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中部空间构成分析
2020-09-08黄勇智郝琳哲廖雪晶
黄勇智,郝琳哲,廖雪晶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1 空间结构的相关概念
1.1 轴的定义、特征和形态
轴是人们发自身心从空间中权衡和谐的标准。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对轴线赋予了精辟的定义:“轴线是建筑的规范者……建筑以轴线为基础”,且在著作《走向新建筑》中提出关于和谐的概念:“事物与人体轴线、宇宙法则达成一致的时刻——这是一种向普遍法则的回归”。轴的普遍定义是:一种使人类与自然甚至宇宙协调地组织在一起的线性标准。
轴的特征有3 点:统一性、连续性及均衡性。统一性,是指两种甚至多种有差异的事物最终趋向是相同的。世界的统一性,是指世界最终统一于物质。轴的统一性是指轴能组织各种有序、无序的元素,使它们最终被统一在有序的构造内。轴的连续性基于线性的限定,在视觉心理上环境与人具有互动作用,古代宫廷的连续轴线、古典园林空间群体的组织、近现代城市街道的秩序井然,但凡轴所具备的秩序感、形式感和轴向空间美,都因轴的连续性派生出来。轴的均衡性是指以轴为参照对各元素作均衡的分布。相比对称这种特殊形式的均衡,非对称的均衡更富有动感和张力。在古典园林中,关于轴线非对称均衡的应用早已炉火纯青——移步异景。
轴的形态有单轴和多轴。作为线性组织标准,单轴使各组空间群最终统一在有序的空间结构内。中国古典园林的轴向空间形态,本就与中国古典建筑群的形态相生相长,轴线上的空间有序且具方向性,重视轴向的节奏和变化,各组院落空间在变化中趋于统一。多轴的形态包含平行轴和相交轴。若干单轴相互平行构成平行轴。单轴与单轴及与其延长线相交则结合成相交轴,包含垂直相交轴线和斜交轴线2 种形态。垂直相交十字轴线架构更均衡、坚固,十字轴交点对其它元素的权威性得到提升,出于功能特点考虑,庄严的宫殿建筑群多采用此形式。斜交轴线更富有动势、张力,不仅轴线与轴线间更易营造出不规则的动态空间,且在复杂的地形里适应性更强。
1.2 空间的“群”和“架”
每座城市皆可理解为是一个整体,都由规模、性质各异的建筑群体组成。庭园是园林的空间单元,是园林空间内的群体组成——“群”。西方几何式园林尽管园林空间与建筑空间在功能上相联系,庭园属于建筑室外部分,二者却在形式上相互独立,受制于严格的几何关系(几何美),法国古典园林实属典型;东方自然山水派园林,有限的建筑空间与无限的自然山水空间交融辉映(自然美),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就是其中的代表。西方哲学史上强调理性对实践的指导,深受哲学体系滋养的美学以“唯理”为基础。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儒释道)和文人士大夫阶层博大精深的绘画、文学理论,成为引导、支撑中国古典园林成长的思想脉络。
架是事物的结构体系,起承重、控制和稳定等作用。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序空间的组织者,组织各空间单元——“群”,架则是当中的结构体系,属于整体支配的概念,自然山水空间融合成园林的架。
1.3 空间的积极、消极和加法、减法
