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河安澜看今朝

2020-09-08张绍力

档案与建设 2020年7期
关键词:洪泽湖入海水道

张绍力

1950年6月,华东防汛总指挥部急电:“淮河中游水势仍在猛涨,估计超过1931年最高洪水水位”。 8月1日急电:安徽淮北、淮南2万多平方千米土地水深3米,从蚌埠到五河也是一片泽国,被淹没农田3100万亩、倒塌房屋80余万间、受灾人口990万,失足落水或被树上毒蛇咬死者489人……告急电报接二连三,直达京城。毛泽东心情无比沉重,数度流下泪水。仅两个月时间,毛泽东就先后4次亲自批示,治理淮河的迫切心情跃然纸上,刻不容缓。10月14日,政务院颁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揭开了新中国大规模治水的序幕。1951年5月,毛泽东挥毫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淮河全长1100多千米,水位落差达200米。河南、皖北、苏北三地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尤其是地处淮河入海尾闾的苏北,担心上游淮水停滞苏北,不能顺利入海,反而加重苏北的水患灾害。在政务院召开的治淮工作会议上,有关“蓄泄”争论异常激烈,安徽、苏北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周恩来总揽全局,提出了“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上游以蓄为主,中游泄蓄兼施,下游以泄为主。毛泽东确定了“河南皖北苏北,三省共保,三省一起动手”的团结治淮原则。

淮河古称淮水,与黄河、长江、济水并称“四渎”,有着自然入海的独立通道。淮河流域面积达27万平方千米,人口1.78亿、耕地2亿亩。流域面积仅占全国版图的2.8%,然而占有的耕地和生产的粮食分别占全国的12.5%和13%。

早在13世纪前,淮河自河南省桐柏山太白顶发源,一路向东而下,直抵云梯关入海。那时淮河底宽500米左右,水深面阔,水流通畅,入海口渊深澄澈,行洪能力达1万立方米/秒,可承袭上中游20多万平方千米的汇水顺畅入海,潮汐影响亦可西达盱眙。那时的淮河水位比长江还低,是一条利多弊少的河道。“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谚语曾广为流传。

宋绍熙五年(1194),黄河决堤南犯夺淮,打乱了原有的淮沂沭泗下游水系,淤废了淮河的入海通道。历史上黄河曾屡屡夺淮,史称“黄河四徙”,危害最烈、持续时间最长的当数1194年。此次夺淮演变成全流夺淮局面,延续661年,直到1855年黄河抛弃淮河故道北徙山东利津入海。沉淀的大量泥沙给淮河下游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淮阴以下至入海口,原来又宽又深的河槽普遍淤高4 ~ 9米,成为地面河道,即“废黄河”,酿成了浩瀚淮水入海无路、入江不畅的残破局面。

历代王朝都曾将治理淮河摆上议事日程,意在维系漕运,然而劳民伤财,灾害有增无减。明永乐年的“蓄清拒浑”,万历年的“蓄清刷黄”“分黄导淮”,清王朝的“蓄清刷黄利运”“蓄清利运”等等,修葺补苴犹有不及,何谈全面治理。

孙中山在其《建国方略》中恳切提出:“修浚淮河为中国今日刻不容缓之问题”,但心有余力不足,空留一腔遗愿。清末民初实业家张謇潜心研究20余载,导淮方案不断深化,从“全流入海”到“江海分流”,“七分入江三分入海”等,留下了纸上谈兵的种种草案。

1929年7月,国民政府成立导淮委员会,蒋介石任委员长。可是,在他统治的20多年中,淮河水患有增无减,愈演愈烈。1934年,国民政府选择在淮阴向下沿186千米废黄河拓浚入海水道,拖拖拉拉4年多时间,设计规模不断缩减,原计划泄洪450流量,实际仅能通过200流量。自滨海小鬼滩向下至套子口仅开挖了20千米新河道,成为国民政府唯一的“导淮政绩”。为了彰显“导淮政绩”,将整治过的20千米河道命名为“中山河”,尚余河段仍为“废黄河”。

自1194年至1938年700多年间,淮河流域水旱灾害不断,盐碱、飞沙、蝗虫、暴风、海潮等助纣为虐,先后发生洪涝灾害达1000多次,船行树梢,饿殍遍野,惨不忍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朝不保夕。

1950年11月,治淮委员会成立,地址在安徽蚌埠。同时,豫皖苏三省建立相应的治淮机构,将治理淮河摆上了重要日程。毛泽东批准将屡立战功的解放军两个师整建制改编为水利工程建设第一师、第二师,2万余名官兵全部转业治淮,直属水利部领导。

首先打响兴建苏北灌溉总渠的战役。1951年7月26日,周恩来拍板“在苏北开挖灌溉总渠”,并拨给大米1亿斤。

兴建灌溉总渠的动员令不胫而走。外出逃荒的灾民纷纷返乡,积极报名,踊跃投身于治淮运动。涌现出父子、兄弟、夫妇争相报名、互不相让的动人场景。治理淮河与抗美援朝同样重要、同样光荣,参加治淮的民工与报名参军是一个标准,同样要经过自愿报名、基层审查和区乡批准。在工地召开的誓师大会上,决心书、挑战书、倡议书雪片般飞向主席台。民工们喊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我们如今翻了身,也让淮河翻个身”“长城是人修的,总渠是人挑的”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群情激奋、士气旺盛。

