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9-08黄桂泉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黄桂泉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目前农村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训练单一、缺乏思维训练等问题。因此,笔者指出教师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应坚持做到写作与生活相结合、培养阅读习惯、培养写日记的习惯、培养写作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阅读习惯

写作能够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强弱,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文是学生思维能力与组织理解能力的体现。在现实教学中,仍存在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写作要求、技巧、方法,但学生还是不知从何下笔的现象。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更深入了解现今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笔者特意对任教的两个班的82名学生和本科组的18位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

1.你是否喜欢写作文?选择不喜欢的有72人,占87. 8%;

2.在写作时是否感到无事可写?选择是的有65人,占79 .2%;

3.你是否经常选好了材料,但不知从何写起或束手无策?选择是的有45人,占54.9%;

4.写作时,是否经常想运用好词好句,却又想不起来?选择是的有75人,占91. 5%;

5.你平时注意观察吗?选择是的有18人,占22%。

分析可得,有78%的学生不注意观察。

语文教师问卷内容:

1.你觉得作文教学难吗?其中有17人觉得困难,占94.4%;

2.作文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其中12人选择没有,占66.6%;

3.每篇作文能否做到精批细改?只有2位教师能做到,占11.1%:

4.如何评讲作文?有83.3%的教师都是在班上找一篇写得好的和找一篇写得差的全班读一读,然后分析一下。

可以看出,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师生。教师害怕教作文,而学生害怕写作文。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梯度无序,训练单一

部分教师对语文教材及新课标不熟悉,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作文教学的目标、教材与大纲联系,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教写作是为了让学生考试时取得高分,而忽略了对作文内容的指导。这些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往往操之过急,只看重学生写作的内容是否符合题意、篇幅够不够,且教师布置习作题目大都是教材中规定的“任务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如《我的妈妈》《我最敬佩的人》《记一件难忘的事》……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都是同样的题材,训练单一的作文教学,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缺乏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一直沿用先说后写的步骤,但从目前作文教学中看,部分教师未按照作文教学“从说到写”的原则进行训练。“摹、套、抄”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对写作题目作简单的分析,然后出示两三篇范文,让学生模仿,甚至让学生背作文,导致不少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束缚,写出来的文章大同小异,缺乏创造性,或者又要求学生胡编乱造,使不少学生的习作不是“真实的作文”,未能体现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极大地阻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忽视作文的批改与讲评

“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花很多心思设计写作课堂的内容和环节,例如,如何写出新颖的题目,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的写作方法,写作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等,却忽视学生习作的批改与讲评。批改作文时,不少教师不能仔细浏览学生的作文,只是打上一个等级,最后写上一两句“作文写得很优秀”“作文符合要求”等简单的评语。这样,学生拿到教师批改后的作文,只会看分数,而没想过要修改作文。评讲作文时,很多教师都采取“欣赏法”,选用一两篇写得较好的文章来读一读就算了。但是这样的作文批改与讲评方式,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降低了写作教学效果。

(四)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据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厌恶写作文,每当教师一讲到写作,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尤其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害怕自己因写不好作文而被教师批评。加之在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的作文课,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效果。

(五)学生缺乏积累和对生活的观察

写作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是走马观花式的观察,没有用心去感受,积累的素材自然也不会多。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看课外书对提高成绩没什么作用,不会主动买课外书给孩子看。这影响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书读得少,语言积累就少,没有“读书破万卷”,又何来“下笔如有神”?记得有一次作文课,要求写有关艺术方面的内容。笔者对本班41名学生进行调查,参加课余兴趣班的只有两名学生,笔者只能另找题材。笔者参加过毕业班语文考试的作文批改工作,发现关于描写妈妈的作文,有80%的学生都是写“深夜里,我发烧了,妈妈冒着寒风将我送进医院,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难道妈妈只有这件事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吗?写好人好事,不是写“扶老奶奶过马路”就是在路上“拾钱包”,难道就没有别的好人好事吗?

二、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

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妨采取以下几点策略。

(一)写作与生活相结合

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有多广袤、充实,作文就有多充实。教师要带领学生走人广阔的生活,发现五彩缤纷的世界,体会世间的人生百态。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观察,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写不出新意,就是因为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观察是用心去感受生活。另外,光用心去发现,而不记录,那一瞬间的触动会如水中撒盐,了无痕迹,适当的记录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思考,并学会记录。为此,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笔者定期布置学生在家参加农作劳动当作家庭作业,如种菜、收割稻谷、喂鸡等,并要求做相关记录,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丰富了学生的习作题材,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源泉。

(二)培养阅读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往今来,没有哪个文学家或语言大师未经过读万卷书、丰厚积累就能挥洒自如的。因此,课外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阅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而且能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推荐课外书;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如写读书笔记、读书交流会、阅读角等,让学生尽情地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早午读及课余时间,笔者会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进行适当的扩展。长时间不断积累,作文素材就会越来越多,这样学生写作时就能够得心应手。

(三)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记录生活点滴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提升学生归纳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日记,是输出的过程,是搜集素材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平时多是两点一线的生活,因此学生常常抱怨说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可是,当学生答对了一道难题、学会了一种新游戏、发现了一个小秘密……这都是非常精彩的日记材料。日记的内容广泛,教师无须规定日记的内容,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将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在日记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生活中寻找日记素材,学生的综合能力、写作水平也就得到提高。

(四)培养写作兴趣

缺乏写作兴趣,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处于消极状态,这必定会影响作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从以下方面人手:首先,借助多媒体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通过图片、视频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情绪,多运用一些激励性评价,在批改作文时笔者会使用一些如“写得真好,你将来肯定是个大作家”“假如你能改掉写错别字的毛病,你这篇文章也是一篇佳作”等鼓励的语言,这些评语往往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情绪。笔者班上的学生一拿到作文本就高兴,个个都迫不及待看笔者给他们的评语。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要从学生的写作现状出发,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吸收新鲜的教育经验和理念,充分利用特有的教育资源,改進教学方法,就会逐步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写作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茅盾.茅盾作品精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

[3]胡昌烈.学生作文,该谁来改?[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03).

[4]安秀玲.农村小学生活式作文教学例谈[J].小学青年教师,2004(11).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