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云局官铸光绪通宝断代研究

2020-09-10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中国钱币 2020年1期
关键词:铸币通宝小字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宝云局是清代在云南省城昆明设置的铸币局,其在光绪年间铸币是从光绪十三年(1887年)开始的。现在能够见到的大量的宝云局的光绪通宝,轻薄劣小者,大多是民间熔铜私铸;铸造精良、版式固定的官铸制钱大约有几种版别。对光绪年间宝云局铸币情况的探讨和对宝云局官铸光绪通宝的断代是本文所关注的问题。

一 研究现状

对宝云局光绪年间铸币和宝云局光绪通宝的研究,前辈学者们筚路蓝缕,取得了很多的成果:

台湾学者赖立川先生著有《光绪通宝钱谱》,其中详细著录了光绪年间全国几十个铸币局所铸光绪通宝的版别,该书通过钱币大小和字体的差别进行分类。

日本关西三二古钞会所编《光绪通宝分类考》,也同样是对光绪通宝进行详细的分类,对钱币的各方面信息都进行了详细的著录,保存了大量的重要资料。

但两本书,仅仅是著录钱币本身的信息,根据钱币本身的特点,例如字体、重量,对钱币进行分类,而对钱币的具体铸造时间和钱币实物与历史文献之间的相互对比考证远远不够。

华光谱先生的《中国古钱大集》也多著录宝云局所铸造光绪通宝,并且有一些考证性论断。但是此书着重点在于贯通和普及,因此宝云局铸造的许多固定版式的钱币并没有收录,也没有详细的考证。

汤国彦先生所编著的《云南历史货币》对云南的历史货币有详细介绍,并且对云南的铸币史有介绍。但是许多论断没有附加相应的史料,因此有的论断不知出处[1],而且对于光绪朝宝云局铸币尚缺乏具体考证。

总之,对于光绪年间宝云局鼓铸钱币的情况和宝云局所铸几类光绪通宝的断代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关注是不够的,研究是不充分的,研究方法上也有不足:史学界过度的依赖文献,钱币学界则过度的关注钱币本身的特点和分类,从而忽视了与历史文献之间的印证,研究也迟迟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本文试图利用文献资料和钱币资料,对宝云局所铸光绪通宝进行断代研究。

二 光绪间宝云局铸币

清代京师宝泉、宝源两局铸币多用云南铜矿,导致大量的滇铜北运京师。时或导致云南本地铸币用铜短缺,因此宝云局在光绪年间曾经三开三闭。

1.宝云局光绪间第一次铸币

宝云局第一次铸币是从光绪十三年(1887 年)十月初一日开铸,光绪十六年(1890 年)八月止。光绪十七年(1891 年),云南巡抚谭钧培在上光绪帝请求报销宝云局光绪十五年十月初一日到光绪十六年八月铸造制钱所用铜铅费用的折子中,提到了宝云局第一次开炉铸币的情况,并且详细记载铸钱的配方比例和钱币重量:

头品顶戴云南巡抚臣谭钧培跪奏……滇省规复制钱,前饬招商局于岁办京铜外添办铸铜二十万斤,先开五炉,遵照新章鼓铸,业将光绪十三年十月初一日开铸起,十五年九月底止,两届采买铜铅……自光绪十五年十月起暂将原开五炉内减去二炉,酌留三炉,复于光绪十六年分查招商局办到铜斤,截至八月己不敷三炉鼓铸之用,停待数月未能续,又经臣奏请自十六年八月底止,宝云局开三炉一律暂停……自光绪十五年十月初一日起至十六年八月底停铸之日止……共需铜十二万斤……全数发炉配铸,实铸得一百五十九卯……每钱一文铸重一钱,正耗铜十一万六千七十七斤九两九钱五分三厘……每铸铜百斤例配入炉耗铜十斤四两,共配铜一万七百九十二斤十二两七钱五分三厘……正耗铅八万三千三百五十一斤四两四钱五分。[2]

谭钧培的奏折中提到宝云局在光绪十三年十月规复制钱,开炉铸币,共有五炉。光绪十五年九月,因为铜铅不足,减去两炉。光绪十六年八月,宝云局所剩三炉一律暂停。光绪十五年十月初一日起至十六年八月底,所铸制钱每文重一钱,约3.73 克[3]。从光绪十五年十月初一到十六年八月底,共耗铜十一万六千七十七斤九两九钱五分三厘,加上炉耗铜一万七百九十二斤十二两七钱五分三厘。耗铅八万三千三百五十一斤四两四钱五分,铜铅比例约为:铜60%,铅40%。[4]

