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化学驱提高海上油田采收率机理研究

2020-09-08乔奇琳常振铁磊磊

辽宁化工 2020年8期
关键词:热化学润湿性采收率

乔奇琳,常振,铁磊磊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0)

海上油田开发的特点是开采启动压力高、采出程度低,原因在于海上油田大部分为稠油油田,原油黏度大、密度高、流动性差,地层为疏松砂岩,易与原油发生黏附,储层润湿性差,原油不易被水驱剥离。为解决水驱提高采收率难点,海上油田引进热化学驱,该技术利用热能和化学体系的特性协同,引起原油黏度和油水两相界面特性的改变,达到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本文通过优选驱油体系对N1-1油田的原油进行静态降黏、界面张力、润湿性、岩心电镜、铸体薄片测试和一维模拟驱替实验,分析得出热化学驱对采收率影响的机理。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仪器:DV-Ⅲ黏度计、NDJ-1黏度计、OLYMPUS电子显微镜、TX-500界面张力仪、TCH-1型铸体薄片扫描仪、S-4800型扫描电镜、一维驱替模型等。

试剂:N1-1油田原油(地面黏度2 720 mPa·s)、WR-1体系(自研)、去离子水、石油醚(沸程为60~90℃)、无水乙醇、丙酮等。

1.2 静态降黏实验

在常温及95℃条件下,将一定质量分数的WR-1体系按7∶3的比例加入油样中,乳化机中充分乳化后,分别放入NDJ-1黏度计和OLYMPUS电子显微镜中测量降黏率的变化和乳化分散状态。

1.3 界面张力实验

把装有WR-1体系和油样的样品管放置于TX-500界面张力仪中,将控制面板上调至95℃,加热30 min,转速设置为5 000 r·min-1,测定界面张力值。

1.4 润湿性实验

采用Amott润湿性指数法测定,制备N1-1油田原油污染后的岩心,分别进行WR-1驱、热驱及热化学驱,测定驱替后的岩心润湿性。

1.5 铸体薄片实验

将有色液态胶注入经过热驱及热化学驱后的岩心孔隙空间,待液态胶固化后磨制成的岩石薄片。将制备好的岩石薄片放置于TCH-1型铸体薄片扫描仪中,测定岩心的空隙总数、面孔率、平均孔径及吼道直径等参数。

1.6 电镜扫描实验

将经过热驱及热化学驱后的岩心放置于S-4800型扫描电镜中,测定岩心形貌变化。

1.7 岩心驱替实验

选用露头岩心为实验岩心,以WR-1体系的最优质量分数为驱替质量分数,对N1-1油田原油进行物理模拟驱替实验,得出各机理测试结果和采收率之间的关系。

2 结果及分析

2.1 静态降黏实验结果

常温及95℃条件下,WR-1体系对N1-1油田原油的静态降黏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条件下原油降黏结果

通过对各条件下原油乳化粒径的测定发现,常温状态下,WR-1体系可以对N1-1油田原油有很好的乳化性能,但是降黏率较低;高温热水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原油的黏度,然而油水两相各自独立成相,不能形成乳状液;而高温状态下的WR-1体系既可以降低原油黏度,又能形成3~4 μm的稳定乳状液,且乳化粒径远小于岩心的孔隙半径,改善了油水流度比,进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2.2 界面张力实验结果

常温及95℃条件下,WR-1体系对N1-1油田原油的界面张力作用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条件下界面张力测定结果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油水两相界面张力测定发现,95℃条件下,高温水不会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界面张力值在10 mN·m-1级别;而WR-1体系,在常温和95℃条件下,都可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达到10-2~10-3mN·m-1级别。

当油水界面张力达到10-3mN·m-1时,采收率会大大提高,此时油滴和岩石间的黏附功降低,启动毛管数增大,使得原油易于被运移启动。

2.3 润湿性测定实验结果

采用Amott润湿性指数法测定润湿指数,根据润湿指数判断岩心的润湿性。常温及95℃条件下,WR-1体系对岩心的润湿性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条件下润湿性测定结果

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高温水驱不能改变岩心润湿性,而常温下,WR-1体系驱替可以使得岩心润湿性发生反转,但是改变幅度小;高温下,WR-1体系驱替可以大幅度改变岩心润湿性,驱替后岩心由亲油性变为亲水性。

2.4 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测定实验结果

将经过热驱及热化学驱后的岩心进行铸体薄片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条件下岩心铸体薄片测定结果

将经过热驱及热化学驱后的岩心进行扫描电镜测定,通过不同条件下岩心电镜扫描发现,常温下WR-1驱由于其乳化剥离原油的作用,增大岩心孔径,颗粒棱角清晰,未见溶解现象;而高温水驱对岩心有一定的溶解作用,增大了岩心孔隙和岩心孔径;高温WR-1驱对岩心有更强的溶解作用,长石遭受极强的溶解作用而解体,岩心孔隙总数和岩心孔径比对原样有倍数增长。

2.5 岩心驱替实验结果

选取条件相同的露头岩心,进行高温水驱及WR-1驱实验,实验结果如表5、图1所示。

表5 不同条件下岩心驱替结果

图1 不同条件下岩心驱替结果图

与水驱采收率相比,表活剂冷驱条件下的原油与岩心黏滞力强,最终采收率仅提升3.6%,热水驱最终提升6.66%。而热化学驱在驱替前期就充分利用热能降低原油黏度,WR-1体系迅速进行乳化,两者的协同作用使得采收率较大增长,最终采收率提升13.07%。

3 结 论

通过乳化降黏、界面张力、岩石润湿性、岩心铸体薄片及电镜实验,对比一维模拟驱替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1)热化学驱形成的原油乳状液稳定且粒径远小于孔隙半径,极大改善了油水流度比,通过低渗透区的流动形态为“团簇式”流动,受到孔喉的剪切应力小,提升运移速度,而在高渗透通道乳液发生堵塞,产生了贾敏效应,减少水窜,提高波及系数,提升采收率。

2)热化学驱可以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10-3Nm·m-1级别,增加原油流动性。此时的低界面张力会增强原油乳状液的油膜稳定性,增强了乳状液的稳定性,利于采收率的提高。

3)热化学驱促使岩心变为亲水性,降低乳状液流动的渗流阻力,促进乳状液油膜的产生,增强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大孔隙度,提升水的波及效率,提高采收率;

4)热化学驱同时发生原油流动性改变与粒表崩离迁移,使溶解作用在崩离的新鲜面剧烈进行,扩大孔隙及喉道的作用,形成粗大热蚯孔,提升原油在孔道内运移速度,提高采收效率。

猜你喜欢

热化学润湿性采收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稠油硫酸盐热化学还原生成H2S实验研究
DBD型低温等离子体对PDMS表面性能的影响
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对气动热环境影响
预润湿对管道润湿性的影响
例析热化学中焓变计算的常见题型
眼表热化学烧伤后重度睑球粘连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