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及双侧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效果比较
2020-09-09严利斌
杨 海 刘 硕 严利斌
(甘肃省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金昌 737100)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体中,患者的典型症状多为腰背部疼痛、胸部疼痛,特别是在起立时疼痛症状进一步加重,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翻身困难的情况。此类患者的治疗中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比较常用的治疗措施,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感轻以及可实现早期离床活动等优势,在临床中具有广泛应用[1]。现阶段PVP 手术中入路方式主要有经单侧椎体弓根入路以及经双侧体椎弓根入路,但是关于单侧或者双侧入路方式的具体应用价值仍具有一定争议。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采用单侧或者双侧PVP 手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9 月至2019 年5 月甘肃省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4 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依据PVP 手术入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 例。观察组男性 20 例,女性 17 例;年龄 47 ~ 73 岁,平均年龄(62.5±0.4)岁;伤椎节段:T11 者 11 例,L2 者17 例,L4 者 9 例。对照组男性 19 例,女性 18 例;年龄46 ~ 75 岁,平均年龄(61.9±0.6)岁;伤椎节段:T12 者 13例,L1 者 12 例,L3 者 12 例。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经甘肃省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对于此次研究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年龄<75 岁;(2)患者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属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情况[2];(3)患者存在局限性的胸腰部疼痛,且经过≥8 周规范化保守治疗仍未得以缓解者;(4)患者胸腰部疼痛感明显,且确由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所引起;(5)患者伤椎双侧的椎弓根基本完整;(6)经由X 线骨密度检测确诊属于骨质疏松症者。
排除标准:(1)属于陈旧性骨折者;(2)患者椎管内存在游离骨片情况者;(3)患者合并全身感染、脊柱局部感染情况者;(4)存在其他相关手术禁忌症者。
1.2 方法
2 组患者均接受PVP 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单侧PVP手术,对照组为双侧PVP 手术,具体手术方法如下:观察组患者保持俯卧位,利用C 臂X 线机确定伤椎部位,对管球方向与患者体位进行合理调整,确保正侧位透视效果理想并进行标记。完成消毒和铺巾工作后,选择患者椎体压缩情况相对严重一侧作为手术进针点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依据透视结果对左侧10 点和右侧2 点进行标记,利用尖刀依次对皮肤、筋膜和皮下组织等进行切开,放置穿刺,于透视下对穿刺针穿刺点和进针方向进行合理调整,直到达到患者椎体前中约1/3 左右时方可停止继续进针。之后对工作通道进行更换,将所调制的处于拔丝期的骨水泥进行适量注入,患者下胸椎的骨水泥注入总量控制在2.0 ~4.0 mL,同时腰椎骨水泥的总体注入量需控制在3.0 ~6.0 mL,在骨水泥的注入过程中需要在透视辅助下进行,如出现骨水泥的渗漏情况,需立即停止继续推注,观察到骨水泥凝固之后方可继续推注。同期对照组采取双侧PVP 手术,术中体位和准备工作同观察组。进行透视定位后实施双侧穿刺,患者工作通道的建立需要分别由双侧进行骨水泥的推注,在推注过程中需要进行密切观察,骨水泥彻底凝固之后方可拔出通道。
1.3 观察指标
(1)统计并比较2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骨水泥的注入量、骨水泥发生渗漏例数和术中X 线透视次数;(2)2 组患者均于术后3 个月和6 个月进行随访,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 分(无痛)~10 分(剧烈疼痛),同时于随访期间测量患者伤椎椎体的前缘高度以及伤椎的Cobb 角;(3)应用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随访6 个月的胸腰椎功能障碍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共计10 个条目,均为0 ~5 分,得分与患者的胸腰椎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以SPSS 21.0 分析,计量与计数资料以(x±s)和 [例(%)]表示,采用 t、χ2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比较
2 组患者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术中X 线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2.2 术后随访结果比较
2 组患者术后随访3 个月和6 个月时VAS 疼痛评分、Cobb 角以及伤椎椎体的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2.3 手术前后ODI 评分比较
2 组患者手术后3 d 的ODI 评分较手术前下降,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3 个月、6 个月时ODI 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 < 0.05),见表 3。
表1 2 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x±s)
表2 2 组患者术后随访结果比较(x±s)
表3 2 组患者手术前后ODI 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以往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多通过非手术方案进行治疗,然而治疗期间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卧床休养,容易导致骨质疏松情况的进一步加重,除此之外此类患者多数属于中老年人群,长时间的卧床容易诱发肺炎,形成血栓、压疮以及脏器感染等并发症[3],对于患者的总体康复效果以及生命健康均产生较大影响和威胁。在此类患者治疗中PVP 手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手段,具有微创手术的优势,可有效缓解患者局部疼痛感,同时可确保患者术后早期进行离床活动[4]。以往PVP 手术多通过进行双侧椎体弓根穿刺进行入路,随着近年来手术技术的发展和优化,单侧椎体弓根穿刺技术在临床中开始广泛应用,并且和传统的双侧手术方案相比,单侧手术方案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X 线的透视频次,所以有助于减少对患者产生的手术创伤。然而也有部分学者提出单侧推注时会在患者椎体内出现偏侧分布从而造成手术后患者椎体高度出现双侧不等的情况,对于上述疑问有研究证实[5]采用单侧或者双侧手术进行骨水泥注入均能够促进患者椎体力学强度的良好恢复。另有研究[6]发现单侧和双侧手术进行骨水泥注入在患者椎体强度和刚度等恢复效果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这表明采用单侧PVP 手术并不会产生侧方压缩的不良情况。并且从本研究结果来看采用单侧或者双侧PVP 手术治疗均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并促进椎体强度的良好恢复,同时有利于改善后凸畸形,单侧手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且有助于减少术中骨水泥的注入量和术中X 线的透视频次,所以对于患者和术者产生的辐射损伤相对更 少。
在进行单侧手术治疗操作时还需要注意下述事项:(1)运用单侧穿刺手术入路时,在手术前进行X 线片与三维重建等影像学检查过程中,需要进行比较并选择患者椎体压缩情况更为严重一侧来作为手术进针点;(2)在手术之前进行定位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体位与球管角度进行合理调整,确保正位透视图像的患者双侧椎体弓根在大小方面和左右方面都相等和对称;(3)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地扩展外展角度。侧位透视穿刺针尖可达患者椎体前缘约1/3 处,此时正位透视穿刺针的针尖已经处于棘突中线,此时骨水泥方可有效向对侧弥撒;(4)骨水泥处于拔丝期在透视辅助下进行缓缓推注,再推入期间出现骨水泥接近患者椎体后缘大概5.0 mm,或发现骨水泥渗漏情况需停止继续推注,这样能够尽量减少术中骨水泥的渗漏情况,有利于预防肺栓塞等并发症;(5)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若发现单侧穿刺时骨水泥无法弥散到对侧,此时需继续增加穿刺针的角度进行重新穿刺,也可在必要情况下立即改为双侧穿刺[7-8]。
综上所述,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单侧或双侧PVP 手术治疗均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而单侧PVP 手术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骨水泥的注入量和术中X 线透视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