而《新纂云南通志》采访记载:

光绪十五年,云南巡抚谭均培莅滇,见市面流通钱文,私铸混杂,铅铜不一,遂改铸大钱,每千足重七斤,每文重一钱二分有奇……嗣因铜斤不继,旋即停铸。此项改铸大钱,不数年即被奸商销毁尽净。[5]

《新纂云南通志》记载谭均培光绪十五年莅滇铸币,每文一钱二分有奇,每千文重七斤,合一斤596.8g,每文重4.17g,当为一钱一分(4.103g)有奇才对。《新纂云南通志》所载谭均培莅滇铸币之事,为民国期间采访而来,虽可备一说,但是其准确性待考,故两存之。[6]

这是光绪年间宝云局第一次铸币。

2.宝云局光绪间第二次铸币

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因为京师制钱短少,朝廷推广制钱鼓铸,命令各省铸造制钱。光绪皇帝下旨:

现在京师制钱短少,亟应推广鼓铸。各直省近年多有开局铸钱之举,着各督抚一律查明办理。其分两以每文八分为准,务令铜质精纯,轮廓完好,不得以脆薄模糊之钱搀杂充数。各省已经设局者,速即开炉鼓铸,未经设局者,即行查照旧章,一体开办。将所铸钱样先行呈览,嗣后铸造数目,按季奏报,以便酌量提解。该督抚务当督饬承办之员,认真办理,毋滋流弊。[7]

朝廷所定制钱重量为每文八分,制钱没有颁布样钱,而是让各省将所铸样钱呈览之后,再行鼓铸。

因为云南所产铜铅尽数解运到京,以备京局铸钱,所以官员担心宝云局无铜可铸,迟迟不能铸钱,因此请示等待铜厂产铜充足再行开铸。云南布政使林绍年上疏称:

宝云局鼓铸制钱前于光绪十六年,因招商局办铜竭蹶,迭经前督抚臣奏明一律停办,俟铜片将来办有成效,再行开炉鼓铸……查滇省现在开办各铜厂所出铜斤,以之尽数备供京运,时虞不敷。即使勉力设法开铸,尚恐停炉待铜,按月虚糜经费,拟请仍俟铜厂办有成效再行开办。[8]

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四月,崧蕃上奏,称已经“会商督办云南矿务唐炯,竭力设法调维每年拟匀拨铜十万斤之谱,届时即督饬藩司开炉分卯鼓铸。[9]

于是,朝廷令云南以运京之铜改铸制钱。宝云局重新鼓铸制钱才基本敲定,光绪帝批准崧蕃、王毓藻、唐炯的奏折:

云贵每年解京铜铅,本备鼓铸之用。若令改铸制钱,分批运解。既省京局鼓铸之烦,于运脚费用,当亦无甚出入。着崧蕃、王毓藻、唐炯体察情形,或全行铸钱解京,或分作数成,以若干成鼓铸制钱,分起运解,以资挹注,务即迅速筹议奏明办理。[10]

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六月,确定每年以京运铜的三分之一留在云南鼓铸制钱:

每年起解铜一百万斤,备供京局鼓铸外,以五十万留滇试办铸钱。分批起解,如厂铜丰旺,再行奏明,酌量加铸。现赶紧匀拨铜铅,修盖房屋,招募工匠,制造器具,布置略有头绪,即行开炉鼓铸。[11]

此次鼓铸制钱的重量和铜铅比,《新纂云南通志》卷一百五十八载:

遵照昨奉谕旨,每文以八分为率。应按五六铜、四四铅配铸。庶钱质稍厚,可免搬运损坏之虞。[12]

宝云局此次所鼓铸制钱,每文重八分(2.98g),铜铅比例:铜56%,铅44%,为防止解运京城中破损,钱体稍厚。

此次云南鼓铸制钱,有几个特点:

(1)、就铜设局,滇东之铜就东川局鼓铸,滇西之铜就省城宝云局鼓铸。《新纂云南通志》卷一百五十八载:

就铜设局,以节糜费也。查滇西之铜汇于省城,滇东之铜汇于东川,均须转运至泸起解进京。兹就省城东川府设局,凡厂铜应由何局运过,即归何局,酌留鼓铸。以省道途往返,并拟暂设炉十座,随时察看情形,逐渐添设。[13]

