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陵名医张简斋特色用药撷菁

2020-09-09李卫婷朱成英邹燕勤

江苏中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医案

朱 俊 李卫婷 朱成英 段 茜 王 钢 邹燕勤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博大肾科医院,江苏南京210004;2.南京市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07;3.江苏省中医院,邹燕勤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江苏南京210029)

张简斋先生是民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金陵医家,也是金陵医派的奠基人[1]。他博采众长,灵活应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理论,理、法、方、药丝丝入扣,对《温病条辨》等诸家学说研究透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一代名医邹云翔教授曾手录张简斋医案568篇,经其女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整理出版为《邹云翔手录孤本张简斋医案》一书[2]。我们通过精读简斋先生病案,深感先生遣方之精妙,其医案字数不多,言简意赅,用药平和,君、臣、佐、使配伍灵活,注重气机升降。简斋先生擅长使用药对,配伍精当;煎药也别具一格,有丸散包入煎剂,有煎汤代水煎药,还有丹剂、膏剂另服等多剂型给药。通过药物配伍及其特色煎煮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现将简斋先生特色用药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擅用药对,配伍精当

简斋先生的医案中可见许多配伍精当的药对,如:何左案(见图1),肺肾阴虚之咳嗽,治拟柔养疏化,处方中包含旋覆花配蛤壳、苏梗配桔梗、赤芍配白芍、杏仁配桃仁、桃仁配薏苡仁、半夏配寸冬、沙参配半夏、茯苓配茯神、川贝配浙贝等药对,共奏补肺益肾清肝、降气化痰止咳之效。药对配伍精当,药简力专,制短展长,相生相长。以下取8组简斋先生最常用药对略作分析。

图1 《邹云翔手录孤本张简斋医案》节选

1.1 羌活配防风 羌活辛、苦,温,能祛风除湿、宣痹通络,可祛外风,也善治伏风,以祛上半身筋骨间的风寒湿邪为佳。王好古云:“羌活气雄,治足太阳风湿相搏,头痛,肢节痛……乃却乱反正之主君药也。”防风为“风药中润剂”,可平息内风,还具有升清燥湿之功。两药相伍,共祛一身内外之风邪,且防风能增强羌活解表和祛风通络的作用[3]。羌活、防风是简斋先生临证常用药对,与不同方药配伍可治疗多种病症,充分发挥其疏风解表、通络胜湿之功。如:配柴胡、枳壳和解少阳,疏解气机,用于虚体伤风之发热[2]41、感冒[2]18;配桑枝、桑寄生疏化通络,用于风湿阻络之痹症[2]158;代替麻黄以开通玄府、淡渗利湿,用于风水相搏之水肿[2]255;佐升麻、柴胡以醒脾化湿、升阳助运,用于脾肾阳微之泄泻[2]110;合四物汤用于血虚肝旺之眩晕[2]76、头痛[2]21、癫证[2]268;合导痰汤用于风痰闭阻之痫证[2]106、胸痹[2]51。

1.2 寸冬拌法半夏 半夏辛温燥烈,燥湿健脾,和胃化痰降逆;麦冬甘苦微寒,质地清润,入肺胃两经,滋养肺胃之阴,兼清虚火。半夏虽燥,但拌麦冬则燥性减而降逆之性存,独取其善降肺胃虚逆之气;麦冬拌半夏则使麦冬滋而不腻,补而不滞。两者相配以甘缓辛,以燥制润,寒温并用,相互佐制,减轻副作用而提高疗效。如费伯雄所言:“半夏之性,用入温燥药中则燥,用入清润药中,则下气化痰,胃气开通,逆火自降。”简斋先生医案中常以半夏、麦冬与多种药物相配,治疗不同证型的肺系疾病,如:配沙参、玉竹清润阴液,用于肺胃阴虚之音哑[2]143;配白芍、甘草以甘平濡润之品养肝柔肝,治疗肝旺肺弱之咳血[2]221;配茯苓、茯神健脾化痰,培土生金,治疗肺肾不足,经治疗咳止后体虚未复,肌瘦纳少[2]224。简斋先生临床常用二陈汤调理杂病,在民国时期有“老二陈”之称,以麦冬加入二陈汤可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而不伤阴。

