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对家人三春晖 不愧扶贫涟水行
2020-09-10吕国杰
吕国杰
2018年4月,我告别妻子、10岁的女儿和一岁半的小儿子,拿起行囊,开赴涟水扶贫,成为省委帮扶工作队队员,同时担任麻垛农业开发区党委副书记(2018年12月起转任高沟镇党委副书记)、街南村第一书记。
街南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从村到县里乘农村巴士要1个多小时;资源缺乏、产业单一,村民长年以务农为牛。全村750户,3750人,截止2018年4月村仍有建档立卡低收入户118户,389人,占总户数的15.7%,总人口的近10.4%。到2020年,要确保贫困地区老百姓“一户不落、一人不少”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这是我们党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街南村是本届省委政法委的帮扶点,确保街南村一户不落、一人不少如期脱贫摘帽奔小康,是我委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一
解决村集体增收达标是帮扶脱贫的关键所在。街南村的集体收入却非常得微薄,且增收乏力。2016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1.2万元,2017年3.2万元,2018年增长到18.1万元;2019年,因2018年村食用菌种植经营大户亏损跑路,致使村已建成的两个大棚处于荒置状态,加上乡镇优化、领导变更等原因,去年既定的水果蔬菜大棚项目被迫搁浅;同时,2018年村合作社流转1500亩土地,进行稻麦两季种植,也没有给村集体增加收益;本想在村部兴办一家稻谷加工厂,也被否决。想在农业项目上搞增收,在街南村已经没有更好的出路。如果没有其他收入的话,2019年村集体收益将不到10万元,返贫可能性极大。
怎么突破?想到农业项目的收益不稳定,省政法委帮扶资金的投资方向和收益显得格外重要。究竟投资什么项目这个问题,一段时间里让我倍感压力。考虑到高沟镇是涟水县的主要中心镇区,辖区内有今世缘酒厂的巨大聚集和带动辐射效应,投资工业厂房建设能最大限度确保资金资产保值增值,而且投资收益也会相对较高。在高沟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决定省政法委的150万帮扶资金加上协调的10万资金,全部投资常兴工业园区的1700平方的工业厂房,产权50年,承租给淮安裕丰盈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年租金收益为8%,并由高沟镇政府兜底确保收益,即连续50年每年为街南村集体增收12.8万元。这块稳定的保底收益有效地解决了村集体增收问题,为稳定脱贫不返贫打下了坚实皋础。
但要长期确保不返贫,村里的食用菌两顶大棚必须要有稳定收益。我驻村帮扶前,村里已利用省财政200万元和省农委140万元的大部分资金打造食用菌产业园,建成了23顶香菇大棚和16顶茶树菇保温大棚,如果全部投入使用,年租金收益可以达到27万元。我刚驻村时,看到村集体有这么高的收益,本以为我是来锦上添花的,但在原先承租的种植大户经营亏损跑路,还拖欠村50多万元,两顶大棚于2018年下半年起荒置无收益后,我才意识到,省政法委的资金是来雪中送炭的。作为村第一书记,看到近300万元的投资项目颗粒无收,真是食不甘味、心急如焚,多次介绍相关种植大户洽谈合作事宜。终于2019年10月,一位大户愿意承包两顶大棚,用于种植羊肚菌,年租金收益4万元,以后逐年递增,总算了却我一块心病。虽说投资300万的农业项目,现在收益每年只有4万元,摆明了是亏本,但是总比荒置好。加上村集体另外一些收益,烘干房租金4.5万,拖拉机租金0.7萬,村土地租金I.I万,2019年村集体收益超过18万元了,顺利达标不返贫。
针对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省政法委先后协调投入200多万元,推动村“断头路”扩建、“旱改水”工程实施,解决了多年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对村卫牛室进行搬迁修缮,购置医用新桌椅等器材,村民看病就医环境显著改善;督促新村部大楼如期建成,并继续协调资金,用于大楼后期装修及购买办公设备,村办公议事环境明显提升;推动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顺利改造完工,装上了体育运动器材,架起了广场灯,购置了广场舞音响,村文化体育设施逐步配齐。2019年10月村法治文化广场建成,期间的土地流转、项目审批、规划设计、内容排版等等,我全程参与。从此“省委政法委员会援建”几个大字留名街南村。
