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2020-09-10

山东社会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区域环境经济

曹 倩

(山东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一、引言及相关文献综述

根据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似乎具有正向的相互促进关系。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概念界定的模糊性,使得两者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缺乏清晰的刻画,从而难以定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切入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科学内涵是指经济系统的外部环境,是一个区域内使得区域经济得以有效发展的外部条件,是围绕着经济主体存在和变化发展的并足以影响或制约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其外延是包括了经济子系统在内的,以经济子系统为中心的生态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1)庞敦之:《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指标体系及优化方案设计——以山东省为例》,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而区域经济发展则是包含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质量提高的三位一体的演进。(2)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基于上述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认识,本文从资源环境、自然环境、人口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科技环境和制度人文环境等六个方面构建并刻画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质量等三个方面构建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同时结合山东省1996-2016年间的历史数据,利用动态计量分析方法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以期为政府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提供决策理论依据和咨询。

目前,国内外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发展环境的某一个侧面,如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制度和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等,对经济发展的度量也主要局限于经济增长。

国外对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代表性研究工具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3)Stern, David I..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2003. http://www.ecoeco.org/pdf/stern.pdf.它利用不同国家或不同指标的实证分析得到不同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主要有倒U形关系、同步关系、U形关系和N形关系等。(4)李玉文、徐中民、王勇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进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5期。而资源与环境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利用考虑了资源与环境因素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或内生增长模型来分析,所得结论既有经济增长可持续的乐观情形,也有经济增长存在极限的悲观论调。(5)阿吉翁、霍依特:《内生增长理论》,陶然等译,北京大学出版2004年版。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用生产技术、生产方法和经济中制度因素的变革来解释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经济发展过程,揭示了经济发展是资源使用方式的进步和创新,而资源使用方式的进步归根结底则是制度的变迁或创新。(6)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这一创新理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熊彼特之后呈现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以技术变革和技术推广为对象的技术创新理论;另一个是以制度变革和制度形成为对象的制度创新理论。其中,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式随着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得到更加细致的刻画。(7)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源于Coase(1937)建立的制度分析理论以及随后形成的制度经济学。该理论认为,制度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Scully(1988)利用115个国家1960-1980年的经济数据较早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政治开放、法律健全、具有明晰产权以及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国家相比制度较差的国家具有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关于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性质问题,大致形成三类观点:第一类观点认为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影响;(8)Ahmad Raisuddin and Mahsbub Hossain. Development Impacts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in Bangladesh, Research Report 83[R]. Washington D C: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1990.第二类观点认为基础设施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增长,即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9)Canning, David and Marianne Fay. The Effect of Infrastructure Networks on Economic Growth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1993.第三类观点认为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伴而生的,是伴随关系,即基础设施既是区域发展的条件,也是区域发展的结果。(10)Deno, Kevin T. The Effect of Public Capital on US Manufacturing Activity : 1970 to 1989[R] .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1990 ,55. 400-411.

国内有关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无论是考虑环境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研究还是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均晚于国外,更多的还是处于对国外研究的跟踪。丁辉侠(2010)在分析国内外制度与经济增长关系后,利用我国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制度因素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11)丁辉侠:《制度因素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方数据的实证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7期。方旋(2001)以广东省为例,研究了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王树林(2002)定性分析了区域创新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张向前(2003)以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出发点,评价了国内外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状况。金凤君(2004)、赵可和张安录(2011)从基础设施的角度出发,指出基础设施通过提高生产率和改变生产环境实现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基础设施还可以为构建区域发展软环境提供服务网络,以此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12)赵可、张安录:《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的计量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1期。吴义能(2006)从区域文化的角度讨论了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曹洪军和莎娜(2011)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检验了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探索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13)曹洪军、莎娜:《区域环境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山东省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1 年第8期。单崇军(2015)分析了区域环境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机制,强调区域环境为区域经济提供的发展基础。(14)单崇军:《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17期。齐亚伟和安锦(2015)认为,要素集聚既可以优化和改进区域环境,也可能给区域环境、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坚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之路,同时发挥政府在要素流动和聚集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5)齐亚伟、安锦:《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研究》,《生态经济(中文版)》2015年第10期。