1.3 淡干姜拌北五味子 五味子酸收,可敛肺气而滋肾水,生津收汗,涩精止遗;干姜辛散温通,逐寒邪而发表温经,燥脾湿而止呕消痰。以淡干姜拌五味子,一收一散,一开一合,互制其短,而展其长,两者相配散寒蠲饮而无温燥之痹。简斋先生治咳嗽、咳喘等均会使用干姜配五味子,并配伍他药。如:肺肾气虚、寒饮内停证伍以桂枝汤[2]206、苓桂术甘汤[2]103温肺化饮,使肺气得以内守,寒邪得以散发,饮邪得以温化;肺肾阴虚证伍以沙参麦冬汤[2]275敛肺滋肾,有金水相生之妙。邹润安曰:“《伤寒论》中,凡遇咳者,总加五味子、干姜,义甚深奥,经云‘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是故咳虽肺病,而起源实主于脾,惟脾家所散上归之精不清,则肺家通调水道之令不肃……干姜温脾肺,是止咳之来路,来路清则咳之源绝矣;五味子使肺气下归于肾,是治咳之来路,来路清则咳肃降矣。”可见简斋先生临证用药综仲景之法,据古而不泥古。

1.4 蛤粉拌阿胶 蛤粉为蛤蜊等贝壳经煅制粉碎后的粉末,可清肺热,滋肾燥,降痰清火,止咳定喘,用于治疗咳嗽、胸痛、咯血等。与药物同制可祛除药物的腥味,增强疗效,称为“蛤粉炒”,主要用于烫制阿胶。《本经逢原》记有蛤粉“炒阿胶、鳔胶用之,以其味咸能发滞性也”。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作用,主治血虚萎黄、肺燥咳嗽、劳嗽咳血等。蛤粉拌阿胶可降低阿胶的黏滞性,制约其滋腻助湿之痹,发挥其有效作用[4]。两药合用,补肺体而润肺阴,纳气补血止血而润燥,简斋先生配以赤芍、白芍治疗肝旺肺弱之咳血[2]196;配以白芍、沙参治疗阴液未复、络脉失养之咳血[2]145;配以六味地黄丸治疗肺肾不足之咳血[2]215。

此外,简斋先生还灵活运用蛤粉拌青黛以清肝泻肺、化痰止咳,治疗肝旺肺弱之咳血[2]221;蛤粉拌地黄(炭)以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治疗气滞血瘀,屡愈屡发之咳血[2]190;桃仁拌阿胶以祛瘀生新、养血和血,治疗经闭、小腹胀疼拒按[2]232;蒲黄炭拌阿胶以活血化瘀、调经止血,治疗气阴大虚之崩漏[2]149。

1.5 白檀香/木香拌丹参 檀香是一种具有浓郁香味的木料,白檀香是檀香的一种,以“皮洁而色白”者为最优,含挥发油,气味芳香,具有调畅情志、镇静安神、疏肝和胃、宽胸理气、散寒止痛等功效,《本草备要》云其“调脾胃,利胸膈,为理气要药”。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本经逢原》认为:“木香气香味厚,不独沉而下降,盖能理胃以下气滞,乃三焦气分之药,兼入肺、脾、肝三经,能升降诸气。”丹参专走血分,祛瘀生新,养血活血,明代李时珍云:“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带下,调经脉”,故前人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白檀香/木香拌丹参是简斋先生治疗气滞血瘀导致腹痛[2]147、胁痛[2]108、痛经[2]256等症常用的气血双润之代表药对,取“丹参饮”之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效如桴鼓。两者相配,一气一血,气血双调,可引檀香/木香入血以行血中之滞,助丹参祛瘀生新,达气行则血行之目的。

1.6 吴萸拌川楝子 吴茱萸味辛,性善下行而温肝肾,暖胞宫,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川楝子味苦性寒,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吴茱萸与川楝子二者均入肝胃经,但性味相反,拌制后可反佐用药[5],更好地引药入肝胃经。《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言“医用吴萸、川楝,苦辛温佐苦寒降泄不安”,可用于少腹瘕聚,痛甚带下。简斋先生在肝胃寒凝气滞所致的腹痛[2]178、胃脘痛[2]180、痛经[2]44、闭经[2]226等痛症中使用吴萸拌川楝子,与白檀香/木香拌丹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疼痛病症不同,可见先生辨证用药之精妙。临证配伍:于下虚寒湿之痛经,配伍二陈汤以理气化湿[2]44;于冲任虚寒之产后腹痛,配伍小茴香、当归以温经活血[2]178;于肝郁阴虚之胃脘痛,配伍白芍、生地以养血柔肝[2]111。