扶贫,扶的是一个人的精气神和灵魂。要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不断增强党员群众脱贫决心和致富本领。驻村后,我经常召集村两委会议、村党员大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励村干部和广大党员争当脱贫攻坚的排头兵;带领全村50多名党员到周恩来纪念馆、徐州马庄村、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雨花台烈士陵同等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党员集体宣誓、现场讲党课、“重走总书记视察之路”等集体活动,不断提高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挤出工作经费,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努力增强他们的获得感,不断提高他们投身脱贫攻坚战役的积极性;先后带领村干部和种植大户到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华西村等地堵训学习,拓宽视野、增长学识、学有所用;依托工作队开展的厨师、育婴、家政等免费劳动技能培训班,先后组织100多人次参加学习,不断提高村民的致富本领。
二
省委驻涟帮扶工作队群策群力,在全县推广联动项目,在全省影响很大,成为全省12支工作队的排头兵。我也倾力投入其中,为全县扶贫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018年,为进一步整合涟水特色农产品,解决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难和无标准化牛产的问题,工作队联合南京市蔬菜公司继续打造“安东米富”品牌产业链升级版,“安东米富”搭上城乡致富快车。推动“互联网+公司+基地+农户”新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扶持建设7个生产基地,对接15个家庭农场,拥有有机大米、草鸡蛋、黑豆酱油等23个特色农产品,带动农户2066个,为消费者提供30多种绿色有机食材。作为工作队法务和项目组成员,我全程参加与安东米富公司剥离、与南京蔬菜公司商谈公司重组工作,拟定投资方案,组织项目论证,起草合作合同,为工作队继续打造“安东米富”品牌产业链升级版倾注心血,做了大量工作。
同时,积极响应国家消费扶贫的号召,积极在后方单位和朋友圈宣传推广涟水特色农产品,推送“安东米富”公众号和销售平台链接,带头购买食用“安东米富”农产品。一年多来,仅本人推销有机大米就5000公斤以上,并首次将涟水农产品引进到省委食堂驻场销售;充分利用南京市蔬菜公司的销售平台和专业管理能力,解决涟水农产品最后一公里销售难题,2019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工作队与南京蔬菜公司合同约定,其销售利润的10%归工作队,统筹用于帮扶不能达标脱贫的省定经济薄弱村,确保全县17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如期全部脱贫。
涟水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比高达60%以上,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绊脚石”、小康路上的最大“短板”。工作队创造性地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公益救治活动和“1+N”村级医疗互助项目。
2018年10月,工作队联合省慈善总会、南京市儿童医院等单位开展健康扶贫公益救治活动,先后分3批组织涟水县61名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到南京市儿童医院体检筛查,其中28名患儿已分批次得到手术救治,未做手术的患儿也都拟定了科学的治疗方案。高沟镇有10名患儿获益。作为工作队员,我从起初宣传发动、排查联系,到为患儿家庭提供医院预约医治、各类经费整合使用等,全面做好“一条龙”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工作,重新点燃了患儿家庭的希望。
针对农村“一人得大病、全家陷困境”的状况,工作队在全省12个帮扶县区中第一个启动“1+N”村级医疗互助项目。采取“村民出一点、村集体筹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等方式筹集资金,打破“老不保、病不保”的限制,多元化解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顽疾。街南村率先跟进推广,统筹资金,将全村1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89人的个人缴费部分全部由工作队承担,按照120元/人标准全部托底享受村级医疗互助待遇;同时,从省慈善总会和工作队争取12万元启动资金,在全村推开村级医疗互助模式。目前已动员1462位村民报名参加,每人缴纳20元,剩余资金前三年由工作队按照100元标准补齐,只要村民住院在农保或社保报销后,个人自付超过1500元以上的部分,可平均再次按病种报销48.15%,即在原有医保基础上,可再提高20%左右的住院报销比例。截至目前,已有30位村民拿到了报销款。