空间属性有积极(实)、消极(虚)之分。建筑师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对某A 对象来说,把围绕它的B 空间作为充实的内容考虑时,B 对A 来说可认为是积极的……非人工意图的空间时,B 对A 来说可认为是消极的,称 B 为对 A 的消极空间(N-Space)。”江南民居院落与四合院异曲同工,同为南北向、三进院,对内院来说,将东、西建筑作为充实内容考虑时,可理解为建筑是积极空间(Positive space);而对建筑来说,将内院作为充实内容考虑时,内院空间宛若中国山水画的留白之处,是无限的、扩散的,其属于消极空间(Negative space)。而当建筑融入园林中,则往往形成群体造型——建筑紧挨着建筑之间的内院在起作用(“虚”影响“实”),内院和外部园林产生多样化联系共同起作用(“虚”“虚”交融;“虚”“实”交融),其性质实为复合空间(Positive&Negative space)。“A、B 之间封闭的力量在起作用,在其周围则存在着PN 空间,这样,一个复合空间就出现了,由于墙壁转折而且高低错落,墙与墙之间可以形成PN 空间。”芦原义信的解析简明扼要。
空间的创造方法有加法、减法之分。加法创造空间是指注意力先集中在内部,从内向外建造空间;减法创造空间是指注意力先集中在外部,从外到内建造空间。尽管阿尔瓦·阿尔托和勒·柯布西耶同为现代建筑运动积极倡导者,他们的设计哲学却大相径庭。前者推崇从内到外建立空间,主持设计的奥库森尼斯卡教堂内各独立空间的精妙让人们叹为观止;后者力求从外到内建立空间,佳作马赛公寓外部元素俨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架。
2 拙政园中部空间结构分析
空间结构是指空间有序而整体的布局方法、样式。从面和轴的关系展开分析,可对拙政园中部空间结构有深入的认识。
2.1 拙政园中部南北向空间结构中“面”的分析
图1 园中部南北向第三组轴各面空间分布
中园南北向第3 组庭园空间结构匠心独运,由南向北依次为:面A(南部志清意远小院、小沧浪水院)——面B(玉兰堂小院、香洲及其南的假山、植物群落)——面C(中部开阔荷塘水面)——面D(北部的山体和见山楼)——面E(中园水系西北部狭长水面)——面F(北端的园墙和植物群落)(图1)。对于面E,面D 与面F 限定出了面E,则面D 与面F 是对于面E 的积极空间。对于面C,面A、面B 和面D 南、北围合,则面A、面B 和面D 是对于面C 的积极空间。面C 为多边形面,同时面A、面B 巧妙组成L 形面关系,一虚一实的它们相互错位、渗透,因此,对面A、面B 和面D,面C 的性质实为复合空间。①香洲和②见山楼皆面水而筑,对于多边形面(面C)与L 形面(面A、面B),四者之间产生多样化联系共同起作用,可理解为见山楼和香洲含有复合空间属性。
2.2 拙政园中部东西向空间结构中“面”的分析
中园东西向第2 组庭园空间结构巧夺天工,由东至西依次为:面A(东端梧竹幽居及其右侧连廊和园墙)——面B(中部开阔的荷塘水面)——面C(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池中假山及其植物群落)——面D(荷风四面亭及其所在岛屿)——面E(荷风四面亭西侧的水面)——面F(西端别有洞天及连廊、园中西部之间的园墙)(图2)。对于面 B,面 A、面 C 和面 D 北、东、西三面围合,则面A、面C 和面D 是对于面B 的积极空间。对于面 E,面D 和面F 东、西围合,则面D 和面F 是对于面E 的积极空间。对于面D,面B 和面E 两个水面起“虚”影响“实”作用,因此,对于面B 和面E,面D 的性质实为复合空间。与南北向第3 组庭园空间同理,对于面A、面B 和面C,属于重要面空间的①梧竹幽居、②待霜亭、③雪香云蔚亭相映成趣,有复合空间属性;对于面D、面E 和面F,④荷风四面亭、⑤倚玉轩、⑥香洲、⑦别有洞天4 个重要面空间与周边水系、景观产生多样化联系、熏陶,也具有复合空间属性。
