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育新时代追梦人
2020-09-10
爱国情怀,是最真挚、最深厚、最持久的情感。与以往的任何时代相比,新时期更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对中国青年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帮助和引导中国青年学生常习爱国之理,涵养爱国之情,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立报国志、践报国行,努力做新时代追梦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对新时代大学生而言,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是人生当中必须扣好的一粒“扣子”。抓牢抓实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职院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之一,更应该加强对中国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引导,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新时代追梦人。
爱国是指对祖国忠诚和热爱,是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热爱和依恋之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实践与活动。爱国是人们普遍认同的心理行为,是几乎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认可的价值准则。中国人民尤其爱国,视它为“天职”,把它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和核心。
爱国主义要求每一个公民和团体对祖国的方针政策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捍卫祖国安全独立和维护民族独立富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够勇于奉献,且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中华民族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思想,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情怀,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无不透射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光芒。新时期涌现出来的楷模,正是靠着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一曲又一曲感人的乐章。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需要。“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中国青年要实现自我完善,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具有爱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要求首先就是爱国,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要有的道德。对祖国的热爱,源自一个人的自然情感,但是也需要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经过悉心的培育和滋养使其内心开出爱国主义之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在新时代背景下,其为加强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
对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在中国青年的心中厚植爱国主义的种子,给予春风化雨的滋养,使爱国主义深深地扎根在中国青年的心中,并且开花结果。爱国主义情怀教育要将知、情、意、行相结合,做好中国青年的思想引导,培养中国青年对国家和民族的浓厚感情、拳拳之心,让中国青年在学习中知爱国之理,养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践报国之行。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当前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就是把“两个一百年”确立为奋斗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努力实现中国梦。实现这个历史使命和宏伟蓝图,归根到底要靠人才。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青年作为主力军,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担,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是责任,也是义务。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年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勇担时代责任,永葆奋斗精神,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凝心聚力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加大力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今天的中国越来越开放多元,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差异显著,达成共识的难度加大,尤其是身处现代化进程中充满挑战的复杂阶段,因此离不开爱国主义。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对爱国主义这面旗帜形成高度共识,让爱国主义成为全体国人坚决捍卫的核心价值。只有爱国,才能把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凝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克服种种困难。中国青年富有朝气,积极主动,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热情,使爱国主义植根于中国青年信念的沃土中;使中国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国梦奋斗不息,贡献自己全部力量。
首先,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教育引导中国青年学生把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爱国从来不是抽象的,根据时代要求的不同,也在不断丰富着爱国主义的内容。
新时代背景下,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爱国主义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要把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更要把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统一在一起,使爱国主义的内涵变得鲜活、真实,真正体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精神。要经常讲、反复讲,让爱国主义植根于中国青年的心田。要把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统一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内涵。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根本保证国家富强和中国梦的实现。忠诚于党、忠诚于社会主义就是忠诚于祖国,爱国就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将力量和智慧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
其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坚持感性爱国和理性爱国相结合。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教育引导中国青年学生实现从感性爱国到理性爱国的升华。当前大学生爱国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大学生自身对是非的判断还存在主观性,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又容易出现跟风的现象,这些行为都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当积极引导中国青年学生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理性地表达爱国行为。在法律的约束下,在道德的范畴内,以国家的核心利益为着眼点,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这才是理性的表现。
积极的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的前提与基础,理性的爱国行为是爱国主义的本质与升华,爱国主义是情感与理性的辩证统一。爱国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性。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该把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结合起来,把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和对现实的理性思考结合起来。
再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深化知行合一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教育引导中国青年学生坚持知行合一,怀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践报国之行,做新时代追梦人。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爱国。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情怀和担当,爱国是一种坚定的民族精神,更是一种振兴中华的责任感。爱国不能仅仅停留在情感和认知层面上,必须转化为人的自觉行动,由爱国感情升华出爱国行动是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最终体现。爱国就是“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真心实意地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将书本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国情、了解国情,在社会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丰富人生阅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最后,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多元并施,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系统工程,不是一日之功,要多措并举、多元并施,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立德树人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育人体系。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学生成长成才的每一个节点,让爱国主义在学生心里牢牢扎根。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理论的高度、理性的维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性的爱国观。各门学科课程教学中都应充分结合学科课程特点,巧妙地设计、有效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利用劳动节、国庆节、建党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假日举办爱国实践活动,做到爱国主义教育润物无声。同时,在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的时代,网络空间已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阵地,新媒体也已成为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手段,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与时俱进。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主题,伟大的时代呼唤杰出的人才,兴国强国的重任必将落到这一代学生身上,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更应该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把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这个系统工程设计好、谋划好、实施好,引导大学生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伟大实践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