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短道速滑1000m滑行技术研究
2020-09-09刘晓东
刘晓东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法、专家咨询等方法对新疆短道速滑运动员1000m滑行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短道速滑运动员在1000m比赛中,取得理想比赛成绩的运动员普遍在第1圈超越次数最多,在第6圈超越次数最少,在第6圈之后,又会再次呈现出逐渐增多的态势。(2)在短道速滑1000m比赛的前半程,运动员滑行圈的时间表现为1/4赛最快,B组决赛最慢。在后半程,则为A组决赛最快,1/4赛最慢。(3)新疆短道速滑运动员在1000m比赛中,女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前7圈中的竞争激烈程度要比低于男子。并基于此分析了周期训练结合的安排中的要点问题。以期能够为新疆短道速滑技术训练工作的科学、高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疆 短道速滑 滑行技术 周期训练
中图分类号:G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7(b)-0046-03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video observation and expert consult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1000m taxiing technology of Xinjiang short track speed ska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In the 1000m race, Xinjiang short track speed skaters generally have the most times of surpassing in the first lap and the least times of surpassing in the sixth lap. After the sixth lap, they will show a gradually increasing trend again. (2)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1000m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competition, the time of the skater's circle is the fastest in 1/4 of the competition and the slowest in the final of group B. In the second half, it is the fastest in group a final and the slowest in 1/4. (3)In the 1000m race of Xinjiang short track speed skaters, the competition intensity of women's Short Track Speed Skaters in the first 7 laps is lower than that of men'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ey points in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mbination of periodic train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technical training.
Key Words: Xinjiang;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Taxiing technology; Cycle training
短道速滑作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近些年的竞争非常激烈,运动员在场上的位置变化也呈现出了更复杂、更多样的特征。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新疆短道速滑运动员1000m滑行技术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新疆速度滑冰、短道速滑项目教练员备战下一阶段的比赛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新疆短道速滑运动员1000m滑行技术。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以“短道速滑”“1000米滑行技术”等作为关键词,检索收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文献涉及1000m短道速滑技术训练、1000m短道速滑战术训练,以及1000m短道速滑技术特征等多个方面,并对上述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读。
1.2.2 专家咨询法
为了全面了解新疆省短道速滑运动员1000m滑行技术的特点和技术训练需求,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面向新疆短道速滑队教练员进行了咨询,咨询的问题主要涉及新疆短道速滑运动员1000m滑行技术的当前水平、技术特点、训练需求等几个主要方面。
1.2.3 录像观察法
对新疆短道速滑运动员1000m滑行的运动训练录像和比赛录像进行了观察,以更好地掌握研究所需资料。
2 研究结果
2.1 圈时间研究结果
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决赛通常分为A组和B组进行。其中,A组比赛最终会决出比赛的1~4名,B组比赛则会决出比赛的5~8名,因此,A组比赛相较于B组比赛而言,通常会更激烈。因此,在针对新疆短道速滑运动员1000m滑行技术进行研究时,为了更科学地统计运动员的各圈时间,就按照A组和B组分别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如下。
(1)新疆短道速滑运动员在1000m比赛中,最终取得理想比赛成绩的运动员有66%会在倒数第3圈开始就处于领先位置,并且这些运动员普遍在第1圈超越次数最多,在第6圈超越次数最少,在第6圈之后,这些表现优异的运动员的超越次数又会再次呈现出逐渐增多的态势。据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第1圈是运动员从静止状态过渡到高速滑行状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竞技水平高的运动员会更好、更快地完成从静止到高速滑行状态的转变,相应的超越次数也会比较多。而通过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滑行节奏进行研究之后则发现,第6圈通常是运动员改变滑行节奏的一个阶段,很多运动员会在第6圈开始加速,所以,在第6圈超越次数比较低,但在之后就会呈现出了逐渐增多的情况。
(2)通过观察新疆短道速滑运动员1000m比赛中的滑行节奏发现,在短道速滑1000m比赛的前半程,也就是第1~6圈这个阶段,运动员滑行圈的时间表现为1/4赛最快,B组决赛最慢。但是在比赛的后半程,运动员的时间表现则为A组决赛最快,1/4赛最慢。据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随着比赛进程的推进,在1000m比赛的前半程,运动员的时间付出增多,这样就使得自身的排位不断靠前。但是由于很多运动员在第6圈開始加速,滑行节奏加快,所以,很多运动员会在另外几段比赛中节省体力,以便于在最后比赛中能够有更多的体力储备进行冲刺超越。
(3)从性别角度进行分析时发现,新疆短道速滑运动员在1000m比赛中,女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前7圈中的竞争激烈程度要比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前7圈中的竞争积累程度低。女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在1000m比赛前半程的体能付出要低于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在1000m比赛前半程的体能付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对于女子短道速滑运动员而言,在前7圈中领先滑行时风阻比赛大,相应的体能消耗也比较大有关。
2.2 周期训练结合的安排
通过对新疆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全年训练计划和全年训练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全年训练通常可以分为三大阶段。(1)第一个阶段为体能储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指的是从每年4月份的准备期开始,到9月份早期上冰之前的这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的训练目的是夯实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基础,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以尽可能为后期的冰上专项训练做好体能储备。因此,这一阶段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也主要是以有氧训练、一般力量训练及专项力量训练为主。(2)第二个阶段为冰上专项训练阶段。冰上专项训练通常要持续6个月左右,在这个阶段运动员会开展高负荷、高强度的冰上训练活动。随着训练负荷和训练强度的增加,运动员通常会产生疲劳累加的情况。这种情况并不仅仅是某一次或者是某几次训练造成的,而是在一段时期内多因素疲劳效应的累积,必须要进行专门的放松恢复,否则必然会影响到运动员专项运动水平的顺利发挥,甚至有可能会造成身体能力发挥迟钝等问题。(3)放松恢复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地恢复运动员原有的身体状态和技能状态,例如:安排一定的陆地恢复性训练等。但是要注意在安排恢复性训练时,要将其放在周期的背景中去考虑和安排,尤其要注意考虑如何在连续冰上训练的情况下,进行充分有效的恢复,因此这一阶段的训练既是独立的一部分内容,同时也是与其他训练相融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训练内容,需要根据周期训练计划合理安排。
3 结语
短道速滑是冬奥会比赛的一个冲金点,一定要注意加深对短道速滑竞技比赛规律和运动训练的研究,不断提高运动员短道速滑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竞技水平。本文通过对新疆短道速滑运动员1000m滑行技术进行研究,总结了现阶段新疆短道速滑运动员1000m滑行技术的特点、训练模式、训练需求,以及周期训练结合的安排中的要点问题,以期能够为新疆短道速滑技术训练工作的科学、高效开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程丽华,王义.短道速滑运动员换项速度滑冰的优势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6,38(4):54-57.
[2] 陈文红.从冬奥会成绩看我国短道速滑的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33(4):18-22.
[3] 孟述,关亚军,董欣.索契冬奥会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与主要竞争对手技战术特征的比较[J].冰雪运动,2014,36(3):1-6,39.
[4] 徐冉.我国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兼项训练现状和发展前景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5] 张慧杰.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中肌氧及脑氧含量变化特征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7.
[6] 邱国荣,何本祥,闫洁.备战2022冬奥会2018—2019赛季短道速滑国家集训队队员伤病调查与分析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4899-4900.
[7] 卢卓.中韩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