性,但其他研究的干预质量控制存在缺陷,研究缺乏一定的可靠性。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规范同伴教育者的准入资质、培训考核和奖励机制,以利于我国癌症患者同伴支持教育工作更深入开展[18]。

4 小结

综上所述, 国内癌症患者同伴支持的研究正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 但整体的论文质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该项目的资金支持,研究机构也应积极主动地寻求机构间的合作, 以保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癌症患者同伴支持项目应将医院、社区、家庭紧密结合,针对不同的癌症病种,在充分尊重患者的基础上,严格掌握干预过程,尽量进行长期的追踪和分析。

猜你喜欢

实验性教育者同伴
李俊鹏:实验性的“空间叙事者”,以个性与多元焕新体验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重塑与解构
核电
寻找失散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