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行为法在我国培智学校中的功能应用与优化
2020-09-07沙鹏
沙鹏
摘 要: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训练课程标准(2016版)》中明确要求培智学校通过开设语言康复训练课程,以弥补培智学生语言的生理与发育不足,满足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中沟通交往的需求。语言行为法经过数十年的实证研究,被认为是提高特殊学生语言技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分析语言行为法评估学生语言行为、选用强化物与强化形式、选定教学形式及划分教学单元四个基本环节,为后续语言行为法在培智学校的应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语言行为法 培智学校 应用研究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重要工具,是人类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形式。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训练课程标准(2016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中,将沟通与交往训练列为培智学校康复训练课程重点内容之一,具体包括言语准备、前沟通技能、非语言沟通及口语沟通四部分,要求培智学校通过开设康复训练课程,满足学生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中沟通交往的需求[1]。培智学生因生理及发育存在异常,在语言的发展与运用方面表现出发育迟缓,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语言理解与表达不强,词汇贫乏、语言量少、语法简单及语言运用质量不佳等问题[2](153)。语言技能对培智学生的生涯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培智学校应加强语言训练。
“语言行为法”(Verbal Behavior Approach)最早由心理学家斯金纳在著作《语言行为》中提出,认为语言是一种可塑造、可强化的学习性行为,应着重研究语言的沟通与控制两大功能属性。语言行为法作为应用行为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刺激—反应—强化的基本原理[3](120-126)。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教师向被试学生提供一种或多种反应,被试学生做出一定的反应,教师对被试学生正确反应进行强化,对其不当反应提供辅助,从基于个体需要的教学目标出发,对其语言行为进行有效的塑造。语言行为法在国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具有较高的信效度[4](131-137)。因此,落实好语言行为法的基本环节,将语言行为法广泛应用到我国培智学校,能够切实提高培智学生的语言技能,满足其在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中沟通交往的需求。
一、语言行为法在培智学校的功能应用
为顺应《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教师在应用语言行为法对培智学生的语言行为进行训练时,应着眼于对学生语言潜能的开发,为其日常生活学习及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应用语言行为法对学生的语言行为进行训练时,应把握好每个基本环节,即评估学生的语言行为、选用强化物与强化形式、选定教学形式与划分教学单元。
(一)评估学生的语言行为,明确语言行为训练的起点。
语言行为法的首要环节是对学生的现有水平进行评估,并以此作为学生语言训练的起点。在《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着重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培智教师在开展语言康复训练课程时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从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出发,满足个性化康复需求,实现语言技能的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语言行为法顺应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特异性的评价标准能够更好地辨别出学生的个别化需要[5](69-72)。目前,語言行为法常采用的评估工具为《基础语言学习技能评估(修订版)》(ABLLS-R)与《语言行为里程碑评估及安置计划》(VB-MAPP),二者将语言行为划分为多个训练单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在实际训练评估中,教师应先充分掌握语言行为评估量表,对学生的现有语言进行合理的评估,再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逐级设定后续语言技能康复训练目标、制定行而有效的训练策略、营造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训练环境,并开展有梯度的多样化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二)选用强化物与强化形式,明确语言行为训练的媒介。
语言行为法的重要环节是为学生选择最适切的强化物与强化形式,并以此作为学生语言行为训练的媒介。大量研究表明,强化是帮助特殊学生学习语言技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强化物的选择影响强化的效果,并与学生的训练能否顺利进行、训练效果能否达到有很大的关联。培智教师在应用语言行为法对学生的语言技能进行康复训练前,应先合理选取强化物。一方面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选择与训练最贴切的强化物,另一方面对强化物有充分的了解,既要掌握该强化物的应用方式,又要避免对整个训练过程的影响,推动整个语言训练过程有序进行,实现训练目标。此外,还要合理选用强化形式,已有的语言强化形式主要分为物质性强化与社会性强化。在实际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培智教师应将物质性强化与社会性强化相结合,关注强化的及时性与条件性,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更好的提高[6](11-13)。
(三)选定教学形式,明确语言行为训练的途径。
语言行为法的核心环节是合理选定教学形式,并以此作为学生语言行为训练的途径。《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提出了“采取多种形式,有效开展训练的活动”的要求,认为康复训练形式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与学习方式。语言行为法顺应了该要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语言技能进行训练,包括自然情景教学(Natural Environment Teaching)、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ail Teaching)、密集教学(Intensive Trail Teaching)及零失误教学(Error Teaching)等[7](176)。在培智学校语言康复训练中,教师应注意在不同的语言康复训练阶段,根据学生的语言技能水平与当前教学任务的特征选定不同的教学形式。各种教学形式不仅要针对某一沟通障碍,更要综合到整个沟通系统中运行,使学生能够达到更好的语言训练效果。此外,除个训外,还可将语言训练与培智学生日常生活、学校学习有机结合,开展多渠道训练。
(四)划分教学单元,明确语言行为训练的内容。
