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连续梁桥系杆与拱肋温度场实验研究
2020-09-08于岚
于 岚
(哈尔滨交研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1 试验桥简介
本文所依托的工程桥梁位于齐齐哈尔市市区,所处地理位置位于北纬47°21′,东经123°33′,所在区域属平原区地形。桥梁结构形式为:下承式三跨预应力混凝土系杆拱连续梁组合桥。该桥全长为147.76 m,跨径布置为40 m+60 m+40 m,桥面全宽为34.2 m。该桥为刚性系杆刚性拱,拱轴线采用二次抛物线。桥梁为东西走向,其轴线与地理正东方向间的夹角为27°。
各孔拱肋均为工字形等截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孔拱肋高为1.6 m,边孔拱肋高为1.2 m。在直线段系杆采用箱型截面,高1.8 m,宽1.4 m;端部及墩顶处加高至2.2 m,加宽至1.7 m。系杆顶部桥面铺装采用8 cm沥青混凝土+防水层+5 cm水泥混凝土垫层。
2 试验研究方案
2.1 温度测试断面选择
针对系杆拱连续梁组合桥的结构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温度控制断面及测点,在具有代表性的时段内进行现场温度数据的测试。温度测试纵断面的选择如下:
(1)系杆纵桥向选取中孔距跨中断面向3#台侧偏2 m的位置;
(2)拱肋及桥面温度测试断面均选取在中孔跨中断面。
2.2 温度测点布置
系杆及拱肋温度测点布置中,对所选取的系杆、拱肋温度测试断面,沿结构高度方向均布置6个混凝土温度测点。其中,系杆温度测点编号由梁底缘向顶缘依次为测点1~测点6;拱肋温度测点编号由肋顶缘向底缘依次为测点1~测点6。
2.3 温度测试与采集系统
(1)温度测试传感器
①系杆及拱肋混凝土内部竖向温度测试传感器,采用长沙金码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制造的JMT-215AT型,带温度自补偿的混凝土应变计,便于温度修正及测试。
②桥面铺装及吊杆内部测温传感器,采用长沙金码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JMT-36B带记忆型温度传感器。
(2)温度采集仪
结构内部温度的采集均采用由长沙金码生产,与传感器相配套的JMZX-3001综合测试仪,温度测试精度为0.1 ℃。大气温度的测试采用采用台湾泰仕生产的TES1360数显温湿度计。
2.4 温度测试时间与频率
(2)温度测试时间段的选择
齐齐哈尔地区有记录历年各月平均温度变化曲线可知,每年7月温度最高,1月温度最低。
为使结构内部温度的影响变化相对明显,根据桥位历史温度特点来看,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及环境温度最为明显的季节为冬夏两季。故此次温度测试试验选取2015年7月15~17日及温度2016年1月16~18日作为温度测试时间。由现场实测大气温度,并结合当地气象部门资料可知,所选取的测试时段内日温度最高值为31.5 ℃,最低值为-28.3 ℃,较接近有记录以来历史的日最高及最低值,日温度变化量在11.9 ℃~15.0 ℃。
(2)测试频率
在每次测试时段内均进行为期40~48 h的连续测试,每隔两个小时采集一次环境温度及相应结构内部测点的温度数据。
3 实测温度数据分析
实测系杆、拱肋竖向各测点的温度参数见表1~表4。所建立的系杆、拱肋竖向各测点日温度变化曲线。
表1 1月16~18日系杆竖向温度测试参数
表2 7月15~16日系杆竖向温度测试参数
表3 1月16~17日拱肋拱顶竖向温度测试参数
表4 7月15~16日拱肋拱顶竖向温度测试参数
由表1~表4可知,由于拱肋与系杆空间位置的差异,环境因素对其影响的不同,导致拱肋内部温度的各项参数值普遍高于系杆。在两次测试时段内,两者平均值最大相差3.8 ℃,温度最大值相差6.6 ℃。距系杆及拱肋上表面最近测点6和测点1的日温度最大变化量分别为16.7 ℃和19.2 ℃,而结构中部(距系杆顶缘0.8~1.2 m,距拱肋顶缘0.85~1.25 m范围),日温度最大变化量分别为6.5 ℃和11 ℃。说明沿系杆及拱肋高度方向,由上、下缘表面向结构中部温度的变化量逐渐减小。
可以看出,系杆及拱肋温度变化规律与大气温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各测点日温度随时间呈日周期性的波浪状曲线变化。在时间上相对于环境温度,结构温度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与混凝土材料的热惰性有关。
系杆及拱肋测点温度在0∶00~4∶00点变化相对稳定,最大变化量为2.3 ℃。在6∶00~14∶00点结构温度逐渐升高,表现出由结构上、下表面向中部其升温速率及升温量均减小的趋势,在距上缘最近测点6和测点1最大升温量分别为13.6 ℃和15.5 ℃。在14∶00~16∶00点温度达到最高,7月16日系杆及拱肋测点最高温度分别为39.8 ℃和42.2 ℃。在16∶00~18∶00点中部测点4温度达到最高,分别为29.2 ℃和33.2 ℃,此时系杆及拱肋上、下表面温度开始降低,说明温度在混凝土材料间传递具有一定滞后性,时间约2 h。
2015年7月16日不同时刻系杆及拱肋竖向温差的变化曲线。根据相关文献及规范可知,通常把沿结构高度方向温度变化量最小点的温度作为基准温度,其他各测点的温度减去该基准温度即得结构竖向温度梯度。
沿系杆及拱肋高度方向温度差存在明显的分布规律:上缘温差最大,中部附近最低,下缘小于上缘,且沿梁高程曲线分布。在16∶00时系杆、拱肋竖向正温差最大,分别为11.6 ℃和9.5 ℃,此时系杆及拱肋底部温差分别为2.4 ℃和4 ℃。在6∶00(即日出)时产生竖向最大负温差,系杆、拱肋底缘的最大负温差分别为-1.4 ℃和-2.2 ℃,约为最大正温差的0.58倍、0.55倍,略大于国内公路规程(JTG D60-2015)中采用负温差为正温差的0.5倍。
结 论
沿系杆及拱肋高度方向上缘温差最大,中部附近最低,下缘小于上缘,沿梁高呈曲线分布。在16∶00时系杆、拱肋竖向正温差最大,分别为11.6 ℃和9.5 ℃,此时系杆及拱肋底部温差分别为2.4 ℃和4 ℃;在6∶00时产生竖向最大负温差,系杆、拱肋底缘的最大负温差分别为-1.6 ℃和-2.2 ℃,约为最大正温差的0.58倍、0.55倍,略大于规程上负温差为正温差的0.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