(2)、仿工、户两局办法:于钱背铸宝云、宝东满文字样外,于空出加铸楷体字,以杜收买充数,一批一换。《新纂云南通志》卷一百五十八载:

户工两部鼓铸制钱,仿照我朝顺治、康熙年间旧制,而变通之于钱之背而空处将钱模加一楷字,按照千字文字样,一季一换,庶验收时不难立辨,……云南矿务唐炯仿照京局办法,将钱模按批加字,一批一换,仍照例定铸式分别宝云、宝东清文字样,以杜收买充数之弊。[14]

关于宝云局此次停止鼓铸钱币的时间,失于记载。

这是宝云局光绪年间的第二次鼓铸,制钱重八分,约2.98g[15];合金配比:铜56%,铅44%,属于高铅钱;钱体稍厚重;这批制钱,钱背有宝云、宝东两种字样;背面空白处有楷字。

3.宝云局光绪间第三次铸币

宝云局第三次开炉鼓铸钱币,由光绪三十年(1904 年)开始,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铸铜元止。《新纂云南通志》卷一百五十八载其事:

庚子(1900 年)后,壬寅癸卯之间(1902-1903 年),(流通制钱)几如古之鹅眼綖环,风飘水浮而钱法大坏,民间病之,逐患钱荒矣。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 年),总督丁振铎以同知严庆祺素谙圜法,特委总办宝云局,整顿改良,严委员以钱法之要在官铸完善,使私铸不能滥杂。欲官铸完善,必遵古制不爱铜不偷工之原则,务求便民,不必拘泥官中余利,即赔本鼓铸亦所不惜。乃商诸矿务大臣,多拨铜觔,损益旧制,加重分两,每千定为五觔十两,每文足重九分,铜铅成分改为铜占八十分,铅鎌则只占二十分,厚给炉资,严禁减料。于是铸出之钱铜质多而较为完善,肉好周郭,文字显明,民间莫不鼓舞称便。当时市面计分三种,嘉道以前之钱谓曰老钱,每银一两换一千文。新铸光绪之钱,亚于嘉道而优于咸同,谓之严官钱,严官云者,谓为严委员所铸也,每银一两换一千一百文。旧铸咸同光之钱,谓曰局钱,每银一两换一千三百文。至光绪三十二年丙午改铸铜圆遂停鼓铸。[16]

光绪年间宝云局第三次鼓铸钱币为严庆祺主持,《新纂云南通志》载其完善官铸来整顿当时私铸制钱盛行的情况,加重制钱分量,定为每文足重九分,约3.36g[17],提高铜的比例:铜80%,铅20%,此次所铸制钱属于比较精良的制钱。因为厚给炉资,严禁减料,因此铜质精好而钱体完善。

以上就是光绪年间宝云局三次铸钱的情况。为更清晰地看到光绪年间宝云局三次鼓铸制钱的信息,就用图表的形式对三次铸币情况进行统计:

表1 光绪间宝云局铸钱统计表

三 宝云局官铸光绪通宝断代

就现存的实物来说,宝云局所铸的光绪通宝重量、版式固定,可以断定为官铸的有几类:一类为背字类(图1);第二类是大字类,因为其在文字风格上与宝云局咸丰、同治年间制钱相似,也被“咸丰、同治手”(图5);第三类是小字类,也称为“部颁式”(图6)。

1.宝云局背字光绪通宝铸造年代

如前文所述,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六月宝云局第二次开炉鼓铸制钱,为节省运费、防止收买充数,宝云局和宝东局分局铸造,并且仿照工、户两局的方法在钱背空白处加铸楷体字。现在所见的宝云局、宝东局铸造的光绪通宝,在钱背仿照工、户两局加铸楷字的只有宝云局背“金”和光绪通宝宝东局背“金”(图1)两种。其直径稍小,但钱币厚度较大,钱币多呈现褐色,证明铜含量相对较低,利用X 荧光分析仪对该类钱币的铜铅含量进行测试,其铜含量的均值约55%,铅锌含量约40%,铜含量小于大字类、小字类,而与史料中所记载的光绪年间第二次铸币“五六铜、四四铅”的配比相当。钱币重量在2.88g 左右,也符合光绪二十五年宝云局所铸光绪通宝特征,宝云局所铸光绪通宝背金当为光绪二十五年宝云局第二次所铸制钱。背铸楷字是为杜绝收买充数之弊端,一批一换。宝云局所铸光绪通宝背楷书只有背金一种,可知光绪二十五年宝云局第二次铸币鼓铸时间不长。宝东局又有背下有“村”字者、光背者,其重量、形制、文字、版式,与背金者相似,也当是此时所铸(图2)。这证明此次铸币东川局要比宝云局延续时间更长。