村民们觉得“出一点小钱参加医疗互助,没牛病最好,就当帮了大家;牛病了自己就能多一道保障”。也有的村民认为“也就是一年少抽l包香烟,住院了,最少能报300元,多的能报几万块,还不限次数”。作为村第一书记,我既当宣传员、又当管理员,走村入户进行宣传、引导、推动、示范,村民们也由开始的“没听说”“不接受”,到中期的“试试看”,再到后期的“没想到”“真的好”,打心眼里感觉这是真心真意为村民办的实事好事,真正造福百姓。该项目在全村的推广实施,有效减轻了村民大病医疗负担,大幅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概率,成为村民实实在在的“第二医保”。2019年12月,《探索村级医疗互助模式,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在全省创新创优项目评选中获得优异成绩,得到与会专家和评委的高度评价。
三
从接到组织通知开始,我就做好了扎根农村、吃苦耐劳的打算,不过还是遇到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压力和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生活7年,他将接受农村牛活的磨练概括为“五关”,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生活关、思想关。经过近两年的扶贫牛活,我也相继经历了“四关”。
一是语言关。我是浙江人,刚去涟水时,当地方言基本听不懂,3个月后,才能听懂一部分。这无形中给扶贫工作增加了很多阻力和难度。
二是业务关。隔行如隔山,我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农业农村情况不熟悉,很多政策不了解,起初都不知如何开展扶贫工作。比如农业专业名词:流转土地,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稻麦种植,食用菌技术等;农村方面:村“两委”,村书记、村长的收入差距,四大员到三大员,村会计的作用,建档立卡户,低保户,贫困户;扶贫方面:产业扶贫,扶志扶智,村级医疗互助,招商引资等,这些工作都是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才熟练起来的。
三是生活关。住在麻垛乡政府里,一到晚上,小院子里基本没有人,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麻垛居委会就一个十字路口,两三条小马路,晚上路灯昏暗,与南京夜晚的灯火辉煌形成巨大反差。乡里生活条件差,蚊蝇多,经常停水,洗澡没热水。居无定所,涟水酒店条件也很差,每次去住都更换房问,隔音差,被褥没阳光晾晒有味道,衣服换洗从来没有阳光晾干。
来回奔波,交通是个大问题。县里到镇上开车1个小时、坐农村巴士1.5个小时;镇里到村里开车20分钟、坐公交车1个小时;县里回南京家里,坐大巴路上将近5个小时。
四是家庭关。驻村扶贫后,家里事情都指望不上我。这是我对家人最大的愧疚。
2017年底开始,岳母患上直肠癌,手术后,发现又转移成肺癌,几个月后再次住院手术,紧接着十多次的放化疗,原本麻利能干的岳母已没有能力再帮我们。2018年春节后,浙江的老母亲突患脑溢血,住院1个多月,我也没能回去探望。在两位老人身患重病,正在治疗的时候,组织征询我到涟水扶贫、到皋层挂职的意见,我明知此时家庭离不开我,但我没有过多犹豫、没有向组织汇报家中的困难,义无反顾地奔赴扶贫一线。
2018年11月,妻子还没有从她妈妈患癌症的阴影中走出来,自己又查出甲状腺恶性肿瘤。这个消息就如晴天霹雳,痛击我的胸膛。那段时问,妻子每次给我打电话,总是哽咽着问我:“老吕,我会不会死啊?我好害怕,女儿和儿子还这么小,如果我走了,谁来辅导女儿作业,谁来带儿子睡觉,谁来陪伴你到老?”接下来到手术前的一个多月时问,妻子几乎每天都哭,都问我同样的问题,她的精神到了崩潰的边缘。
而此时我在涟水,刚好乡镇优化合并,熟悉的镇领导调整,招商引资的蔬菜大棚种植大户此刻突然选择撤离,已经签订的合同成了一纸空文,新的增收项目还没有选定,真是到了“前方大事未定、后方忧困无依”的境地,从未有过的无助、迷茫和压力笼罩着我,朐闷难忍、心率失常、夜不能寐,后经确诊得了心脏室性心动过速,几次差点要晕倒。现在在涟水工作,我身上都带着常备药应急。但我一想到帮扶任务还没有完成,想到我可是家里的顶梁柱,我就告诫自己,我要挺住,一定要挺住。
转业前在贵阳部队工作,两地分居,女儿没怎么带,现在和我都不亲,心里一直觉得亏欠女儿,本想小儿子出生后,一定要好好陪伴,从小培养感情,没想却又去扶贫,想法再次落空。去年9月起,儿子开始上幼儿园,两个孩子都需要接送,真是苦了我妻子。儿子刚上幼儿园,经常生病,经常要去医院看病,妻子经常要请假,医院里人山人海,一去就是半天。女儿学习成绩不好,刚好又到了叛逆期,晚上妻子辅导作业,两人经常吵架。
就两个多月前的一个晚上,深夜11点,两人又吵架,女儿突然夺门而出,一会儿就找不到了,妻子急得团团转,给我打电话。我第一时问给小区门口保安打电话,查监控,发现女儿已经出了小区。妻子告诉我,女儿跑出家时手上带着手机,但是她打不通。我尝试给女儿打手机试试,响了一阵后接了,我非常小心翼翼地温柔地叫了一声女儿的小名,生怕触动到了她反感的神经,“女儿,你在哪里啊?”“在天桥上。”“赶紧回家,外面不安全,被坏人带走了,爸爸就真找不到你了,你手机不要挂,现在就往回家走。”此刻,我第一时问用扶贫队友手机打通了妻子电话,告诉妻子女儿在哪里。