综合目前的研究来看,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讨论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刻画不够全面,多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某一个侧面分析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二是现有的研究方法较多采用规范性的定性分析,定量化的分析相对较少。

二、指标体系与数据处理

(一)指标选择

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包括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两大类,其中物理空间主要表现为自然和经济的支撑条件,社会空间主要表现为政治和人文社会的支撑条件。(16)徐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分类与转型》,《中国经济问题》2003 年第2期。综合现有研究中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发展环境侧面,本文将物理空间归纳为资源、自然环境、人口、基础设施等四个方面,而社会空间归纳为技术创新、制度人文两个方面。借鉴孙久文和叶裕民(2010)的研究结论,(17)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和经济质量等三个方面。

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借助平衡积分卡的评价思路,努力融合选择目标的逻辑分配维度和对目标进行检测评价的融合。所遵循原则:一是科学性,采用频度统计方法在现有研究结果中选择使用频率最高的指标;二是可测性,指标必须具有统计记录的一贯性,或者通过可靠的数据推算得到;三是系统性,除了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同纬度间的逻辑关联,还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目标综合体现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四是完备性,对不同纬度的评价包含尽可能多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思路和原则,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18)部分指标计算:政府办事效率=行政管理费/地区生产总值;法制完善程度采用“地方法律法规文件数”度量,数据来源http://www.law-lib.com/law/bbdw-df.htm;文化传播力度采用“文化、文物机构人员数”度量;人文影响力采用“接待境内外游客数”度量;城乡消费差距=城镇人均消费支出/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经济稳定性采用“保险简单赔付率”度量。

资源方面,经济发展需要以物质为载体,所以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为正向促进。从资源的获取途径来看,包括直接采掘(能源、矿物质、水)、种养殖(耕地、水面养殖)。自然环境方面,根据选择的指标内容分为正向和负向两类,其中三废排放对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不利影响,而森林覆盖面积、绿化面积则有利于平衡经济生态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人口方面,由于人口基数过大,这一指标的增长所形成的挑战大于机遇,本文将其列为负向指标,而根据经济增长理论,有效劳动和教育水平都能推动经济增长,所以相对经济发展为正向指标。基础设施方面,选择了建筑、交通、物流、医疗和信息等五个方面,根据这些指标随经济总量增长的数据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正向。技术创新方面选择了三个常用的指标:R&D经费支出额度、重要成果数量和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根据经济增长理论,这列指标相对经济发展为正向指标。制度人文方面,主要反映现行制度的效率和完善程度,以及人文建设力度与影响力。

经济增长方面,经济总量变大,将有更多资本投入环境建设,所以为正向指标。经济结构主要采用产业结构、公私结构和内外结构等三个方面,这些指标的正向变动有利于增强经济稳定性和市场活力,从而使经济发展环境中的正向指标增大,负向指标减小,所以相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属于正向指标。经济质量包括经济发展的效率、公平和可持续三个方面,这类指标的正负性取决于对公众福利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投入产出比率、城乡消费差异、恩格尔系数、经济稳定程度越小越好,为负向指标。目前环境投入不足,因此环保投资比重越大越好,为正向指标。

