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2020-09-08李婉霞罗银弟刘旭明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4期
关键词:艾滋病同伴依从性

李婉霞,罗银弟,刘旭明

(东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广东 东莞 523000)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们性意识不断开放、成熟,艾滋病发病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1]。该疾病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并具有传染性。当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后,人体免疫系统会遭到攻击,导致机体逐渐丧失免疫功能而并发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安全[2]。由于该疾病无法治愈,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很多患者逐渐丧失治疗信心而不再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导致HIV 耐药病毒的产生,乃至病毒的进一步传播给社会带来一定负担。因此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需要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案,还需要对患者加以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控制病情发展,对患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3]。本研究对我院就诊的150 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分析心理护理和同伴教育对患者治疗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 择2018 年6 月 ~2019 年6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 例艾滋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75 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给予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所有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150 例患者在入院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身体虚弱、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咳嗽、食欲减退、消瘦等。经过免疫功能检查、HIV 抗体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排除患有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男41 例,女34例,年龄(36 ~62)岁,平均(45.7±5.8)岁;观察组:男42 例,女33 例,年龄(35 ~59)岁,平均(45.8±5.5)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艾滋病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病毒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相关护理;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和同伴教育。① 心理护理:成立心理护理小组,为每位患者设置专门的心理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为患者设计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护理措施。其次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了解患者的心理想法,并详细解释艾滋病传染方式、危害性以及遵循医嘱科学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对患者及其家属均进行心理安慰,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冥想、放松等心理护理,以保证患者情绪稳定,降低其负面情绪发生率[4]。② 同伴教育:选择接受3 年以上抗病毒治疗的、拥有良好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的艾滋病患者,首先对其进行培训,后陪同本次研究患者接受实验室检查,并开展二对一面谈,耐心地告诉本次研究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坚持抗病毒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等,并及时解决患者的消极心理,纠正其不良观念。与患者建立微信群,定期给予人文关怀,每个月组织同伴艾滋病患者以及本次研究艾滋病患者进行病友座谈会,所有成员围成圈讲述自身治疗感受、心理压力,请治疗有效的患者现身说法,传授自身经验,并帮助患者增加治疗信心[5]。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艾滋病患者护理前后SAS、SDS、SF-36 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SAS(SDS)评分标准:低于50 分(SDS低于53 分)表示心理健康,高于50 分(SDS 高于53 分)视为焦虑(抑郁),且分值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呈正比。SF-36 评分标准:对患者8 个维度进行评价,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高。治疗依从性采用自制表格,由护理人员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价,分值范围(0 ~100)分,分值与患者依从性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 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艾滋病患者SAS、SDS 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艾滋病患者的各项指标均降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比较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艾滋病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s)

表1 对比两组艾滋病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s)

组别 n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75 57.63±4.21 53.30±4.61 58.94±4.22 55.39±4.19观察组 75 57.68±4.09 46.57±4.15 58.49±4.10 50.12±3.90 t 0.074 9.396 0.662 7.973 P 0.941 0.000 0.509 0.000

2.2 护理前后SF-36、治疗依从性评分对比 两组艾滋病患者护理前SF-36 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提高,与对照组对比,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艾滋病患者护理前后SF-36、治疗依从性(±s)

表2 比较两组艾滋病患者护理前后SF-36、治疗依从性(±s)

组别 n SF-36 治疗依从性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75 67.23±4.12 75.78±5.42 65.32±4.16 78.41±5.65观察组 75 67.81±4.09 84.69±5.69 65.09±4.27 90.55±6.17 t 0.865 9.819 0.334 12.567 P 0.388 0.000 0.739 0.000

3 讨论

心理护理是当前临床上不断推进的护理模式,其护理目的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使其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将患者心理健康视为护理重心,以积极有效的方式引导患者、疏导患者,促使患者身心健康[6]。

同伴教育则通过有相同经验的艾滋病患者,使其讲述自身治疗经历,与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产生共鸣,促使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感受到治疗希望,逐渐树立治疗信心,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严格遵循医嘱按时用药,接受复诊,提高临床疗效[7]。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艾滋病患者给予心理护理与同伴教育后,患者SAS、SDS 评分明显降低,SF-36 评分与治疗依从性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提示心理护理与同伴教育能够帮助改善心理压力,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与同伴教育能减轻艾滋病患者心理负担,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治疗观,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规范用药,提高其治疗效果和依从性。

猜你喜欢

艾滋病同伴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 世界艾滋病日》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昆明市防治艾滋病局艾滋病服务机构和联系方式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寻找失散的同伴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