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城市水系治理规划

2020-09-07闫鑫

写真地理 2020年22期
关键词:水系城市

闫鑫

摘 要: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党和国家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们对包括生活环境改善在内的精神需求逐渐丰富。随着现代公路、铁路和航空等交通方式的转变,河流的航运功能逐渐没落。城市以道路为骨架进行外延,水系及两岸地区空间逐渐衰落成为城市灰空间。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重要水系(主要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重要河道)及两岸地区普遍存在水环境污染、公共资源分散、服务功能薄弱、水陆割裂和岸线不贯通等问题。在城市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的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城市重要水系的地位和作用,在既有问题解决与城市发展的思路上,更新提升其环境与公共服务功能,撬动沿线区域价值,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 城市;水系;治理规划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22-0003-01

引言:水是推动城市发展与传承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多数城市均起源于江河湖泊。全国大多城市为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品位,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水环境营造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并取得了很大成效。部分城市水环境经过整治改造后,犹如田园,营造出“绿树红花、小桥流水”的优美氛围。改善人居环境,首先要亲水,有水才有灵气。过去几十年,由于过于注重工农业生产和物质水平提高,忽视了对水环境的保护,水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城市建设隔离了水体,造成断流,水体失去流动性和水量补给,自净能力变差,加上水域面积减小、动植物生存受限,在污染物不断流入的情况下,加剧了水质恶化。

1 水系连通在水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水系连通在水环境建设中的作用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具体内容:由于水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以及多年来缺乏规划和保护,我国大多城市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内部水系沟通不畅,缺乏连通性,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明排现象依然严重。水环境建设过程中,不管是水质改善的物理修复方法中的水量补给、生态保护屏障中岸线建立,还是景观建设的水景观营造,均离不开调水、引水工程。须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调控功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减轻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压力,措施包括治理和控制水污染,保持最低生态需水量等。对于城区水环境提升,需通过工程措施,有效连通区内河湖,通过新建引、調水系统工程,对城市河湖进行生态补水,以满足城市水环境、水景观功能的需要,使景观结构合理,景观形态丰富优美,同时促进区内河湖水体循环,维持城市湖泊自身水体健康及其上、下游河道的生态系统的基本稳定,满足生态基流要求,充分展示园林城市魅力。

2 城市水系治理规划

2.1 横断设计

城市水系治理规划之一是横断设计。横断设计主要是指的河道横断面布设时水面距离道路时远时近,型式丰富,达到移步换景的良好的景观效果。因项目无行洪要求,因此河道断面大小仅需考虑景观视觉效果、调蓄水量和工程投资规模,此次设计依据县城发展规划并结合现状情况,河道横断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宜明则明、宜暗则暗”的基本原则,条件不允许的地段,根据实际情况由当地政府确定宽度,条件成熟时按规划实施,减少当前投资,有利于水系贯通。

2.2 模拟雨型的选择

城市水系治理规划之二是模拟雨型的选择。典型暴雨“同倍比放大法”能保证典型降雨的时程形态不变;且计算简单,便于时间刻度的细化。但是,它只能满足设计历时下的频率要求,而其他主要统计历时降雨量的重现期差异很大,难以客观评价市政排水与区域排涝系统的能力。典型暴雨“同频率放大法”能针对工程建设的设计或复核需要,控制主要时段的“同频”,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但是,受典型暴雨时程随机分布的影响,排涝进程也存在较大差异;需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寻找多个典型暴雨进行比较选择。“综合雨型”是各地水利行业根据实测暴雨资料,按地区气候特点综合概化的“雨型表”;是人工构造的“单峰”雨型,时序稳定,克服了“典型暴雨”时程随机性带来的排涝进程差异;控制主要时段的“同频”调算过程也相对简单一些。“同频”调算的时间刻度一般为“小时”,当进行雨洪数值模拟时,需要将时间刻度进一步细化。为同步考核“大尺度”的城市排涝系统及“小尺度”的市政排水系统的可靠性,将适应本地市政系统短历时排水特点的“芝加哥雨型”嵌入到“综合雨型”的“最大1h降雨”当中,构成一种用于城市雨洪模拟的“复合雨型”。

2.3 新技术助力

城市水系治理规划之三是新技术助力。搭建服务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水环境长效管理系统。一方面,通过底层传感器的布局,整合水文、河道、水质方面的信息,以GIS平台为支撑,形成一系列的应用。如:防汛防涝、河道断面监测和应急事故报警等,通过信息互通互享,促进河道的长效管理;另一方面,对监测数据进行公开,为相关方完善河道其他信息提供平台,有利于群策群力为水环境提升提供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手段。

结语:总而言之,在城市存量规划与绿色发展相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城市重要水系及两岸是城市“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品质、构建城市特色、提高城镇化质量及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点区域。通过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提升目标确立、提升方案与技术线路研究、提升效果评估和提升机制建立5个方面的梳理及分析,抓住城市重要水系水环境提升关键节点,形成城市重要水系水环境提升路线。从而使重要水系在城市安全方面发挥其“蓝带”的调蓄功能,提高城市排水系统标准,缓减城市内涝压力;为城市发展提供高品质空间,增加两岸土地价值;为市民提供亲水场所,为城市发展带来活力。

参考文献

[1] 郭怀成,王金凤,刘永,等.城市水系功能治理方法及应用[J].地理研究,2006(4):596-605.

[2] 刘明欣,王世福,谢纯.瑞士图尔河再自然化的理念与措施[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5):111-120.

[3] 李雅.绿色基础设施视角下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以西雅图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8,33(3):41-47.

[4] 曹哲静.荷兰空间规划中水治理思路的转变与管理体系探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8,33(6):68-79.

猜你喜欢

水系城市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城市绿化面积规划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环境友好的CLEAN THROUGH水系洗涤剂
北京将建60公里“水二环” 230公里“三环水系”互连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