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在线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2020-09-09吴薇姚蕊
吴薇 姚蕊
摘要: 通过调查某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对在线课程师生互动的满意度发现:学生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呈现出女大学生高于男大学生、大一大三年级高于大二大四年级、人文社会学科高于自然学科、成绩好的学生高于成绩稍差学生、专业课高于选修课与公共课的特征;学生特质、教师特质和教学环境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影响。为提升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高校应加强在线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教师应强化在线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学生则应树立良好学习态度、提升学习动机。
关键词: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本科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20)04-0095-10
师生之间的联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如何看待教师的课堂教学,影响着其对该学科的兴趣程度以及他们的学业成就。在教学过程中,沟通起着重要作用,师生之间的关系通过知识、思想文化层面的沟通与交流得以建立与延续。积极的互动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推动课堂教学的开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本科教学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基础性地位[1],本科教学的开展与实施成效一直是高等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关注的热点主题。课堂作为本科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情况对于衡量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成效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互联网+教育、在线教育的发展,教学方式逐渐从线下走向线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和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学生们对在线教学师生互动是否满意,不同类型院校的学生对师生互动的满意度是否不同,哪些因素会影响在线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随着在线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这些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规模的在线教学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契机。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聚焦于在线课堂师生互动这一主题,具体探讨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对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以及影响师生互动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一、文献综述
学校作为一个微型社会,其运行与发展主要依靠两种角色,即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两者的存在与发展在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学者依据不同的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师生互动的内涵进行界定。佐斌认为师生互动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师生互动是指在任何场景下,师生之间会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狭义的师生互动则将教师与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作用与影响限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2]。叶子和庞丽娟认为,师生互动是在教师与学生不断交互、连续循环的过程中产生的[3]。在佐斌的狭义师生互动概念基础上,本文认为,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发挥个人特质,引导其教学与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对师生双方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有关师生互动相关文献讨论中,学者们更多地专注于传统课堂师生互动,对于在线课堂师生互动的讨论较少,且研究主要关注基础教育课堂,缺少对高等教育领域师生互动的探讨。然而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师生互动不仅仅局限于面对面式的传统课堂,也发生在在线课堂中,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了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在师生互动类型方面,国际远程教育专家迈克尔·穆尔教授认为,在线学习互动包括“学习者与学习内容”“学习者与教学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三种类型的互动[4]。丹·布希尼克等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四种师生互动类型,即“学习者与学习系统”的互动[5]。在互动内容层面,王建峰认为师生互动就是双方在知识习得、能力培养、情感熏陶和价值建立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反应[6]。从结构来看,弗拉西达斯等人对在线学习中的互动情境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提炼出了在线课堂师生互动的分析框架。他们认为在线课程互动是处在一定的情境中,该情境包含内容、技术、教师哲学、制度政策等[7]。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范围的在线教学为在线课堂师生互动相关研究提供良好机会。焦建利等人对我国各地区采用的四种典型在线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从师生互动角度来看,网络在线课程学习模式、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和电视空中课堂模式由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时间的异步性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异等问题,导致在线课堂中师生互动水平一般或较弱,而在网络直播教学模式中,由于直播式实时课堂更容易营造真实的课堂氛围,师生互动水平较强[8]。王东东等对疫情期间在线课堂平台选择和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并从不同主体角度对在线教学情况进行调研。结果发现,由于教师在线教学经验的缺失,教师不知道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在线课堂互动,因而教师对待在线教学虽然态度积极但存在焦虑情绪,而学生由于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在线课堂师生互动参与度呈现明显的城乡和年级差异[9](P12-18)。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师生互动的满意度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相关[10]。在探讨影响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的过程中,学者们逐渐聚焦到教师特质、学生特质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并认为三大因素决定着课堂教学成功与否[11]。在学生主体角度,穆尔将学生满意度定义为学生在在线学习中收获的成功和良好的体验,好的学习体验会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也是影响课堂互动的重要因素,强烈的学习驱动力会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课堂互动[12]。除了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动机外,学生在在线学习过程中还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大的责任,即学生需要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南希·奥汉隆表示,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人认为在线学习自由灵活,能够较快适应在线课堂学习,课堂参与度也较高。