1.7 天麻配池菊 天麻入肝经,平肝息风力强,张元素认为其“治风虚眩晕头痛”,《本草汇言》谓其“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池菊又名滁菊,主要产自安徽省滁州市,为道地药材,名列“中国四大药菊”之首菊。《本草经疏》云:“菊花专制风木,故为去风之要药。”天麻、池菊为简斋先生临证常用药对,与《审视瑶函》天麻汤、桑丹杞菊丸方义相似,均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之意,用以治疗肝阳上亢导致的头痛、眩晕、中风等证。简斋先生在运用天麻、池菊同时常根据兼夹证候加减,如:肝血亏虚者,加入当归、白芍、生地以养血柔肝[2]180;瘀血阻络者,加入桃仁、川芎、红花以活血化瘀[2]160;肝肾亏虚者,加入女贞子、穞豆衣以补益肝肾[2]56;等等。

1.8 银胡配鳖甲 银柴胡甘苦微寒,直入阴分,清热凉血,善退虚热而无苦泄之痹,《本草正义》云其“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固虚热之良药”。鳖甲咸寒,既能滋阴潜阳,又可引药直入阴分以清虚热。二药源于清虚热之代表方清骨散,简斋先生每遇外感发热、内伤发热、产后发热、虚体感冒等证属阴虚者,必以两药相须相长,增强清退虚热的效果。对于阴虚伤风者,配伍柴胡枳桔汤[2]17、桂枝汤[2]268养阴疏风,和解表里;对于阴虚余邪未清者,配伍清络饮[2]68、沙参麦冬汤[2]100清养托化,滋阴清热;对于伏邪伤营者,配伍归脾汤[2]276、加减复脉汤[2]100调和气血,养阴生津。

2 丸散包煎,标本同治

简斋先生为民国大医,擅长诊治疑难杂病,病变涉及多个脏腑,本虚标实,为了标本兼顾,又不致组方过于庞杂,先生巧妙地将丸药、散剂包煎融入汤剂中。汤剂发挥药效迅速,用于治疗标实;丸、散发挥作用缓慢,用于治疗本虚,培元治本。丸散剂与汤剂同煎,既能发挥汤药之所长,也能发挥丸散药缓而图治之长,两者相辅相成,标本同治。李东垣指出:“大抵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其用药之舒缓,而治之意也。”如:衡左案(见图1),疝气,肝脾不和证,简斋先生针对患者宿疝复发的病机运用了柴胡疏肝散、疝气汤两张名方,又精准地加用了五苓散、橘核丸、戊己丸包煎,使全方共奏疏肝通络、理气清利、补益肝肾之功。

简斋先生常用的丸、散剂有:补益肺、肝、肾类的七味都气丸、二至丸、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全鹿丸;和胃健脾、疏肝理气类的戊己丸、小温中丸、橘核丸、逍遥丸、越鞠丸、五苓散;清热利湿类的碧玉散、二妙丸、滋肾丸、清暑益气散、黛蛤散、当归拈痛丸、指迷茯苓丸等。以下择其一二述之。

2.1 七味都气丸 原方载于清代张璐所著《张氏医通》:“都丸,治肾气不固,咳嗽滑精。”即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具有补肾敛肺之效,简斋先生多用于治疗肺肾两虚之咳喘[2]194及鼻渊[2]144等。如在治疗肺肾两虚之咳嗽[2]111时,常以金沸草散合止嗽散加减肃降肺气、清肺止咳化痰治标,另用七味都气丸包煎补肾纳气治本,使金水相生,肺肾同治。

2.2 戊己丸 脾胃按五行划分属土,而天干地支当中,戊己即是属土,故戊己丸意指治疗中焦脾胃病证的丸药。戊己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黄连、吴茱萸、白芍组成,具有泻肝火、和脾胃之功。简斋先生认为此方寒温并用,苦辛宣化,使少阳得和,肝火得泄,脾胃复健,三味药达泄肝和胃、降逆止呕之功,故以一方入煎药,而起多效。简斋先生每每在治疗疝气[2]117、胃脘痛[2]145、呕吐[2]112、泄泻[2]169、鼓胀[2]104、妊娠恶阻[2]274、产后中风[2]257等肝胃不和之证的中药汤剂中加入戊己丸包煎。