另有一类宝云局所铸光绪通宝,背面空白处加铸数字,有一到十等几种,此类钱币正面文字仿大字类宝云局光绪通宝(图3),但这类钱不是前文中所说的宝云局第二次铸造。首先,此类背面文字均为逆时针90°旋转,背面加铸文字较小,加铸字的形制与工、户两局相差甚远;其次这种在背面空白处加铸数字的光绪通宝只在宝云局中有发现,在宝东局中并未有发现。可见此种钱币并非上文中所说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宝云局第二次铸币。其文字风格与下文所说大字类相似,当是与大字类时期相当,或许是民间私铸(图3)。

2.宝云局大字类、小字类光绪通宝铸造年代

图1 光绪通宝宝云局、宝东局背“金”[18]

图2 光绪通宝宝东局背“村”[19]

图3 宝云局光绪通宝背数字[20]

图4 与图3文字风格相似的大字类钱[21]

图5 宝云局光绪通宝大字类两种[22]

图6 宝云局光绪通宝小字类[23]

除了光绪通宝背金外,宝云局所铸光绪通宝钱体较大、铸造精良、版式固定,还有两类:大字类和小字类。这两类钱币重量均超过八分(2.98g),版式很固定,是官铸钱。而大字类根据的具体差别,还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字体舒展、字形较大(图5 左品);一类字体较小,结体圆润(图5 右品)。

宝云局铸大字类和小字类光绪通宝,因为没有背文等特殊标记,因此断代较为不易。但仍然可以从文字风格、钱币重量、合金配比等方面对两类钱币进行区分研究。

(1)文字风格

大字类整体风格与道光、咸丰、同治时期宝云局的铸币风格相似,文字风格为隶书,笔画波磔刚劲,笔画的起笔、收笔有力,仿佛刀刻,可以明显的看出与之前宝云局铸币文字的继承性。小字类笔画多用柔美曲线,结字较小,与宝云局之前铸币文字的关联性不大,有部分学者将其定为部颁式,其文字风格的确是部颁样钱的风格。具体来说:“光”字,大字类与道光通宝中“光”字,竖和撇分为两笔,小字类则是一笔贯通;“通”字:差别非常明显,道光、咸丰、同治以及大字类均为方头通,走之旁为双点,小字类则介于方头通和圆头通之间,走之旁为单点;“宝”字:大字类和咸丰、同治宝盖头均为有棱角的三角形、贝字底两点,均为一提一点,小字类为分足两点。

大字类与宝云局所铸道光通宝、咸丰通宝、同治通宝文字风格具有相当的继承性,应当为光绪前期所铸。小字类与宝云局所铸道光通宝、咸丰通宝、同治通宝文字风格差别明显,应为光绪后期所铸。

(2)钱币重量

因为宝云局三次铸币的重量和成色都有详细的记载,因此对钱币重量的测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大字类钱体较大,钱币的直径平均25.2mm,平均厚度1.3mm,质量较重,平均重量在3.92g。与光绪十三年(1887 年)十月初一日-光绪十六年(1890 年)八月,宝云局第一次铸币钱币重量一钱(3.73g)不相上下。

小字类钱体相对较小,平均直径在24.1mm,平均厚度1.2mm、质量重的超过4g,轻的低于3g,平均3.47g。与光绪三十年(1904 年)-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宝云局第三次铸币钱币重九分(3.36g)不相上下。

(3)金属含量

利用X 荧光分析仪对两类钱币的铜铅含量进行测试,大字类的含铜量约为59%,铅锌含量约为37%;小字类含铜量约为70%,铅锌含量约为24%。小字类的含铜量要高于大字类的含铜量。大字类含铜量与光绪年间第一次铸币6:4 的铜铅比例大体相合;小字类虽然还达不到光绪宝云局第三次铸币铜8:2 的铜铅比例,但如果算上铸钱所用铜料中杂质,也就大体相当了。

综上:大字类光绪通宝应当是光绪年间第一次铸币所铸,小字类光绪通宝为第三次铸币所铸。

表1:宝云局铸币与大字类、小字类文字风格对照表[24]

表2:宝云局光绪通宝大字类、小字类、背字类尺寸重量数据表

表3:宝云局光绪通宝大字类、小字类、背字类金属含量数据表[25]

