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探究

2020-09-08陈永康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运用探究微课小学数学

陈永康

摘要: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运用微课设计符合小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文章主要探讨微课的概念、制作环节以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提升数学课堂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运用探究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大力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Wed2.0”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互联网+”全面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微博、微信、微商、微电影、微媒体、微创业、微网志、微访谈等碎片化、中心化的“微”产物正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信息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也走进小学教学课堂。一些传统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始终難以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导致低年级小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低。

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运用微课设计符合小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对于提高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有效性,将教师从烦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有力促进数学课堂走向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深度教学。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它可以是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在我国,微课的概念最初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在2011年提出。当时,胡老师在参与信息化教学资源评比时发现,由于提交的信息化教学视频过长,大多数专家评分时都不会完整看完参赛的教学视频,而在学校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就更难以有耐心看完全部的教学视频,这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浪费。于是,提出让参赛教师围绕一个小知识点制作微视频来参加评比的设想。正是这一设想,导致了微课概念的出现。

微课在本质上属于一种教学资源,表现形式为碎片化、数字化,它的内容精而少,集中在知识的重、难点,讲解要求透彻明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的理念,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二、微课的制作环节

微课的制作一般分为选题、设计、录制三个环节。

1.内容为王,选好题。微课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优化。教师不需要把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拍摄成一个又一个的微课,微课的选题上应该放在重点、难点、易错点上,尽可能做到“小而精”,能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能突出教学中常见、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内容。如在教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这个单元知识点时,学生对于“99×35+ 99×65”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比较清晰,但对于“(4+40)×25”这种题目,基础能力较薄弱的学生就受到思维的限制,习惯性地先算括号里面的加法,再计算乘法,同时很难用语言将简便运算中运用乘法分配律去解决问题的依据表述清楚。

2.深度设计,才能做出好微课。微课一般要求将时间控制在5分钟到10分钟,所以教师在准备课件时,一般页数在5页到8页比较好,页数太多,学生接收到的事物比较多,难于理解。在课件中一般分为3个部分,一是导人部分,二是讲解部分,三是练习部分。如在教授五年级下册《稍复杂的方程》时,导人部分安排复习题目“x - 2.5= 3.5”,根据减去2.5就要加上2.5,按照天平原理,左边“+ 2.5”,右边也要“+2.5”。所以“x=6”。然后在讲解部分题目“x-5×0.5= 3.5”。先提问学生,题目中有减法,又有乘法,应该先算什么(学生回答5×0.5),从而把题目“x-5×0.5= 3.5”转化为简单的方程“x- 2.5= 3.5”,再根据导人中的题目解题过程解决问题。在练习部分安排“x-3×0.6=3.5”和“x+4×0.7= 3.53”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录制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日常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进行录制,教师录制比只有PPT展示更能吸引学生,用手写屏比纯文字更有感情。

三、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课前复习

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信息量过大容易让他们缺乏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厌倦感。而微课因为具有形象、直观、时间短小、语言精练、信息量精简等特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从而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为下一步学习新的知识作好铺垫。如在教授三年级正方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先通过微课回顾长方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巩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且为学习正方形的面积做好知识的铺垫。

(二)有利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微课的选题突出,教学目标针对知识重、难点、易错点的讲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突破重、难点。如在教授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时,通过微课视频直观呈现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组成了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

教师可以将“微课”发到班级群和微信群里,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及时复习,可以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及时发现知识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中,课堂集中教学是最常见的教学形式。由于学生个人学习等各方面的能力不同,一个班的学生不一定能在同样的时间内掌握和理解所学的全部知识。而利用微课,让学生反复播放视频,能让平时反应较慢、羞于发问的学生反复观看,间隔性地复习、巩固,更好地解决“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所以微课不仅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魅力、成功的喜悦。

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张一春教授总结的微课有四个微特点,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微课“课微不小”,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微课“步微不慢”,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微课“效微不薄”,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达到大道理、大智慧。

参考文献

[1]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2]邓万茂.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作用[J].开心素质教育,2016(08).

猜你喜欢

运用探究微课小学数学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分层教学在高中生物中的运用
大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运用探究
插图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