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不同栽培密度对葛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2020-09-08孟庆峰
孟庆峰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宁 272131)
葛根是一种传统中药,能治疗人体多种疾病。我国葛根主要分布于新疆、西藏等地,其余地方较少分布。葛根栽培方式、栽培密度、移植时间、移栽苗的大小及施肥状况等,均会影响葛根质量及产量。为提高葛根产量和品质,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其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1 葛根情况概述
葛根是我国传统中药,经卫生部批准食用、药用均可,可用于开发保健产品。葛根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花蕾开放前可采收为药物。葛根对气候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强,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m 以下的温暖潮湿的丘陵、山谷和阳光充足的灌木丛中。葛根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类黄酮和皂苷,葛根富含淀粉、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葛根性平、甘甜爽口,具有解热止渴、通便止泻、疏通经络、解酒解毒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发烧、口渴、恶心、呕吐、呕血、肠出血等疾病[1~2]。
2 栽培密度合理的重要性
合适的栽培密度是实现葛根高产量、高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同栽培密度对葛根产量及其根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均有影响。研究栽培密度对葛根生长状况、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寻找合适的栽培方式、栽培密度,用于指导葛根生产和种植,从而提高葛根产品量、品质及经济效益。同时,影响葛根产量的因素中,栽培密度也是最容易控制的一个因素,可以通过调控单位面积内葛根的株数,实现产量及品质的良好调控[3~4]。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葛根的研究较多,虽然众多研究均集中于葛根中各物质的提取及提取方法的改善,但对提高葛根产量及品质的研究较少提及。
大多数研究认为,葛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一定范围条件下,栽培密度对葛根产量和品质无明显影响。但近期也有研究者发现,在较合适的栽培密度和条件下,葛根产量和品质均有提升。
3 试验方法
选择葛根扦插幼苗为试验材料,于2017 年3 月种植于气候温和、日照量适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等适宜于葛根生长的试验基地。试验中设置了6 个密度水平,密度控制(如表1 所示),均为单行种植,不同密度下株行距也不同。其它条件相同,确定栽培密度是唯一变量,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
表1 不同密度设计水平
测定指标仪器有天平、植物粉碎机、干燥机及纤维素标准品、考马拉斯亮蓝、牛血清蛋白、乙醇等试剂。测定方法采有硫酸——蒽酮比色法(测定淀粉及糖类含量)、考马拉斯亮蓝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粗纤维国标参考法等。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栽培密度对葛根产量的影响
从平均单株鲜重、最大单株鲜重、平均每株鲜重3个方面,对不同栽培密度对葛根的影响进行分析。
4.1.1 不同栽培密度对葛根平均茎粗的影响。由图1 可知,不同栽培密度对葛根茎粗有明显影响。茎粗分别为10.52mm、10.93mm、11.41mm、11.95mm、11.23mm、10.96mm,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葛根茎粗先增大后减少。同时,葛根生长过程中相互之间也有影响,若种植密度过低,将不适宜葛根生长。11000~13000 株/hm2的密度条件适合葛根生长,且12000 株/hm2的栽培密度最为适宜。
图1 不同栽培密度与葛根的茎粗关系图
4.1.2 不同栽培密度对葛根产量的影响。试验进一步测试了不同栽培密度下对鲜葛及成品产量的影响(图2、图3 所示)。
图2 不同栽培密度与鲜葛产量关系图
图3 不同栽培密度与葛根成品产量关系图
由图2、图3 可知,不同栽培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和不同栽培密度与茎粗的关系类似。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鲜葛成品产量呈先增加后略微下降的趋势,可以推断出,当栽培密度不断增大时,由于枝叶之间的相互遮盖,部分葛根不能得到良好的日光照射,从而影响了葛根产量。所以,11000~13000 株/hm2密度条件下,葛根能获得较高产量,且12000 株/hm2的栽培密度得到的葛根产量最高。
4.2 不同栽培密度对葛根品质的影响
试验同样探索了不同栽培密度对葛根品质的影响,不同栽培密度与葛根淀粉、糖类、可溶性蛋白及粗纤维的含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进一步研究分析后所得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不同栽培密度对葛根品质所造成的影响结果表
5 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密度(9000~14000 株/hm2)下,葛根产品产量及品质会受到不同种植密度的影响,所以,可通过调控栽培密度有效调节葛根产量与质量。其中,葛根单株平均鲜重、葛根最大鲜重均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葛根茎粗、鲜葛产量、葛根成品产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不同栽培密度下葛根品质也不同,特别是在12000 株/hm2栽培密度下,葛根所含淀粉、糖类、可溶性蛋白及粗纤维含量较高,因此,建议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