四 结论

光绪十三年(1887 年)十月初一日-光绪十六年(1890 年)八月,宝云局第一次铸币,钱币重约一钱(3.73g)上下,铜铅比例约为6:4。今天我们见到的大字类宝云局光绪通宝即是这期间所铸。

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六月,宝云局第二次开炉鼓铸制钱,此次铸钱宝云局和宝东局分局铸造,并且仿照工、户两局的方法在钱背空白处加铸楷体字。这次铸造铜铅配比为“五六铜、四四铅”,重量为八分(2.98g),现在所见的宝云局光绪通宝背“金”和宝东局背“金”即为此次所铸造。

光绪三十年(1904 年)-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宝云局第三次铸币,钱币重约九分(3.36g),铜铅配比约为8:2,今日所见的小字类光绪通宝即为此次铸造。

除此之外,钱背有宝云满文二字的光绪通宝还有很多版式,但是大多都是重量很轻,含铜量很低,铸造不精良,从铸造的工艺来看,大多是民间私铸。至于其他版式的宝云局铸造的光绪通宝,因为史料记载的缺乏,只能缺疑待考了。

注释:

[1] 光绪通宝始铸于光绪十三年(1887 年),始有宝川、宝云等十四局铸造,其后又增宝东、宝津等五局。李如森先生《中国古代铸币》亦持此说,见李如森:《中国古代铸币》,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年,332 页。而《云南历史货币》称宝云局始铸光绪通宝于光绪元年(1875 年),当是讹误,见汤国彦编,《云南历史货币》,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898 年,334 页。

[2] 《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京报全录》,《申报》,1892 年1 月2 日光绪十七年十二月初三日。

[3] 关于清代的度量衡,故宫博物院所藏“万国权度局”砝码37.3 克每两;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宣统库平两原器37.303 克每两;故宫博物院藏康熙二十四年铜砝码37.4 克每两;故宫博物院藏乾隆二十九年五百两砝码,37.4 克每两。见国家计量总局、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主编:《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年,237、239 图。《清会典》中所载:“黄铜方寸,重六两八钱”,相关学者研究,亦为37.3 克每两。见丘光明《中国古代度量衡》,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 年,185 页。总而言之,清末计量单位当以37.3 克每两为宜。

[4] 光绪十三年十月至光绪十五年十月所铸制钱重量和铜铅比不见记载,应当与十五年十月之后所铸制钱相似。

[5] 【民国】卢汉主编,李春龙、牛鸿斌等点校:《新纂云南通志》卷一百五十八,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七册437-438 页。

[6] 汤国彦先生所编著的《云南历史货币》称:1889 年因为私铸盛行,宝云局整顿钱法,铸造大钱,每文重一钱二分,当采《新纂云南通志》之说,见汤国彦编,《云南历史货币》,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年,334 页。

[7] 【清】朱寿朋:《光绪朝东华续录》卷一百五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58 年,4294 页。

[8] 【清】朱寿朋:《光绪朝东华续录》卷一百五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58 年,4373 页。

[9] 【清】朱寿朋:《光绪朝东华续录》卷一百五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58 年,4373 页。此次宝云局鼓铸制钱,皆用运京之铜五十万斤,铸成解京之钱,其余并没有额外鼓铸。崧蕃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四月所上疏“每年拟匀拨铜十万斤”以铸钱的提议应当是没有来得及实行。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六月崧蕃又上疏请“以五十万留滇试办铸钱”时称“滇省停铸多年,一切无异创始”,可见光绪二十五年六月时还未开炉,因此此次铸钱,当只有运京之铜五十万斤。

[10][11] 【清】朱寿朋:《光绪朝东华续录》卷一百五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58 年,4398 页。

[12][13][14][15][16][17] 【民国】卢汉主编,李春龙、牛鸿斌等点校:《新纂云南通志》卷一百五十八,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七册437-438 页。

[18][19][20] 图片来源于华光普:《中国古钱大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年,1798 页。

[21][22][23][24] 作者自藏。

[25] 本图表数据由浙江大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研究所周少华先生实验团队利用X 荧光分析仪测量,谨对周少华先生及其团队的无偿帮助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铸币通宝小字
西沙群岛考古发现的铜钱
无题
略论我国古代钱币铸造中的板形范立式顶注工艺
货币的演变与科技发展的联系
通宝钱制与两宋钱法及特点
天公猪
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影响铸币税的理论及量化研究
天公猪
Scholar and East Lake
一枚罕见的“圣宋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