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策略分析

2020-09-07杨彩萍

写真地理 2020年22期
关键词:儿童发展幼小衔接意义

杨彩萍

摘 要: 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来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探讨怎样使幼儿更顺利的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幼小衔接;教育;儿童发展;意义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22-0233-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进入小学前,我们就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小衔接工作是帮助幼儿较好的适应小学生活,有着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所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幼儿园的幼小衔接不能停留在改变课桌的摆放形式、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减少,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等表面工作,而应重视幼儿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交际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

1 积极情感态度是幼小衔接的前提

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观态度或主观反映,属于主观意识范畴,而不属于客观存在范畴。从性质上看,有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分。针对幼儿入小学的情感态度德国的哈克教授曾做过一次调查,有30%-40%的幼儿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常常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因为幼儿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不适应,幼儿才会出现厌学、孤僻等现象。原因是忽视入学态度、情感方面的准备,可见培养幼儿积极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1.1 多种途径,激发向往小学的愿望。

参观小学,了解小学,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愿望。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让幼儿了解学校与幼儿园的异同,观摩小学的升旗仪式,了解小学生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如每天上几节课,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等。播放小学生快乐的生活短片给幼儿看,如小学的课间10分钟、小学生上课、小学生入队仪式的片段给幼儿欣赏,这样既可以让幼儿了解小学的生活,同时也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1.2 开展相关的活动课程,解决幼儿的担忧。

由于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幼儿都是在大人的细心呵护中长大,心里承受力比较差,所以挫折教育是有必要的。为此,我们设计相关活动课程与幼儿商量共同解决担忧。如谈话活动《担忧的问题有哪些》,帮助幼儿明白上小学后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针对这些难题我们又设计活动《让我们来解决它》,然后组织幼儿共同讨论解决办法,这样既排除了幼儿的担忧,又教会幼儿遇到问题要思考解决的办法。在大班期末我们还进行“离园倒计时”,“我要上小学啦”等主题活动,通过这些主题活动激发幼儿对小学向往之情,同时让幼儿全面了解小学生学习情况等,使幼儿在思想上、情感上作好了入学准备。

2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小衔接的基础

《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可见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我们跟小学教师交流后得知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幼儿比掌握知识多的幼儿快适应小学生活。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小衔接的基础。我们的做法有:

2.1 培养幼儿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提供交往平台。我们通过各节日、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如同年级班级结对的庆新年的包饺子、端午节包粽子活动,组织大班幼儿带小班幼儿做游戏或表演节目给小班的幼儿看;冬天大班的幼儿去教和帮小班的弟弟妹妹穿脱衣服等。这样既培养了关爱他人的情感,又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示范模仿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如需要借某样东西要说什么?用完他人的东西要说什么?不小心碰撞同伴怎么办等?我们通过每月评选礼貌宝宝来养成幼儿有礼貌的习惯。还组织幼儿玩玩办家家的游戏,扮演客人或主人,让幼儿学会了与人合作,提升了社会交往的经验。

学会自已处理矛盾。幼儿在交往中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当幼儿之间产生矛盾时我们首先让幼儿一起分析原因,自行商讨解决的办法,两人达不成一致意见时老师才介入,让幼儿学会自已处理矛盾。

2.2 增强幼儿的责任心

给任务,敢承担。让幼儿向家长传达通知等,通过家长的反馈对传达的结果进行记录和评比。还有让幼儿在担任流动“班长”、 区角管理员、值日生的过程中慢慢养成责任感。再有幼儿损坏图书、玩具或弄伤其他小朋友,我们让幼儿知道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自已去修补、赔偿和道歉,从而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2.3 学会独立自主生活

开展系列提高幼儿自理能力活动。我们通过生活课程:“整理小书包”,让幼儿掌握整理书包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整理能力。改变幼儿爱磨蹭的习惯。在做事前跟幼儿约定好完成的时间,改变幼儿爱磨蹭的习惯。

3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小衔接的保障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小衔接的保障。表6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幼儿入小学后倾听能力较差、书写姿势不正确等。所以我们就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使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1 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综合素养的体现。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幼儿的学习非常重要,特别到了小学后,幼儿学习的量大幅增加,如果不善于倾听就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但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爱讲、爱表现,为此我们通过自律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与幼儿共同讨论商量制定教学活动中的倾听要求:不能随意打断别人说话,做到先举手后发言,尽量做到课堂上只有一个声音,我们还设置了相应的奖励制度,上课认真倾听者加一分,一周累计加5分的幼儿可以得到奖励!

3.2 培养自主阅读的兴趣

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幼儿进入小学后阅读写作,数学题目的理解能力。《纲要》明确要求“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幼小衔接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基础工作,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小学、幼儿园、家庭四方通力协作,并且从政策、理论、实践各方面同步进行才行,它不是幼儿园一方的事情。本文只是初步的经验阐述,要解決根本地问题还需要各方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金建生、王玉生.学前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9.

猜你喜欢

儿童发展幼小衔接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幼儿园环境与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之我见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我国儿童户外游戏发展现状及国外经验的启示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