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020-09-07韦文娟
韦文娟
◆摘 要:小学是学生发展表达能力、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是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的开始。因此,需要从低年级开始,提起对口语训练的重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他们创造表达机会、提供展示空间。文章从此出发,探讨了如何依托于语文教学活动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出了挖掘教材拼音、生字、阅读学习元素,创设语言表达情境等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方法
纵观当前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口语学习表现,不难发现,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不仅教师不够注意提供口语表达机会,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明显不足。尤其是受性格因素的影响,他们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一些知识掌握比较扎实、活泼的学生,会积极地进行表达,而内向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表现得十分安静。长此以往,其口语表达能力、语言运用水平势必会大大降低。也就是说,优化口语教学结构,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挖掘教材口语学习元素
(一)拼音
低年级语文教学一般都是从拼音开始,拼音中具有丰富的语言学习元素,可以为学生提高表达水平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教师可以深入分析教材,将其中蕴藏的拼音学习材料整理出来,在课堂授课环节不断向学生渗透口语训练。针对低年级学生存在的好奇心强烈、注意力易于分散、对未知事物探索欲旺盛的特征,教师可以在讲授拼音知识时,为不同的拼音字母匹配趣味化的图片,利用有趣、生动的图片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产生主动开口读拼音的动力。
例如,在讲解“g”时,配以“鸽子”的图片,引导他们说出动物名称——鸽子。在该过程中,学生可以轻松掌握“g”的发音,完成口语训练任务。再者,还可以不断带领他们对“ā、á、ǎ、à”等声调不断变化的拼音字母,以提高其语言的灵活性。
(二)生字
在学会拼音知识后,低年级学生会逐渐接触一些生字。教师可以利用识字课,带领他们读生字、组生词,设计多元应用生字的学习活动,使其在掌握字词的同时达成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目标。
以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口耳目》的识字课为例,教师便可以一边讲解相关汉字,一边组织学生应用所学介绍自己的身体结构。如:教师发布“目”的指令,学生用手指向自己的眼睛,说:“这是我的眼睛,眼睛是目”。通过该项活动,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反应速度,同时区分“眼睛”与“目”的关系,可谓一举多得。再者,教师还可以在讲解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一课时,出示青草、红花、游鱼、飞鸟的图片,带领学生认读相关词汇。紧接着,以“活泼的游鱼”举例,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词汇前添加形容词,说一说自己眼中的花、鸟、鱼、草是什么样子的。
(三)阅读文章
阅读,是学习语文知识的一个难关,也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绝佳机会。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阅读教材文章时,有意识地引入口语训练。最简单的,教师可以带领他们朗读文章。一开始,可以选择“教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的方式,使其在“跟读”的过程中熟悉文章语言,形成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要求他们自己参照教材朗读文章,或设计“朗读接龙”的趣味游戏,随机指定一名同学在前一位同学的朗读基础上读文章。教师不再扮演“领读者”的角色,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在朗读的过程中融入感情,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内容带有一定开放性色彩的文章,还可以鼓励学生口头续写文章。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为例,便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自己真的变成了一只小虫子,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让他们展开口头故事创作,以此训练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科学创设语言教学情境
(一)问题情境
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向学生抛出“砖”、引出“玉”。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为例,教师便可以在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提出“植物妈妈指的是什么样的植物?”“植物妈妈有什么办法?办法指的是什么?”等问题,要求学生展开思考并积极回答。通过阅读与分析,在教师的提示下和热烈的讨论中,他们可以得出“植物妈妈是成熟的植物”“办法指的是传播种子的办法”等答案,并与教师展开交流。如此,通过思考、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利用讨论和回答、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二)实物情境
所谓实物情境,是指教师可以将与学习内容相对应的真实物品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直观观察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介绍该物品,从而实现口语训练目标。例如,在讲解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时,便可以在课堂上以“粽子”的实物形象为参考,同时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包粽子”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叙述其形成过程和特点,如“粽子里面是白花花的糯米和胖胖的大枣,外面被叶子和线绳裹住”等。如此,在真實的情境支撑下,他们可以积极展开表达,语言能力能够得到深化。
(三)表演情境
最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表演机会,让他们共同演绎文章的精彩片段,利用其活泼好动的特征,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为口语表达、交往创造机会。例如,在讲解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青蛙、老牛、野鸭、小鸟、小猴、小狐狸的角色,演绎课文对话。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口语表达能力,是参与人际交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该项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要目标。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的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他们必须时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语言的灵活应用、变化表达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为课堂注入活力。进而,从创新的思维出发,利用基础文化知识的讲解,渗透口语训练,让学生自由表达,不断引导他们的思维,增强其语言运用自信。
参考文献
[1]王风茂.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9(09):148-149.
[2]王红.口语交际教学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实践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155-156.
[3]洪五和.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探讨[J].小学教学研究,2018(2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