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济宁有个“草莓学院”

2020-09-08

农民文摘 2020年9期
关键词:草莓农户土地

专家请进来,农民走出去,探索科研销售一体化

最近,记者走进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唐口街道大流店村。在这里,乡村振兴趟出新路子,底色“莓”好。

土地统一流转,稻田里开出“草莓花”

大流店村坐落于济宁市区西南约18公里处,现在已发展为鲁西南高端草莓核心种植区域。不过,就在几年前,大流店还只是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穷村。“我们村原来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2014年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就想着如何带动村民们致富。”大流店村村党支部书记张美珠告诉记者,思来想去,也只有从土地上做文章,才最切合村里发展的实际。

大流店村是稻田区域、土地湿度大,根据这一特征,再加上张美珠自己有着多年草莓种植的成功经验,便决定在村里大规模开展草莓种植。

不过,自己种草莓跟带领村民集体种草莓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烧好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他先后到济南、临沂、徐州等地,带领有想法的村民向当地的草莓种植户学习技巧,并最终找到最适宜稻田区种植的草莓品种——章姬。

“有了新品种,加上我自己的技术,当时心里有了底气。2017年上半年,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首批流转土地300多亩,建起63个草莓大棚,正式开启草莓种植之路。”张美珠说。

建草莓学院,免费开展技术培训

近三年的时间,大流店村在草莓种植技术上有了长足进步。“村里只要是种草莓的,每月定期都要在我们的‘草莓学院’培训。”张美珠笑着说,建设草莓学院的初衷是邀请专家们来给村里的草莓种植户做定期培训,将草莓种植技术吃透,做大草莓产业,形成规模效应。

村民张德朋是草莓学院的第一批学生,当兵出身的他退伍后当过煤矿工人。张美珠有了在村里发展草莓产业的想法后,就找到张德朋,鼓励他回乡创业。在张美珠的示范带动下,张德朋动了心思,当年就承包了3个棚。可等他种好种苗后,发现有不少草莓苗子蔫了,出现了死棵。“还有好几个村民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

慌了神的村民赶忙找到张美珠,可是张美珠也是头次遇到这种问题,众人不知所措。到了当年的10月份,村里邀请技术员孔祥里到村讲课时,这事才有答案。“村里多是常年种植水稻的低洼地,加之种植习惯是大水漫灌,才造成了‘死棵’。”张美珠说。

认识到专家授课的重要性,当年张美珠就在村里成立了草莓学院,针对农户的种植反馈信息,定期邀请专家有针对地免费授课。

目前,草莓学院聘请了青岛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专业院校的技术人员在草莓学院授课,从选品种、施肥、喷药到防治、销售等过程,每月固定授课两次。

村民到高校深造,多个品种获大奖

如今,大流店的草莓生意越做越大,品牌越来越响。“我们农户种植的草莓基本上都是销往商超,农户每天早上4点起来摘最新鲜的草莓,5点多就会有人来收购。”张美珠说。

此外,张美珠带领大伙与顺丰快递开展合作,将品相好、甜度高的优质草莓直接高价发往深圳,让“大流店草莓”的品牌在深圳打响。

大流店村的草莓新品种生产温室棚

为了促进村里草莓更好地发展,大流店村定期选派“土专家”“田秀才”到农业类高校学习深造,这些本土人才学成归来后,成立草莓种植技术服务小组,主动到田间地头,及时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

2018年至今,大流店村和高校合作,栽种多个草莓新品种,其中“妙香七号”“章姬二号”等品种先后获得“全国精品草莓金奖”,“白雪公主”“桃熏”“生态红”等一批高端品牌迅速占领了市场。

在村党支部引领的发展模式下,大流店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采取集体化经营土地和农户入股分红的方式,由村集体租赁村民土地,统一建设草莓大棚,然后再转租给农户,为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创造条件。“通过这种模式,我们村的草莓种植大棚发展到了103个,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张美珠说。

猜你喜欢

草莓农户土地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我爱这土地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草莓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