2.3 全鹿丸 出自《古今医统》,功能补血气,益精髓,壮筋骨。简斋先生擅用此丸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疗肾阳衰败诸症。然此丸价格昂贵,非平常人家可得,陈修园曰:“此方冠冕堂皇,富贵之家,无不喜好。……高年瘦弱,用此早晚两服以代点心,不无补益耳。”全鹿丸为补益肾元的代表丸剂,邹云翔教授受简斋先生影响,在治疗肾劳、肾虚、老年人多脏器气血阴阳不足时,常在汤剂中加入全鹿丸包煎。

2.4 滋肾丸 出自《兰室秘藏》,主治“不渴而小便闭,热在下焦血分也”。清·李用粹《证治汇补》云:“治湿不宜热,不宜寒,风胜湿,燥胜湿,淡渗湿,三者尽之。”滋肾丸由黄柏、知母、肉桂组成,功用滋肾清热,化气通关。知母、黄柏清利湿热;肉桂潜阳以降肾火,且引诸药下行。故医案中简斋先生巧用滋肾丸入煎剂以清下焦湿热,引火归元,多用于喘证[2]65、消渴[2]260、淋证[2]259、遗精[2]93、尿浊[2]78、痹症[2]95等肾阳亏虚兼夹湿热下注之证。

2.5 指迷茯苓丸 出自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以半夏、茯苓、枳壳研末,芒硝化水,加上姜汁糊丸,功能燥湿和中、化痰通络。简斋先生在治疗痰浊风湿合病之痹症[2]87医案中以宣痹汤清热利湿、宣通经络,指迷茯苓丸包入煎剂燥湿和中、化痰通络。煎剂、丸药辛苦通阳,分而论治,足见其构思精巧。

3 煎汁煨药,护胃增效

“煎汁煨药”之法常出现在简斋先生处方末尾,如“另黍米、小麦、谷芽、糯稻根须、小红枣煎汁煨药”[2]204,“另芦根、白茅根煎汁煨药”[2]222,“用牡蛎、鳖甲、石决明煎水煨药[2]98,“荷叶盖煎”[2]245等。“煎汁煨药”即用水先煎黍米、小麦、谷芽或者芦根、白茅根等,再以煎煮出来的药汁代替水煨煮其余药物。这一煎煮特色在简斋先生医案中使用较多,总结其“煎汁煨药”的运用有以下意义:(1)五谷之品先煎,可养护胃气,用于久病或脾胃虚弱者;(2)需轻药重投之品先煎,取药汁后方便煎煮其他药物;(3)质重坚硬、有效成分不易析出的介贝、矿石类药物先煎,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4)具有药引作用的荷叶盖煎,可引导全方直达病所。

3.1 五谷为养,顾护胃气 简斋先生医案中常用黍米、粳米、小麦、谷芽、穞豆等五谷先煎取汁再熬药。黍米指黄小米或玉米,有和中开胃之功;粳米健脾益气,养阴生津;小麦养心除烦,补虚养气;谷芽开胃快脾,下气和中;穞豆即黑豆之细者,可补肝肾,暖肠胃。《黄帝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可知谷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胃气之强弱决定病情之预后转归。故简斋先生时刻不忘顾护脾胃,凡遇久病或素体虚弱、产后病者,常以五谷杂粮先煎,其用意为:一则和中固本,健壮脾胃,以助生化之源,鼓舞正气驱邪外出;二则调和诸药,以防养阴滋腻、腥臊秽浊之品碍胃;三则替换小建中汤之饴糖,避免饴糖甘味太过,又不失味甘建中之意。

3.2 质轻量大,轻药重投 简斋先生医案中常用的轻药重投之品有白茅根、芦根、藕节、冬瓜皮、赤豆衣、扁豆衣等,因其质轻量大,故将其先煎取汁,后再煎煮他药。

白茅根味甘,性凉,具有清肺益胃、凉血止血作用。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云茅根“最善透发脏腑郁热,托痘疹之毒外出;又善利小便淋涩作疼、因热小便短少、腹胀身肿;又能入肺清热以宁嗽定喘”。芦根甘寒,归肺、胃经,功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可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热淋涩痛等症。白茅根、芦根鲜品清热养阴生津之效较干品更佳,简斋先生常喜鲜品治疗发热、湿温等症,用量大至60~200 g,故先煎取汁以煨他药,既可提高临床疗效,又能避免体积过大无法煎煮其他药物。《本草汇言》云藕节“味苦涩,气平,无毒”,具有止血、化瘀之功,用于各种血症。简斋先生用藕节与白茅根先煎,以清金平木,治疗肝旺肺弱之咳血[2]221。冬瓜皮味甘淡、平,性微寒,入脾肺二经,可止渴、消痰、利水消肿;赤豆衣、扁豆衣质轻而散,善走肌表,祛除腠理之风气水邪。如叶左案(见图1),简斋先生将冬瓜皮、赤豆衣、扁豆衣三者合用治疗风水合病之面浮身肿[2]211。

