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2020-09-08卡毛才让才让当知完代草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2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

卡毛才让 才让当知 完代草

【摘  要】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地,相对于我国国内其他地方,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都具有独特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准较低。因此,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根据该地区的实际出发,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可行性。本文从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概述、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解决其问题的途径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能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1.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概述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相差万千。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在自然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化特性、宗教活动以及民族历史发展趋向等方面具有相对的独特性。边疆民族地区的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指边疆地区的各政府在解决该区域的内外各个问题,协调各类矛盾,充分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得到协调发展,落实边疆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实现政府在该区域治理中的多元化目标与决策,获得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根据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提高治理水准和治理能力。

1.1边疆民族地区的政府治理

“治国必治边”,治理边疆民族地区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边疆民族地区在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各方面都存在着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特点,在治理过程中坚持它的民族特性和边疆特性。如何在“治边”过程中坚持民族关系,尊重各民族的独特文化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国家治理能力体系的具体体现。政府是国家治理的主体,也是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主导力量。

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治理具有几个特点;(1)统一性。治理边疆民族地区,虽然难度较大、面临的问题较多,但其治理必须坚持宏观层面的同时也要坚持微观层面。在治理过程中,不可能只治理有一个点、某一个面,需要按照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角度抓住重点,坚持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2)多样性。人民对社会的需求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多样化的需求涵盖着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内容,不同的需求造就了不同的利益主体。(3)协调性。边疆的治理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需求是主要问题。在治理过程中,鼓励公众参与治理,听取意见和建议,再次结合政府的治理目标,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能力。

1.2边疆民族地区的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政府治理能力是指政府为协调和规范社会各方面的不平衡,解决各主体所面临的社会生活问题而所运用的方式方法的能力,是加强和实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自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后,将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政府治理从以前的人治向法治、从管制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职能向一个更高方向的重大转变。作为国家治理主体的政府,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促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带领和引导人民,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意味着政府治理要紧跟时代步伐,要与时俱进,用前瞻性的目光看待现阶段的问题,进而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

2.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能力所面临的挑战

2.1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思想观念的落后

自然环境因素是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交通不发达,信息化发展不高导致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另外,在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封建残余势力和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官本位等思想的禁锢,严重影响了新知识新文化的学习,阻碍了对外开放、积极向上的文化发展。

2.2区域经济发展滞后性所面临的挑战

(1)自然资源丰富但资源开发和利用率不高。目前,农牧业和旅游业为主要产业,工业化水平低下,城市化发展缓慢。在边疆民族地区,人们受教育状况较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人们的生活水准较低等现象导致国内其他地方与边疆民族地区的差距拉大。

(2)以农业为主的单一的生产方式成了边疆民族地区的主要生产形式,第一和第三产业目前发展较慢。传统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还没有彻底向市场化和商品经转化,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很多以自给自足为目标,这种安于现状的心理倾向限制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容易满足的心理因素、缺乏专业化人才和高新技术的应用、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农业规模化的形成。

2.3公共服务供给供给不足的挑战

边疆民族地区人们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需求开始剧增,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使人们面临多病、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问题,使增加对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的需求。由于政府的公共服务加大力度不够,缺乏财政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导致人们对当前公共服务需求的增加和当前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历史文化因素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加剧了政府对该地区的治理难度和成本,导致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情况。

由于边疆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这就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边疆民族地区单一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单一的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和公共服务不足问题制约了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3.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化路径

3.1改变政府治理理念

在我国以往的歷史上,政府一直都是治理国家治理社会的中坚力量,但在执行过程中同样出现过或多或少的弊端。因此,政府应采取内部机构进行调整和改变。政府代表国家意志,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者。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以及不发达的交通网络,加上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速度缓慢,使政府在收集信息会遇到一定的困难,难以得到该地区人民的反馈信息。

3.2运用民俗文化统筹协调重大关系

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也是多元文化集中的地区。在边疆民族地区,民俗文化已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每一年每一个季节每个特定的日子,都会举行一些文化活动和宗教活动。马克思指出,文化是为政治服务。人们的思想会受到历史沉淀下来的历史文化影响,同时,传统文化中很多积极的因素已经像法律一样规范和制约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人们把宗教活动中的很多积极向上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这也是边疆民族地区实现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在治理边境地区的过程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风俗习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积极向上的有利于该地区治理的文化因素,与现代化的治理相结合,创新和发展一个既保留传统的优良文化,又发展现代化的治理能力,便会实现一个美丽的边境家园。

4.结语

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内容。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的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整个中国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民族地区相对于我国的中东以及其他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历史因素,因此,政府在治理过程中政府需要考虑某些特殊的困境和挑战,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在尊重并运用传统优良文化的基础上加快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王东旭,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8(06).

[2] 徐汉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5).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地区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漫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实施难及整改措施
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比较分析
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教育统计工作问题研究
论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管理与党建工作互动障碍研究
在边疆民族地区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