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管理模式
2020-09-10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外界环境形成独立认知的重要时期,进入青春期的他们对于个性发展具有强烈的需求。因此,广大初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优质的管理工作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希望能够实现初中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教学体系的逐渐完善,初中班主任教师只有做好基础的教学管理工作,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有序地投入教育教学改革中,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初中阶段的班主任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的深远意义,也要让学生树立对外部环境的正确认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成为班级建设的参与者,而非教学管理的被动接受者。
目前初中班级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急需教师优化现在的管理模式。
第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模式。受到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学阶段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学习的模式,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整体不强。虽然落实严格的班级管理工作能够督促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其不仅不会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升,而且会大幅度增加教师和家长的工作量。一名班主任教师往往要负责几十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生活,不可能顾及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因而很容易导致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倘若初中生习惯被动的学习模式,而没有形成自我约束力,那么一旦脱离教师的监管,学生将会耽于玩乐,丧失进取心,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负面影响。
第二,学生班级管理工作参与度不强。虽然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已经形成了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部分学生在这一阶段可能会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局面,他们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很难融入集体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坚持传统的统一化管理方式,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不增反降,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过分看重成绩。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经逐渐习惯把成绩作为衡量能力的标准。尤其是九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这一道关卡,很大一部分教师都希望学生将全部精力集中在理论学习上,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十分有可能忽略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将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造成学生认知的畸形。事实上,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塑造、思维养成的重要发展时期,身体的锻炼、品德的培养并不比知识的积累次要,一旦忽略了对这两方面的培养,学生的成长道路可能会受到重重阻碍。
面对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创新初中班级管理模式。
第一,要实现家长协助管理。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仅靠班主任教师的力量显然无法顾及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因此教师应该发挥家长群体的作用,通过QQ 群或微信群的形式将学生家长召集起来,让家长协同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考虑在班级内尝试推广健全的分数机制,对传统的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机制进行彻底改革。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对表现突出或者在学习生活中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加分鼓励,对近期表现比较松懈或者有违纪行为的学生进行扣分处罚。经过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分析进行班级排名,并将学生的排名在班级内以及家长群中进行公示,定期反馈学生的表现情况。
第二,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教师可以鼓励有意向的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为班集体的建设贡献一分力量。长此以往,学生将会树立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在监督合作中共同进步。在这样的班级环境下,学生就会自觉规范言谈举止,遵守班级纪律,成为班级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第三,关注学生心理情况。九年级的学生将临中考和青春期所带来的双重压力,他们很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所以班主任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耐心地交流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一些想法、了解学生的理想,这样也更有助于教师深入走进学生群体,促进与学生的密切沟通。
除此以外,部分学生可能会受到家庭原因或社会因素的干扰,学习状态不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协同家长共同疏导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解决烦恼,引领学生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
综上所述,初中生是新生的朝阳,是祖国建设的栋梁。因此,初中班主任必须意识到自身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落实班级管理工作,推动学生个性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