灌溉总渠西起洪泽湖高良涧,穿越淮阴、盐城2个专区、6个县,至滨海县扁担港汇入黄海,全长168千米,规划设计800流量。淮阴、扬州、南通、盐城共出动民工119万人。各县成立治淮工程总队,正职县长出任总队长兼政委,亲自带队开挖总渠。各区乡正职区乡长亲自带队,齐心协力打响了治淮的攻坚战,速战速决,确保翌年汛期到來之前投入运行,发挥效益。时间紧任务重,百万民工们硬是凭着肩挑锹挖车推,起早睡晚酣战83个晴天,如期完成,挖土7300多万立方米,创造了人间奇迹,仅盐城专区即出动民工58.9万人,完成土方3239万立方。

“老区人民以工代赈,83个晴天建成苏北灌溉总渠”的喜讯传到北京,周恩来深有感触地说:“根据苏北的经验,他们可以动员几十万人参加治水,可见治淮的能力是有把握的。”苏北灌溉总渠具备灌溉、泄洪、排涝、航运、发电等多种功能,自此,洪泽湖有了一条独立入海的泄洪通道。1952年5月亚太和平会议期间,20多个国家代表强烈要求前往总渠一探究竟。当他们迈步总渠大堤,十分震撼。灌溉总渠成为下游地区3000万亩耕地、2600万人口的安全屏障。

洪泽湖位于淮河中下游交汇处,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一座特大型平原水库,更是千里淮河的总调度,牵一发而动全身。1956年,淮委《淮河流域规划报告》确定了“洪泽湖按千年一遇设计,万年一遇校核”的治理目标,且洪泽湖下泄最大流量为16600立方米/秒,规划分别由入江、入海通道下泄。

按照“千年一遇设计,万年一遇校核”的目标,苏北灌溉总渠具备泄洪入海的功能,仅是建国初期的权宜之计,建设名副其实的“淮河入海水道”势在必行。按照规划,淮河入海水道将分两步实施:近期工程泄洪流量为2270立方米/秒,洪泽湖防洪标准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远期工程泄洪流量为7000立方米/秒,防洪标准将提高到300年一遇。

淮河入海水道紧挨灌溉总渠北侧,与灌溉总渠成三堤两河,灌溉总渠的北堤即为入海水道南堤。近期工程于1999年10月开工建设,2003年6月28日竣工通水,比计划工期提前整整900天。7月4日,竣工仅6天时间的入海水道启动行洪,最大流量达1870立方米/秒,连续行洪33天,共泄洪44亿立方米;灌溉总渠同期泄洪10亿立方米。据《中国水利报》当年报道:2003年洪泽湖最大入湖量达14500立方米/秒,比1991年高3000多立方米/秒。2003年淮河流域仅启用了9个行洪区,而1991年则启用了17个行洪区。2003年避免启用100万亩良田分洪、80万人紧急转移,实现了“不决一处堤,不死一个人”的安全目标,据匡算,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2007年汛期,入海水道再度泄洪,泄洪量高达2070立方米/秒,洪泽湖防洪达到了百年一遇标准。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即远期)已经箭在弦上。二期工程实施后,泄洪流量达到7000立方米/秒,洪泽湖防洪标准将实现300年一遇。

淮河上游号称“人工天河”的淠史杭灌区,成为我国最大灌区之一。佛子岭大坝成为中国第一座混凝土连拱坝,亦为亚洲第一坝、世界第三坝。号称“千里淮河第一坝”的出山店水坝,大大减少了王家坝以下行蓄洪区启用几率,切实减轻了中游以下防洪压力。有着“千里淮河第一闸”美誉的王家坝闸,位于上中游结合部,地理落差为178米。遥看王家坝闸,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蓄洪库上游,最高处达28米,有万夫不当之勇。王家坝闸成为保护淮河中下游的一道重要屏障,是淮河防汛抗洪工程的重中之重。

70年来,新中国不断地加大治理力度,淮河流域已经形成一个集防洪、排涝、灌溉、航运等功能比較完整的运行体系,基本能够控制常遇的水旱灾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投入治淮资金达3000多亿,地方政府组织民众累计投入劳力亦达数百亿元。建成大小水库6000余座,总库容300多亿立方米,形成了由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湖泊等防洪体系,理顺了“淮沂沭泗”水系,实现了淮河洪水入江畅通、入海顺畅。

猜你喜欢

洪泽湖入海水道
“逐孔延时爆破”在西江“龙圩水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中国·洪泽湖”渔业品牌发展观察
夜半的眼
洪泽湖绿
洪泽湖渔家
“传销帝”狱中“遥控”骗人遭起诉
快跳!
无人机入海
奔涌的浪
小穴位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