而对于没有制定适当的自我调节策略的学生可能会发现在线课程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不愿参与课堂,对在线学习满意度降低甚至放弃该课程[13]。在教师因素角度,胡勇等人在学生在线学习成效的实证研究中发现,教师的教学态度会影响在线课堂学习成效。对于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疑惑与困难能够及时给予解答与帮助的教师,能够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促进其学习动机,从而增强其与教师互动的意愿和师生互动的满意度[14]。此外,教师教学计划、课程设计、课堂组织和教学技能的展现,也会显著影响学生对在线课程学习的满意度[15]。除学生与教師两大主体因素会影响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外,教学环境在师生互动中的外部保障作用同样不容忽视。课堂学习环境与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学习关系密切,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更能够刺激学生学习认知与情感,提高其课堂参与意识[16]。网络平台的稳定性也可能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产生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范围的网络教学、大规模的用户访问可能导致教学平台超出负载能力,在线课堂频繁出现卡顿和掉线的问题,影响了师生之间互动效果,降低了学生在线学习的体验感。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网络的未普及性和不稳定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也受到影响[9](p12-18)。
当前在线课堂师生互动的相关研究中,学者们多是将师生交互作为影响在线课堂学生学习体验的一个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缺少对师生互动及其满意度的针对性的、系统性的研究。本文以研究型大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统计分析,试图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与材料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包括性别、所在院校、年级、专业、学习成绩;第二部分为在线课堂师生互动现状调查,包括学生在线学习时长、在线学习体验、互动意愿、互动频率、互动内容与方式、互动满意度;第三部分为师生互动满意度影响因素调查,该部分借鉴了诺曼·吉丹和维克多·洛维尔等人编制的师生互动量表[17],共49个题目,分为学生特质和教师特质两部分内容。其中,学生特质包括如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学习成效、学生学习动机、学生互动态度;教师特质包括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语义分析、教师互动风格、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除学生和教师因素外,已有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指出,教学环境也会对课堂教学质量和师生互动满意度产生影响。为此,问卷增加了“教学环境”部分题目,试图了解网络环境、学习设备和同伴学习氛围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使研究更加全面。最后,研究还设计了主观题“你对疫情期间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有何建议与期待”,用于弥补问卷可能未涉及到的因素。除基本信息部分,问卷题目均为量表题,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经检验,KMO值为0.818,Bartletts球形检验达到显著(P<0.001), 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二)数据收集与样本说明
本研究以某研究型大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该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为典型的研究型大学。调查依托问卷星平台向该校不同年级本科生发放电子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共收到658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546份,调查者的个体情况见表1。
(三)研究问题与分析方法
围绕“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如何?”这一问题,结合已有文献,本文尝试提出以下假设: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学习成绩和在线课程类型会对学生对师生互动的满意度产生影响;学生特质、教师特质和环境因素会影响本科生对于在线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基于此,本研究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首先,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了解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对于在线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现状以及不同背景学生在师生互动满意度上的差异;其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课堂师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进行推断性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现状
通过对本科生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进行调查(如图1所示),7.9%的学生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非常满意,39.06%的学生表示满意,45.29%的学生表示一般,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同学分别占6.38%和1.37%。整体来看,对在线教学中师生互动表示满意和表示一般的学生所占比例几乎持平,表明在线课堂师生互动仍有提升空间。
对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学习成绩以及在线课程类型等基本信息进行考察,并与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进行交叉分析,可以得出如表2所示结果。基于分析结果,本研究将通过计算不同特征学生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之和,探究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在各基本信息变量上的差异。
1.不同性别学生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的差异
相较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更高。原因可能是女学生与男学生相比,性格更加敏感,在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性更强,在课堂中互动意愿更高。此外,在线学习环境中,女学生不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如网络游戏等的影响,在线课堂中学习投入度更高,通过与教师互动带来的效能感更高,因此可能导致女学生对于在线课堂师生互动较为满意。
2.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的差异
相较于大二和大四年级学生,大一和大三学生对在线课堂互动活动更为满意。原因可能是,大一的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对学习和生活积极乐观、充满希望,并且在此之前大多数新生没有接触过网络课程,疫情期间的在线课程学习对于大一学生来说是全新尝试,因此他们在线学习热情更为高涨,更加愿意进行课堂互动。而大二学生在一年的学习后,随着课程数量和难度的增加,可能会出现学习倦怠。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随着课堂学习主动性、学习投入度下降,大二学生对于课程师生互动满意程度较低。大三学生在经历了迷茫时期后,心理更加成熟,对学习更加具有目标性,升学和工作的动力将会激励大三学生获取知识,参与课堂,因而其师生互动满意度较高。
3.不同专业学生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的差异
