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茶108 在莒南县的适应性研究
2020-09-08曹德松
曹德松
(山东省莒南县洙边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莒南 276627)
中茶108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培育而成,母体是龙井43 号,是我国第一个采用辐射诱变技术育成的茶树品种,“龙井易得,中茶难求”,独特的兰香令人难忘,堪称兰香典范。为了确定该品种在莒南县的适应性,在2014-2019 年在莒南县老子峪茶园(北纬35° 07′~36° 08′、东经118° 75′~119° 29′)进行了适应性试验,鉴定该品种在莒南县的适应性,以及制茶品质、鲜叶产量等植物学性状和主要经济性状的表现[1]。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茶树品种 中茶108 挑选1 足龄扦插苗,福鼎大白茶挑选1 足龄扦插苗。
1.2 试验点的基本情况 莒南县位于鲁苏交界处,地处北纬35°、东经118°左右,为暖温带季风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7℃,极端天气最高气温为38.9℃,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9.2℃。年降水量856.7 ~1 000 mm,年平均湿度70%。试验地土壤为棕壤,pH 值为5.0 ~5.5,肥力中等,土层深度100 cm。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 次重复,随机排列,每小区的面积为13.5 m2(9 m×1.5 m),2014年3月3日试验茶苗全部定植到位,11 月中旬补1 次苗。定制规格:采用双行条栽方式,大行距1.5 m,小行距0.33 m,穴距0.33 m,每穴定植3 株,每个小区定植160 株,种植密度105 900 株/hm2,四周设置保护行。
试验内容及鉴定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茶树品种区域试验实施细则》及《品种区域试验茶树栽培管理与鉴定内容》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形态特征 中茶108 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植株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上斜状着生,长椭圆形,上斜状着生,叶色绿,叶面微隆,叶身平,叶缘微波,叶尖渐尖,叶质较薄。芽叶呈绿黄色,茸毛较少。
2.2 茶树生长势
2.2.1 茶树幅度高 2014 年定植,至2019 年定型修剪留养,茶树高度逐年增加。根据2019 年11 月的定点取样调查发现,中茶108 树高95 ~111 cm,高于对照种88.4 ~97.6 cm。中茶108 树幅86 ~96 cm,高于对照种87 ~93 cm,试验表明中茶108 的生长势优于对照种。
2.2.2 定型修剪与生物产量 定型修剪是调整幼年茶树的生长习性,是促进分枝形成的技术措施。试验期间进行了4 次修剪,中茶108 定型修剪83.2 kg,显著高于对照种70.3 kg。
2.3 生物学特性
2.3.1 春梢萌展期 春季茶芽萌发早晚均是茶叶本身的重要生物特性,2018 年试验测定的春梢萌展长度如表1 所示。从表1 可以看出:中茶108 比对照种的萌芽期早,茶树生长速度稍快。
表1 春茶芽萌展长度比较(单位:cm)
2.3.2 发芽期和休眠期 2014-2019 年调查参试品种的发芽期和休眠期,结果如表2 所示。中茶108 的发芽期比对照种早10 d,为早生种。休眠期与对照种一致,生长期长。
表2 2019 年的发芽期和休眠期
2.4 抗逆性
2.4.1 抗寒性 莒南县属于高纬度茶区,完全具备茶树抗寒性鉴定的有利条件,两个参试品的抗寒结果如表3 所示。结果表明:中茶108 的抗寒性较强,与对照种的抗寒性基本一致。
表3 芽叶冻害的受害率
2.4.2 抗高温、抗旱性 莒南县在2019 年7 月下旬连续高温,芽叶受高温伤害的调查结果如表4 所示。中茶108 的抗高温性较强,与对照种相当。
表4 芽叶受高温伤害的调查结果
2.4.3 抗病虫性 小绿叶蝉是为害叶片的主要害虫,调查结果如表5 所示。中茶108 的叶片受害率为6.9%,对小绿叶蝉的抗性较强,比对照种更好。
表5 叶片的受害率
2.5 鲜叶产量 2016-2017 年测定鲜叶产量,春茶一芽一叶,夏茶一芽两叶,分小区计算,鲜叶统计结果见表6。试验表明:中茶108 的鲜叶产量高于对照种,差异显著。
2.6 制茶品质 根据沂蒙山区生产绿茶的实际情况,只进行绿茶品质鉴定。在2018 年、2019 年用春茶一芽一叶制作烘青绿茶,评审结果如表7 所示。中茶108 制作的绿茶,外形、品质最佳,其干茶扁平光滑,绿润均匀饱满,内质香气鲜爽,馥郁持久,汤色嫩绿明亮,品质最佳。
表6 鲜叶产量
表7 成茶烘青绿茶感官评审
3 结语
试验结果表明,中茶108 在莒南县的移栽成活率高,具有适应性强、发芽早、优质高产等特点。首先,中茶108 在莒南县采摘持续期长;其次,中茶108 在莒南县表现出高抗炭疽病,并且抗寒、抗旱性较强;适制性比较结果表明,中茶108 制成的绿茶品质优,适合在莒南县进行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