我总是劝慰妻子,对女儿学习上要适当宽容一点,不要老是着急上火。女儿只要我在家,从来不敢与妈妈造次,但只要我不在家,就经常与妈妈发牛争吵。自从妻子甲状腺切除后,情绪总是控制不住,我现在都要让着她。但是,我去涟水扶贫,妻子很支持,从来不埋怨我,还总是鼓励我,怕我不安心扶贫。
四
今天,当我看到街南村的各项帮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看到街南村一年多来可喜的变化,工作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和拥护,没有辜负后方单位和工作队领导、同事的期望,我深感欣慰,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通过扶贫,我对农村、农业、农民有了更多的认识、更深的情结,对皋层党委、政府有了更加客观真实的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就是一个农民。最重要的,我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追溯到祖上三代,我们都是农民。我们共产党人就是从农村包围城市夺取了政权。农民是我们传承的根脉,农村是我们起家的本源,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了我们的根本和初心。同时,我对基层特别是对苏北农村和乡镇一级党政机关的真实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真实的了解。涟水县委书记王向红说,上面有千把刀,都往基层砍;上面有万斤锤,都往皋层压。这也许就是基层比较真实的写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接地气,做事更加务实,不再站着说话不腰疼,不再想当然不顾基层实际;而是要多体谅基层的难处,多为基层解难事、办实事,多为基层减压减负。
通过扶贫,我更加坚定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2014年3月7日,全国两会期问,习近平总书记曾动情地说,“我这个人是有农村情结的。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真正地为他们办实事,否则,我们的良知在哪里啊!”他还曾在不同场合说,“在梁家河7年插队牛活,培养出了我一个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我们奋斗的目的就是要让群众过上幸福的牛活。在以后工作中,时刻要想到多为人民做实事,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要设身处地、想方设法解决好,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过扶贫,我对扶贫有了更高站位、更深认识、更浓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牛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党的意志,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能不能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要看贫困地区的老乡能不能脱贫,这是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最短的那一块短板。我们扶贫干部要做的,就是要把这块最短的短板补上、补高、补齐,并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扶贫永远在路上,解决相对贫困,推动乡村振兴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后续的扶贫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要把总理故乡建设好”的嘱托、“要帮扶涟水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使命,更加努力做好各项帮扶工作,继续推动街南村整村搬迁、集中居住,早日让街南村百姓过上更加美好、更高层次的小康生活。
1973年,周恩來回延安在接见知青时说:“延安现在还很艰苦,但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锻炼人。年轻的时候,吃一点苦,有一段和人民群众同甘一共苦的经历,一辈子受益啊!”我在涟水这个偏远、相对贫困的小村庄里,和村里镇里的老百姓同甘共苦,虽然只有2年时间,但必将让我终身受益。
(责任编辑:贾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