将专业按照学科属性分为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对师生互动的满意度整体高于自然科学类专业。原因可能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以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历史文化为主要任务,对于同一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课堂互动度高。并且师生通常是通过课堂讨论与交流来进行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受空间影响较小,因此疫情对人文社科类专业课堂互动的影响较小。而自然科学类以研究自然现象为主要任务,实践性、操作性强,许多课程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实验的方式开展。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缺失导致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无法进行,对学生参与课堂、与教师进行互动产生了影响。
4.不同学习成绩学生对在线课堂互动满意度的差异
学习成绩为优秀和良好的学生,互动滿意度高于成绩为合格或不合格的学生。该情况可能说明,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更为积极,即使是在线课堂中,也能够主动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学习主动性受疫情影响较小。而由于师生互动的双向性,可能会导致教师对发言积极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成就感得以提升,因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可能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较高。
5.不同类型在线课程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的差异
不同类型课程的满意度的排序为:专业课>选修课>公共课。相较于在线选修课与公共课,专业课程中学生对于师生互动的满意度更高。原因可能为:一是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多是学生所在学院教师,学生与教师的熟悉度、了解度更高,师生联系更为紧密。因此,师生互动受在线课程的影响较小。二是学生对不同类型课程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导致其在不同类型课程中具有不同表现。专业课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更为密切,因此学生更加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满意度也会随之提高。
(二)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支持,师生互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除了阐明学习方法外,互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并成为学生成长的关键[18]。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学生实现学术、社交、情感发展和同伴互动的关键社会过程[19]。在线课堂在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有别于传统课堂,进而在线课堂与传统课堂在师生互动方面也不尽相同。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本研究试图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影响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模型因变量为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控制变量为性别、年级、专业、学习成绩、在线课程类型。自变量由学生特质因素、教师特质因素和教学环境因素三个维度组成。其中,学生特质包括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内在学习动机和外在学习动机;教师特质因素包括教学风格与教学态度;环境因素包括在线课堂学习设备和学习氛围。变量的设定和详细描述见表3。
通过绘制部分回归散点图和学生化残差与预测值的散点图,可以判断研究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已验证研究观测值之间相互独立(Durbin-Watson检验值为2.013),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VIF值均小于3),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27.20,P<0.001,调整后R2=0.27)。纳入回归模型的4个自变量和4个控制变量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4。
1. 学生特质影响下的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
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能够内在推动学生课堂参与,推动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20]。Deci和Ryan(1985)的自我决定理论把动机区分为内在和外在动机[21]。内在动机驱动下的学生往往是为了获取知识、提升自己而学习,而外在动机驱动下的学生则是将学习当作实现其某一外部目的的手段。
本研究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将在线课堂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行为的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如“积极进行在线课堂互动能够加深我对知识的掌握”),和外在动机(如“积极进行在线课堂互动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与表扬”)。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内在、外在学习动机均会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产生影响。其中,内在动机B=0.239,P<0.001,内在动机对多元回归方程的贡献率为23.9%;外在动机B=0.097, P<0.05,外在动机对多元回归方程的贡献率为9.7%。与外在动机相比,内在学习动机对互动满意度的影响更大。这表明,在在线课程的学习中,学习动机越强的学生对师生互动满意度越高,更多的学生是在内在学习动机的推动下与教师进行互动。该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22]。外在动机是受到外部因素的某种诱惑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当达成某一目的后,外在学习动机可能消退,因而外在动机只能在特定时期、特定目的下对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意愿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持久。而内在动机来源于学生内心对学习、对课堂参与和师生互动的强烈意愿,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和知识本身的深深认同感,不会因时间、目的的变化而削减。在线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依赖于学生强烈的内在动机。因此,具有内在动机的学生在课堂能够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与教师互动,对互动的满意度也较高。
2. 教师特质影响下的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了教师个体稳定的教学品质和教学风貌,教师教学态度也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3]。由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可知,教学风格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教学风格”B=0.145,P<0.01,教学风格变量对多元回归模型的贡献率为14.5%;根据王坤庆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分类,本研究将教学风格分为理智型、情感型、幽默型、技巧型和自然型[24]。理智型和技巧型的教学风格主要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治学严谨,通过理性思考、逻辑推理以及熟练的教学技能等方式掌控教学过程。情感型的教学风格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热情饱满、情绪高涨,期望用自己高亢的情绪带动学生,与学生产生共鸣。幽默型风格的教师在课堂中往往使用生动形象、轻松幽默的话语来调动课堂氛围。自然型的教学风格指教师在课堂中行为举止得当,使学生感觉自然舒服。
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哪种类型的教学风格更能促进与教师互动”的选择分别为理智型(19.76%)、情感型(11.55%)、幽默型(50%)、技巧型(6.69%)和自然型(12.01%)。有一半的被调查者更加倾向于幽默型的教学风格,即当教师营造出轻松幽默的在线课堂教学氛围时,学生更加愿意与之互动,师生互动的满意度越高。这可能是因为幽默型的教师往往能够通过幽默生动的话语为学生制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幽默型的在线课堂能够在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与之互动。
3. 教学环境影响下的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