语言行为法的重中之重是合理划分教学单元,并以此作为学生语言行为训练内容。《课程标准》还提出了“恰当选择内容,有机拓展教学资源”的实施建议,要求培智学校的语言康复训练应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强调语言康复训练的功能性、实用性与个别化。语言行为法满足了该项语言训练要求,将语言训练内容划分为多个具有操作性的教学单元,全面推动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随着语言行为法的不断发展完善,教学单元可划分为要求、命名、仿说、对话、听者技能、模仿、视觉感知与样本配对等[8](5)。在培智学校语言康复训练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最简单的教学内容入手,合理设计授课过程,按照当堂训练目标合理穿插若干教学单元,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在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提高。此外,基于语言行为法的操作性较强,教师可以与家长建立一致性的语言康复训练系统,以增加学生语言康复训练的时长、拓展学生语言康复训练的情境[9](40-43)。
语言行为法关注语言的行为性,对培智学生语言技能的康复训练效果显著。通过合理评估学生的语言行为、合理选择强化物、合理划分教学单元及合理选定教学形式,培智教师可以更好地确定学生的个别化康复训练目标,推动课程研发与教学发展,结合长期纵向考察,确保培智学生语言技能的维持与发展。
二、语言行为法在培智学校的优化建议
语言发展是学生文化发展的基础,将语言行为法应用到我国培智学校语言康复训练中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在实际操作中,培智教师还应在应用语言行为法时强化合理性、提高灵活性及增强广泛性,使语言行为法发挥最大功效,推动培智学生语言技能的全面提升。
(一)强化语言行为法在培智学校应用的合理性。
强化语言行为法在培智学校应用的合理性包含如下方面:第一,加强语言训练内容的合理性。培智教师不能仅着眼于学生的单一语言单元的发展,而是寻求在学生无法通过单一语言单元训练获得沟通技能时的解决方案,即不仅要关注学生能够说出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么说;第二,强化语言训练教学形式的合理性。培智教师应综合选定教学形式,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体会到语言训练的乐趣,以调动其语言训练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第三,强化语言训练强化的合理性。培智教师在强化学生的语言训练时首先要选用适切的强化物与强化形式,在强化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强化学生的努力行为,并通过渐进的方式实现语言训练目标。另一方面应注意适时逐渐、系统地递减强化的频率与次数,使学生建立努力与强化的正向联结,同时避免强化过度依赖的负面影响[10](6-11)。
(二)提高语言行为法在培智学校应用的灵活性。
提高语言行为法在培智学校应用的灵活性,在语言训练前、训练中及训练后应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保证语言训练有效、有序进行。在训练前,培智教师除了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及强化物喜好外,还要对实时的身体状况及情绪状况有充分的了解,排除训练环境中的干扰因素,以灵活应对语言训练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在训练中,培智教师首先要调整好状态,调试好语音语调及面部表情,以感染学生,调动其积极性。在应用语言行为法时按照既定的训练目标与内容展开训练,由多到少地灵活运用提示系统,并由强到弱地灵活运用强化系统[11](63-68)。在训练后,教师应综合采用量化评估与质性描述的方法,灵活地对学生当堂训练效果进行及时评估,灵活调整后续的训练内容及进度,提高语言行为法对培智学生语言训练的效度。
(三)增强语言行为法在培智学校应用的广泛性。
增强语言行为法在培智学校应用的广泛性,在体现《课程标准》中生活化要求的同时为学生营造多维的语言训练环境,满足语言训练应用内容的广泛性与应用情境的广泛性。就应用内容的广泛性而言,培智教师应将语言训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语言来源于生活,又丰富生活,采用语言行为法对学生的生活化语言进行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社会交流方法,增强社会适应性与融入感;就应用情境的广泛性而言,培智教师应坚持家校联动训练,为学生建立一个全时、立体、多情境的语言训练系统。亲子关系难以取代,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家校联动采用语言行为法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前,应做到统一家校训练标准、同步家校训练内容,促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得以泛化,切实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培智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智教师应切实掌握语言行为法的内涵与外延,将语言行为法有序、有效地应用在学生的语言训练之中,切实保障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长足发展,充分满足其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中沟通交往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S].北京,2016.
[2]雷江华.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Mark D., Jonathan C. B., Katherine A. S., etc. Applying Skinners Analysis of Verbal Behavior to Persons with Dementia[J]. Behavior Therapy, 2010,5(2).
[4]Amarie C., Tracy J. R., Joshua C.. The Application of Skinners Analysis of Verbal Behavior for Teach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to Persons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J]. Current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Reports, 2019,6(30).
[5]牛瑞花,徐胜.语言行为方法在自闭症儿童干预中应用研究综述[J].绥化学院学报,2016,36(4).
[6]李丹.孤独症干预的关键性技能训练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7]玛丽·林奇·巴伯拉.语言行為方法如何教育孤独症和相关障碍儿童[D].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8]Mark L S.语言行为里程碑评估及安置计划[D].黄伟合,李丹,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7.
[9]杨希洁.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表现及其教育训练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8(9).
[10]朱莹慧.语言行为法对孤独症儿童语言技能的个案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9.
[11]黄伟合,陈夏尧,李丹.关键性技能训练法:ABA应用于自闭症儿童教育干预的新方向[J].中国特殊教育,2010(10).