图2 园中部东西向第二组轴各面空间分布
2.3 拙政园中部园区轴线空间组织分析
图3 园中部轴线空间组织示意(部分)
拙政园中部园区轴线空间组织具有鲜明的统一性、连续性和均衡性。统一性:中部南北向第3 组庭园空间,最终被中部南北向第3 组轴统一在有序的结构内,由南向北依次为:①志清意远小院、②得真亭——③玉兰堂小院、④香洲——⑤见山楼(图3);中部东西向第2 组庭园空间,最终被中部东西向第2 组轴(由中部水系构成)统一在有序的结构内,由东向西依次为:⑥梧竹幽居——⑦待霜亭、⑧雪香云蔚亭——⑨荷风四面亭——⑩别有洞天。连续性:拙政园中部南北向第3 组轴、东西向第二组轴内,各相邻面空间的间距基本均等或呈一定比例关系,如:⑦待霜亭——⑧雪香云蔚亭:⑧雪香云蔚亭——⑨荷风四面亭≈1∶1,⑧雪香云蔚亭——⑨荷风四面亭:⑨荷风四面亭——⑩别有洞天≈0.618∶1,①志清意远小院——③玉兰堂小院:③玉兰堂小院——⑤见山楼≈0.618∶1,轴线空间整体环境给人带来了形式感、秩序感和轴向空间美,它们都源自轴的连续性。均衡性:①——⑤面空间以中部南北向第3 组轴为参照对各面空间作均衡的分布;⑥——⑩面空间以中部东西向第二组轴为参照对各面空间作均衡的分布。这2 组轴在④香洲以北、⑨荷风四面亭以西的水面空间(图2 面E)产生交点,构成相交轴,为斜交轴线形态。水系的布局有利于增强各“群”在复杂地形里的适应性,互为斜交轴线形态的两组轴之间营造出不规则的动态空间,尽管各相邻面空间的间距并非绝对相等,但在③、④面空间起到朝西南拉伸作用的同时,面空间⑦、⑧带动了⑨有向北牵引的趋势,各面空间在变化中归于均衡,这种非对称的均衡极具张力和动感,在视觉心理上环境与人的互动作用中,步移景异。
2.4 拙政园中部园区“面”“群”“轴”“架”的联系
“面”构成“轴”。中部南北向第3 组庭园空间,最终被中部南北向第3 组轴统一在有序的结构内;中部东西向第2 组庭园空间,最终被中部东西向第2 组轴(由中部水系构成)统一在有序的结构内。“轴”构成“架”。中园的整体“架”由中园南北向3 组轴、东西向3 组轴共同构成,起整体控制作用。“面”构成“群”。中园、西园南侧曾是园主人的住宅,由5 组南北向的江南民居三进院落空间构成。中园园林为南北向的3 组庭园(群),与园南侧居住空间相渗透,形制趋于统一。拙政园西部园林亦然。“群”构成“架”。在空间结构中,五组南北向庭园有机结合成中园、西园的纵向架。
可见,中园曾历经减法创造空间这一创作方式,注意力先南侧后中部,从园林南侧园主人住宅到中部庭园的顺序建立空间。对于园南侧居住空间,中园东西向第1 组轴线的减法空间特征尤为显著。而中园东西向第2 组轴线的加法空间特征较突出,中园的水系布局乃全园精华要素之一,各面空间大多临水而筑、皆因水而灵,尤其是荷风四面亭及其所在岛屿,堪称加法创造空间智慧的结晶。在宏观上,不仅东西向第1 组轴与第2 组轴产生了从南部实过渡到北部虚的节奏感,而且通过对比让第2 组轴各“群”的开阔明朗因第1 组轴各“群”之间的紧凑而大幅增强。纵观整个中园,加、减法2种空间创作方式都得到巧妙运用、合理展现。“在大型设计中,迫于现实条件错综复杂,建议兼用从外部营造向心秩序的模式和从内部营造离心秩序的模式,共同调和相互关系,进而提高空间质量。”对此,芦原义信在专著中早有深刻的论述。加法空间的独立性、纪念性强烈,减法空间的领域性、均衡性显著,拙政园中部园区兼二者精髓而有之,虚实相生,蕴含着中国古典园林深邃的审美情趣和寄情自然山水的士大夫人格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