与线下教学不同,线上教学需要稳定、优质的网络平台与设备提供教学支持。庞大的学生在线学习数量和在线课程数量对在线教育软件设备带来了严峻考验。访问量的暴增可能会使在线教学平台无法及时作出准备,进而出现软件崩溃现象,许多老师不得不辗转于多個在线教育软件开展教学。在线教学中,老师被迫做起了“主播”,要想创造良好的教学成效并得到学生的“打赏”,离不开良好在线学习设备的支持。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可知,学习设备对于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B=0.164,P<0.001,“学习设备”因素对回归方程的整体贡献率为16.4%。已有研究验证了混合式课堂教学中学生维度、教师维度、课程维度和技术维度是影响学习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其中技术维度包括教学平台、教学设备和学习氛围等,会影响课堂学习成效[25]。调查中,在被问到“在线课堂中学习设备、软件等硬件设施是否对师生互动产生影响”时,76.74%的调查者对此表示肯定,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学习设备对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即良好的教学设备容易提升学生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因此,构建良好的在线课程平台、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以及平稳的网络和学习软件的运行,是在线课程中良好师生互动的必要条件,也是提升师生互动满意度和学生教学满意度的前提与基础。
四、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主要结论
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对师生互动的满意度以及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得出如下结论:
1.本科生对疫情期间在线课堂中与教师的互动情况整体表示满意,但是满意度在不同年级、专业和不同成绩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一、三年级的学生更愿意与教师互动,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满意度更高。同样,相较于自然科学专业的本科生,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本科生在线课堂参与度更高,进而影响了其对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满意。而学习成绩的好坏也不同程度地预示着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满意程度,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高。
2.学生特质、教师特质和环境因素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的满意度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师生互动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内在、外在学习动机均会影响学生在线课堂的参与度,具有较强学习驱动力的学生在线课堂参与度更高,对师生之间的互动更满意;幽默型的教学风格,会激发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意愿,进而影响互动满意度;学习设备对学生在线学习和师生互动满意度存在显著影响,疫情期间学习设备和网络环境的问题影响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二)启示与建议
1.高校需加强在线教学平台建设,为有效在线教学提供质量保障
在线教学以其开放性、共享性和随时性的特点与优势,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形态。尽管在线教育打破了大学物理上的围墙,但是学校仍是教师教学的有力支持与重要保障。特别是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国家迅速组织37家基础好、实力强的在线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帮助各高校开设了共4.1万门慕课和其它类型在线课程,在线学习人数达到11.8亿人次,有力地保障了高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在线教学。然而庞大的在线教学规模和使用量为在线教学平台的运行带来了极大考验。教学平台的卡顿、中断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得不辗转于多个教学平台开展教学。2019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双万计划”,明确提出到2021年完成4 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6 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 500门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的建设认定工作,这也导致部分高校的在线课程建设主要以认定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为导向。经过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在线课程的建设应更加注重课程的普及性,在加强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的同时,也应在高校范围内推动在线课程的全面开展。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对教师进行在线课堂教学的培训工作。在本次疫情之前,一部分教师没有网络教学经历,导致其课程设备使用、操作不熟练,容易出现失误,影响教学质量。
2. 教师应强化在线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提升课程互动魅力
良好的在线课堂离不开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一大因素。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学习水平和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26]。由于传播媒介、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方式也会产生变化。本次调查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在线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师生互动的内容与方式几乎没有差异。上课点名提问回答问题仍然是在线课堂中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当被问道“你对在线课堂师生互动有何期待与建议”时,在互动设计方面,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多设计教学互动环节,调动课堂氛围,并且能够增加线上答疑环节,询问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动态,鼓励学生及时反馈想法与困惑。此外,部分学生表示单纯的播放课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希望教师能够将课件与板书相结合。在互动内容方面,学生希望教师将专业知识与当前热点话题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讨论兴趣。同时,部分学生也希望教师能够更加热情饱满地投入教学中,吸引学生进行互动。通过调查学生的反馈可知,教师对课堂互动内容、方式的组织与设计,以及教师个人教学风格魅力的展现对于课堂中师生互动具有重要影响。
3. 学生应树立良好学习态度,加强自主学习,提升在线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也表明,学习态度与动机对学习成绩具有显著影响。在本调查中,41%的学生表示对在线学习持喜爱态度,且具有一定的师生互动意愿。但是也有47%的同学表示,自己对待在线学习的态度一般,既没有特别喜欢,也没有特别反感。学习态度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与教师的互动。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在线课堂中无法保持专注的学习状态,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课程中会“另起炉灶”做其他无关的事。这一现象印证了学习态度与动机对学生学习和师生互动意愿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当前在线课堂中学生仍然缺乏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而对于学生自身来说,也应主动摆脱懒散、随意的学习习惯与态度,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在在线课堂中做到有规划、有动力地学习和参与师生互动,在能够自愿、自律地管理自己的学习,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20-06-02]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2] 佐斌.师生互动论[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4-236.
