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棒球改变的童年
2020-09-09范颖华
范颖华
全民抗疫的日子里,北京东六环边,通州区徐辛庄村附近的居民们每天隔着围墙依然能感受到小运动员们训练时的热情。
围墙内,便是强棒爱心天使队的棒球训练基地。在这里,40多名孩子每天怀揣着梦想刻苦训练。他们中最小的只有7岁,分别来自四川大凉山、云南、新疆等地,分属彝族、回族等不同民族。但是,当他们走到了一起,便只有一个目标:打赢每一场比赛。
曾经的“问题少年”
强棒爱心天使队是由中国棒球国家队前队长孙岭峰于2015年创建的少年公益棒球队。在爱心人士的资助下,这些孩子从零基础开始学棒球,短短几年已在国内外屡创佳绩。
生于1978年的孙岭峰是棒球名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世界棒球经典赛(WBC)上,孙岭峰和队友两胜世界棒球强队中国台湾,写下辉煌一页。
退役以后,孙岭峰当过江苏省棒球队主教练,目前还担任北京棒球协会副会长,事业从未离开过棒球。但是,成立一支爱心棒球队来培养出身贫寒的孩子始终是孙岭峰的心愿。
身为北京丰台人的孙岭峰自称小时候是个“问题少年”,如果不是师父当年谆谆教诲,将他带上棒球之路,人生说不定已是另外一幅光景。
顽皮的孙岭峰幼时学的是摔跤。小学二年级时,七岁的孙岭峰被前来学校挑苗子的原国家队教练张锦新看中。“当时,我在我们班跑步都进不了前三名。”孙岭峰至今不清楚,师父怎么就从全校三百多个孩子里一眼相中了自己。张锦新告诉他,棒球打得好可以出国。就这样,抱着 “先跟着玩儿”的心态,孙岭峰与棒球结缘。
小学毕业时,平时一起训练的队友们全被保送到北大附中等好学校,唯独落下了孙岭峰。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不仅没有脱颖而出,反而成为了最差的那一个。
师父张锦新又给了他一个机会:去体校打棒球。孙岭峰从此开始玩命练习,每天与一群比自己高一头的高中、大学队员一起训练。一年后,他的水平已远超同龄人。
1994年,孙岭峰加入北京猛虎队,4年后进入国家棒球队。1999年,在韩国举办的亚洲杯棒球赛上,孙岭峰一举夺得“亚洲盗垒王”称号。
棒球改变人生
退役创业后,孙岭峰多次去大凉山等贫困地区考察,接触到许多贫寒和困境中的孩子,他觉得有可能也有必要用棒球这一体面的运动去改变他们的命运。
反观自己的职业生涯,孙岭峰觉得棒球是最不需要先天体能和身体素质的运动,只要有足够的热爱、坚忍和目标感,就一定能够成功。这也是他对这群孩子的信心所在——他们大多来自贫困山区,之前听都没听说过棒球。
孙岭峰对中国未来 “棒球人口”的增长非常有信心。他觉得,棒球运动一定会在中国普及起来,火起来。
“在足球、篮球、棒球、橄榄球、冰球全球五大体育项目中,棒球是最适合亚洲人的运动。”孙岭峰向《中国慈善家》介绍,全世界把棒球运动作为“国球”的四个国家和地区里,除美国之外,东亚占了三个: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亚洲的棒球爱好者中,日本有7000万人,韩国1500万人,台湾地区有600万人。
孙岭峰表示,经过几年的专业训练,这些孩子一定能在亚洲拿名次,取得好成绩。目前已有的比赛成绩已经证明了這一点。2018年,强棒爱心天使队作为亚太区唯一一支代表队,受邀参加PONY世界大赛11岁以下 Bronco组决赛,荣获第七名;2019年,在第三届海峡两岸棒球联赛总决赛上,强棒爱心天使队取得了U10组(10岁以下)大陆队积分第一名并包揽了所有个人奖。
“通过这些孩子的成长和人生改变,影响的将不止是个人命运和一个家庭。到那时,整个社会也会对棒球运动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孙岭峰满怀期待。
远大前程与现实困境
在这支特殊的少年棒球队里,有来自大凉山失去父母的孤儿,也有像孙教练一样曾经的“问题少年”。
来自大凉山的9岁女孩尔西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弟弟、妹妹。父亲瘫痪在床,家庭重担都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10岁的小博来自河北张家口,父母和奶奶先后去世后,家里的户口本上只剩下他一个人的名字。来棒球队之前,他一直跟着生活贫寒的姑姑拾荒,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多捡几个矿泉水瓶。
类似的情况,不一而足。
孙岭峰已经为这群孩子想好了未来和出路:成绩拔尖的可以进入国家队服役打比赛,走上赛手生涯的巅峰;剩余的孩子则可以通过个人成长将棒球作为终身职业,将来到各职业俱乐部当教练,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过不了几年,孩子们甚至可以凭借棒球特长上大学。
孙岭峰还设想,这批孩子成材后,他们中间那些有了荣誉和成绩的运动员、球星和教练,可以再将自己的收入、收益拿出来一部分反哺回基金会,让后续者和更多的孩子受益。
前景是美好的,但眼前,他们还有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
棒球训练和比赛成本不菲,仅仅一套球服等设备就好几千元。此外,这群孩子的生活费用、学习费用都需要钱。
几年下来,过去只用关心专业训练和比赛的孙岭峰不得不去四处寻求更多公益爱心人士的帮助。“训练打比赛不怕,但为棒球队募款就是一个技术活了。”现在的孙岭峰不得不四处为棒球队公益“化缘”。
孙岭峰当年的启蒙老师、年届七十的前国家队教练张锦新也来到基地,不要一分钱的酬劳,义务给孩子们当教练。与此同时,孙岭峰的师兄弟们也都前来相助。
随着北京的城市改造,过去的爱心棒球基地无奈需要搬迁。几经周折,北京东六环,通州区徐辛庄一处废弃厂房成了棒球队的新基地。
在新家,懂事的小队员们与孙岭峰等教练、生活老师一起搬砖、砌墙、刷油漆,让新基地能够尽早投入训练和学习。现在,小球员们拥有男女宿舍、男女浴室,还有标准的室内外训练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棒球基地实行全封闭训练,谢绝任何参观访问。过去,赛场上每周末都有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互动活动,热闹非凡,现在,基地每天只剩下小队员们坚持训练的身影。
疫情期间高强度、不间断的训练让队员们尤其是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女队飞速进步。孙岭峰觉得,疫情过后,这支国内唯一的少年女子棒球队一定会让大家耳目一新。他和小队员们都期待着疫情的早日结束,让能打比赛、拿名次的这一天早点到来。
怀揣理想的棒球男孩。
孙岭峰教练与来自大凉山的小队员刷日阿牛。
接发球训练。
基地的条件虽然艰苦,但训练中的孩子们热情高涨。
左图:课间休息,小队员倒立放松。
右上图:过去的孤儿、失依儿童,在这里找到新家和未来的人生理想。
右下图:教练组织男女队做游戏,女队员为队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