(二)数据处理

根据《辉煌山东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009》、《山东省统计年鉴1997-2017》以及《中国统计年鉴1997-2017》和行业数据网数据,可以得到1996-2016年三级指标的原始数据,进一步根据熵值加权法,利用Excel 2007计算得到二级指数。(20)限于篇幅未列文中,如需数据可联系作者。再利用Eviews 6.0对xi进行主成分分析,第一特征根为5.03,第二特征根为0.74,开始明显变小且小于1,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达83.80%,选用第一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ν=(0.44,0.30,0.44,0.43,0.42,0.41)对xi加权平均。yj主成分分析的第一特征根为2.25,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达74.9%,第二特征根为0.66,第二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6.97%,由于第一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ν=(0.49,0.65,-0.58)对yj加权平均后出现负数,进一步利用第二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ν=(0.82,-0.12,0.56)对yj加权平均,然后求两次加权结果的平均值,最终得到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指标。如表2所示。

三、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对lny和lnx进行ADF检验,平稳性结果如表3。结果表明,lny和lnx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非平稳,一阶差分序列Δlny和Δlnx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平稳,即lny~I(1),lnx~I(1)。

表2 山东省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环境标准量化值

表3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二)最优滞后阶与平稳性检验

对lny和lnx建立VAR模型,综合LR、FPE、AIC、SC和HQ信息准则对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5个评价指标均支持1阶,建立VAR(1)模型为:

lnxt=-0.04+0.93lnxt-1+0.04lnyt-1

[-0.44] [28.57] [2.46]R2=0.99 s.e.=0.02

lnyt=-1.12+0.04lnxt-1+0.72lnyt-1

[-4.35] [0.36] [12.93]R2=0.96 s.e.=0.07

(1)

VAR(1)具有很好的拟合性,但从系数的t统计量来看,xt和yt滞后一期的数据对自身的影响更显著,而另一变量滞后一期的数据相比之下,不仅系数小,而且不显著。这说明,从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的综合指标上而言,与经济的相互依赖性还不够紧密。此外,AR根图显示,VAR(1)模型中两个特征根分别为0.94和0.72,是一个平稳系统。

(三)Johansen协整检验

因协整检验是对无约束VAR模型一阶差分变量的滞后期进行约束检验,所以Johanseon协整检验的滞后期是无约束VAR的最优滞后期减1,即0阶。由于lny和lnx的趋势图具有非零均值和确定性趋势,故选择“序列中有确定趋势,协整方程中有截距项和趋势项”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

表4 变量的协整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表明,在10%的置信水平下,lny和lnx存在1个协整关系,标准化协整方程为:

ecm=lny-15.35×lnx+0.50×t

[6.21] [0.28]

(2)

(四)误差修正模型

为lny和lnx在相互冲击影响下偏离长期均衡值的程度,在协整关系(2)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VEC模型:

(3)

VEC检验结果表明,Δlny的拟合效果较好,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在短期内能够显著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并且ecm系数为负值,符合反向修正机制。Δlnx的拟合效果并不理想,上一期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对本期改变的影响并不显著,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变取决于一个外生的系数,但ecm系数为负值,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表示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关系中得到部分修正。

(五)Granger因果检验

由于lny和lnx非平稳但具有协整关系且Δlnx和Δlny为平稳序列,可以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式是VAR模型中的一个方程,因此检验的滞后长度可以由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确定,即1阶。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lny和lnx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的检验结果表明,虽然区域经济发展与其发展环境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在长期关系中并不能进行相互解释,区域经济发展与其发展环境间的相互影响仅表现为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单方正向促进,甚至在短期内区域经济发展也无法构成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的Granger原因。

(六)脉冲响应函数

为了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与其发展环境之间Granger因果的弱相关性,在VEC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本期lnx/lny的一个冲击对今后10期lny/lnx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如图1所示。