[3] 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03):30-34.
[4] Moore,M.G.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89(02):1-6.
[5] Bouhnik D,Marcus T.Interaction in Distance-
Learning Course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03):299-305.
[6] 王建峰.师生互动理论及其现实有效性问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06):75-77.
[7] Vrasidas C.,Mcisaac M.S.Factors Influencing Interaction in an Online course[J].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99(03):22-36.
[8] 焦建利,周晓清,陈泽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課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OL].中国电化教育,2020(03):106-113
[9] 王冬冬,王怀波,张伟,等.“停课不停学”时期的在线教学研究——基于全国范围内的33240份网络问卷调研[J].现代教育技术,2020(03):12-18.
[10] 彭美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10(07):17-19.
[11] Che Ahmad,C.N,Osman,K & Halim,L.The Establishment of Physical Aspects of Science Laboratory Environment Inventory (PSLEI)[J].Journal of Turkish Science Education,2014(02):123-136.
[12] Moore J.C.A Synthesis of Sloan-C Effective Practices[J].Journal of 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s,2008,12(3):91-115.
[13] OHanlon,N.Development,Delivery,and Outcomes of a Distance Course for New College Students[J].Library Trends,2001(50): 8-27.
[14] 胡勇,赵凤梅.在线学习成效的理论分析模型及测量[J].电化教育研究,2015(10):37-45.
[15] 江毓君,白雪梅,伍文臣等.在线学习体验影响因素结构关系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01):27-36.
[16] Fraser,B.J.Research on Classroom and School Climate,in D.Gabel(eds)[A].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C].New York: Macmillan,1994:493-541.
[17] Giddan N S,Lovell V R,Hatton H J M.A Scale to Measur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1968(03):52-58.
[18] Bernstein-Yamashiro B.,Noam G.G.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A Growing Field of Study[J].New Directions for Youth Development,2013(137):15-26.
[19] Rutter,M.,& Maughan,B.School Effectiveness Findings 1979-2002[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2002(06):451-475.
[20] Skinner E.A.,Belmont M.J.Motivation in the Classroom: Reciprocal Effects of Teacher Behavior and Student Engagement Across the School Year[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3(04):571-581.
[21] Deci,E.,R.Vallerand,L.Pelletier&R.Ryan.Motivation and Education: The Self-determination Perspective[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1(26):325-346.
[22] 于倩,刘金兰,赵远.大学生学习动机对学习参与及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100-106.
[23] 姚利民,曹霞,黄书真.高校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77-81.
[24] 王坤庆.关于大学教师课堂教学风格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61-64.
[25] 李宝,张文兰,张思琦等.混合式学习中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模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6(01):69-75.
[26] Perry, R.,Smart, J.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An Evidence-Based Perspective[M],The Netherlands:Springer, 2007:93-129.
Satisfac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Undergraduate Online Classroom
WU Wei YAO Rui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satisfaction of undergraduates with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s in online class in research university shows that female students are more satisfied than male students, freshman and juniors than sophomores and senior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an natural subjects, students with good grades than students with low scores, elective and public courses than compulsory courses.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teachers'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atisfaction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the online classroo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online classroom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hould strengthen online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mechanism,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online teaching design and organization ability, and students should establish good learning attitude and improve learning motivation.
Keywords: online courses;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satisfaction; undergraduates; influencing factors
(責任编辑 陈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