3.3 质重坚硬,重镇收摄 简斋先生医案中在使用牡蛎、龙骨、鳖甲、龙齿、石决明、伏龙肝等质重坚硬之品时也常先煎。牡蛎咸寒,善于平肝潜阳,更长于收敛固涩;龙骨甘涩,镇惊安神,固精止血;龙齿、石决明涩凉,镇惊安神,除烦热,平肝潜阳,均可用于治疗失眠、眩晕等症。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云:“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牡蛎、龙骨、龙齿、鳖甲及石决明等介类药物味咸且重,性多偏寒,有效成分难以析出,故简斋先生将其先煎30~45 min,待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后再纳入他药,可减轻其咸寒之性,加强重镇潜阳之功。伏龙肝又称灶心黄土,取之于土而用之于土(脾),又久经火炼,秉承温热之性,温而不燥。因伏龙肝之土性,与其余药物混煎则易使汤液混浊,导致无法服用。先煎静置后取其上部清汁煎煮他药,则可得其温中、健脾、收摄之功以止血,而不致药液混浊。简斋先生以伏龙肝煎水煨药治疗脾肾二阳不足之便血[2]246。

3.4 荷叶盖煎,升阳化湿 简斋先生在外感发热[2]135、湿温[2]85、泄泻[2]245、便血[2]46等医案中用“荷叶盖煎”。“荷叶盖煎”是指将荷叶当成“锅盖”覆盖在其他药物上面煎煮,但其作用远胜于“锅盖”。荷叶入脾胃经,具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的作用[6]。简斋先生认为将荷叶盖煎可以升清阳而清里热,助脾健运而化水湿,取其轻清之气,解暑热、化湿浊、止泄泻;可作为引经药,引他药入脾胃经;作为“锅盖”覆盖,还可防止药汁煮沸后溢出。另荷叶的清香可醒脾开胃,解除其他药物的异味,如同日常生活中常用荷叶包鸡、糯米、排骨等以开胃解腻。

4 珍贵丹膏,屡起沉疴

简斋先生医案中除精妙的组方外,常另以丹剂、膏剂配合服用,治疗疑难杂症、危急重症及久病体虚者。常用丹膏有:具有温补下元、镇纳浮阳的黑锡丹[2]103;治疗久咳、音嗄、咳血的沉珀琼玉膏(见图1);用于痰热扰心之癫证的白金丸[2]269;具有清热镇惊、解毒作用的万应锭[2]61;专治瘟疫、疟痢、烂喉痧、斑疹伤寒、时毒痈疽等症的七液丹[2]266;治脏腑阳虚,寒湿内阻之泄泻、腹痛、呕吐的来复丹[2]246等。但因这些珍贵的丹剂、膏剂中有的需用到名贵稀有的药材,有的需以新鲜草药加工,有的需特殊炮制,部分现今已将失传,临床也较少使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并传承、发展。

5 结语

本文通过研读《邹云翔手录孤本张简斋医案》,探讨了张简斋先生的特色用药。简斋先生擅用药对,甚至在一方之中同时使用数种药对,时而协同增效,时而反佐相制,足见其技巧之娴熟;喜用丸散剂入汤剂包煎,汤剂起效迅速而去标实,丸散缓而图治以固本;巧用“煎汁煨药”可以起到护胃增效的作用;使用珍贵丹、膏剂治疗久病体虚、疑难重症。这些特色用药的经验值得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学习,反复揣摩。

猜你喜欢

医案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医案聊斋续篇 眩晕案
医案聊斋续篇 昏厥案
医案聊斋续篇 飧泄案
医案聊斋续篇 吐泻案
医案聊斋续篇 晨泄案
医案聊斋续篇 吐血案
医案聊斋续篇 纵欲案
新加香薷饮医案6则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