图1显示,lny对于自身冲击在第2期就开始不断增强,但lny的一个冲击对于lnx的影响在第一期没有表现,从第2期开始持续下降。lnx对于自身冲击的自第一期后开始自我修正,lnx的一个冲击对于lny的影响是负向的,但从第2期开始对lny的影响负向影响趋缓。从脉冲响应路径可以进一步验证,山东经济发展环境短期内对经济发展并不有利,但长期看仍将有助于山东经济发展。但是,经济发展的成效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不能解释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内涵出发,构建评价山东经济发展与山东经济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山东省1996-2016年间数据的动态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山东经济发展与山东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长期协整关系,VAR模型具有较好的现实拟合性,且山东经济发展与山东经济发展环境的相互关系相对稳定。从Granger因果关系上看,只有长期的经济发展改善能从因果关系上解释山东经济环境的发展,但这种因果关系在短期内并不成立。山东经济发展对于山东经济发展环境的作用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都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因果关系。基于协整关系的误差修正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表明,山东经济发展符合负向修正机制,但山东经济发展只是自我加强,并未带动山东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山东经济发展环境缺乏持续性,对山东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不足。

由于对三级指标的熵值加权保留了所选项目的变动信息量,因此结合反映山东经济发展环境的第一主成分选择的权重来看,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人口、科技创新、制度人文等因素构成了山东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特征,并且长期以来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自然环境虽然从存量水平上获得了较大的改善,但综合指数表明它仍然没有得到与上述环境因素相同的重视。从反映山东经济发展的第一主成分选择的权重看,以投入产出效率、可持续发展(环保投资)、城乡差别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质量与经济发展目标的改善还有不小的差距。

综上所述,应该围绕强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统筹兼顾经济发展的多元目标,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加快构建山东经济发展与山东发展环境良性互动模式。

其一,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完善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强化制度保障方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变革,建立生态文明责任体系。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科学规划和推进全省主体功能区布局,尽快确立自然生态资源产权和用途管制;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生态损害赔偿和生态保护补偿等关键制度;通过建立环境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和生态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对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实行总量控制和强度控制,制定循环发展引领方案,构建贯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循环经济体系。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坚持全国一盘棋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认真完成节能减排省际指标,为建立跨区域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机制作出积极贡献;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健全完善河长制,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实行陆海污染同防同治。在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方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提高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带和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水平,加大对生态脆弱区和退化区保护治理,进一步拓展绿色生态空间。

其二,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四化”( 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为主攻方向,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用改革的办法,突出定向、精准、有度,全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更大成效。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成果转化为原则、“政产学研金服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型省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推动经济发展进入质量品牌时代,再创传统产业新辉煌。(2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做好产业跨界融合大文章,深入推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经济文化融合、军民融合,加快拓展发展空间。认真总结农业发展全国示范的山东经验,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其三,着力推进区域融合互动发展。以规划对接、政策协同、产业协作为方向,大力实施“两区一圈一带”提升行动,促进区域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高水平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国家自贸示范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提升济南省会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提高其对全省中西部发展的支撑能力;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壮大特色县域经济,培育一批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理念,强化同城化发展、城镇组团发展,全域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推动形成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区域发展协调互动新格局。围绕海洋强省建设,优化海洋开发布局,打造海洋科技研发高地,提升“深蓝海洋”“海洋绿色粮仓”建设水平,大力发展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现代海洋生物医药、智能海洋运输物流、特色海洋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经济发展集聚区。

其四,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应突出智能化、网络化、现代化,强化规划引导和管控,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综合支撑体系,全面提升保障水平。加强“两网两通”、轨道交通、航空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多式联运,打造现代化交通枢纽,构建多层次立体型综合运输服务网络,形成以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和航空等交通大通道为依托、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的陆海空联动、干支相连、外畅内达、便捷快速的综合交通网络格局。加强高速光纤网、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网、数字电视网等先进网络的建设,加快构建一体化、智能化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推进“外电入鲁”、黄水东调等重大工程建设,努力完善现代能源和水资源保障体系。

其五,着力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按照这一要求,应大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通过建设统一完善的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税收制度、商事制度、普惠金融、职业资格等制度改革,加快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坚持市场公平竞争原则,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民营企业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一支庞大优秀的企业家队伍,让一切创新创业源泉充分涌流。创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猜你喜欢

区域环境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分割区域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区域发展篇
漫观环境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